浅谈我国建筑结构节能设计问题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fengta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的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相关的能耗量也是连年攀升,这一现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我们一定要特别重视建筑节能方面的设计工作,否则的话,能源危机将越来越严重。鉴于此,笔者在本文中浅析了几点开展建筑结构节能设计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相关探究献言献策。
  【关键词】建筑;结构节能;设计
  1、节能型建筑结构的相关设计问题
  1.1总体规划
  1.1.1 建筑物的选址
  建筑物不宜建设在凹地、山丘等地,原因是这些地方在冬季会产生冷气流带来的“霜洞”效应。建设在凹地底部的建筑物,为了将室内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因此,应将建筑物建设在向阳、避风的地方,以期为居住者打造更好的日照条件。
  1.1.2 建筑布局设计
  在设计建筑布局时,要充分结合楼群的功能与性质、自然环境特点、人的活动特征等因素,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相平衡。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建议参照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充分利用阳光,争取到最好的日照条件;二是,科学组织气流,减免“风漏斗”现象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物的热能损失;三是,科学利用建筑物外界面的反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夏天的炎热程度;在实践规划过程中,可以使用某些建筑手法,优化日照条件,比如说,使用错位的方法,排列多排建筑物。
  1.1.3 建筑形态设计
  关于节能建筑物的形态,需要满足三个方面要求:体型系数要小、夏天热辐射少、冬天避风寒。但是在實践设计中,要想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难度很大,因为会受到很多因素(诸如:气温、各保温层的保温效果,建筑物的朝向等等)的干涉,在总结结论时要综合考虑、统筹优化建筑物得热、失热等多项因素,以夏天得热为例,建筑物要根据自己的建筑面积选择合适的长宽比,进深增加6米(有8米增加至14米),可以降低约11%-33%的耗热指标。所以,对于建筑面积在1000-8000平方米的住宅建筑,其进深应设计在12-14米,这样将有助于建筑节能。
  1.1.4建筑间距设计
  充足的阳光,会让人更加温暖,更加愉悦。它是一种热量,也是优化建筑物日照条件的关键。建筑物内的日照量,决定着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然后在综合考虑其他的制约因素来设计建筑物的布局,现在常用的既能满足日照条件又能将建筑物间距缩短至最小的方法是使用斜屋顶。
  1.1.5建筑朝向设计
  朝向设计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在日照强度最低的冬天,要保证日光照的质量和数量;在日照强度最高的夏天,要将太阳直射的强度降至最低,夏天通风效果要好,冬天保温效果要好,利用地形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
  2、建筑单体的设计
  2.1科学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
  一般而言,这一系数最好小于0.3,在建筑物的平立面,不要出现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原因是建筑物是否节能,与建筑表明的体积相关。当然,在某些地方设计一些装饰性的凹凸面是可以的。总之,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降低夏季辐射、增加冬季的阳光直射量,科学设计穿堂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能源消耗。
  2.2门窗节能设计、屋顶设计对节能的影响
  门窗对住宅建筑的影响也是非常关键的,阳光从窗户中进入,室内的热能从窗户中扩散出去。节能建筑,要求在满足建筑物的光照、通风等条件下,尽量增加南向窗户的面积,减少北向窗户的面积。当户门需要设计在北向位置时,要使用保温门。尽管和建筑物总热量相比,屋面热量所占比例不大(仅为9%),但是对于顶层房间而言,室内热环境较差(冬天保温效果差、夏天隔热效果差),所以说,做好屋面结构的保温工作,也是是能耗降低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方法。
  3、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使用
  3.1建筑物墙体的节能技术
  墙体,是整个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主体。因此,建筑物墙体的节能设计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能耗。建筑物墙体节能,涉及到两个方面:
  3.1.1墙体保温节能设计
  建筑墙体保温,有墙体内保温和墙体外保温两种,墙体内保温,指的是在墙体内侧,加上保温材料,然后在材料上再粉刷涂料,这一保温措施的优点构造简单易处理,不用再另加防水层,可以不受雨水的侵蚀。墙体外保温,顾名思义,就是在墙体的外侧加上保温材料,然后在附加防水层,再进行外墙装饰,这一方法优点颇多:一是,保温层设置在墙体外侧,可以保护墙体不受太阳辐射,降低墙体应力损害;二是,墙体外保温,能够减少热桥现象的发生;三是,可以降低室温的波动;四是,墙体外家的保温材料,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墙体升温较慢,室内舒适度增加。
  3.1.2建筑隔热节能设计
  隔热节能设计不仅要考虑墙体部位,建筑物的屋顶也需要做隔热节能,原因是屋顶极易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隔热节能设计主要有两种方法:使用隔热材料或是使用隔热构造进行隔热。隔热材料有三大类:填充类、热反射类、板块类。目前常用的一种经济实惠的隔热方式是使用空气层进行隔热,,这一方法的隔热效果很好,所以在实践中经常被采用,这一方法的工作原理就是降低传热。我们知道,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空气层隔热的效果,例如:空气热流流向、空气间层的光滑程度等等。这一隔热方式,经常被用于天气炎热地区的建筑物墙体、屋面中,隔热的效果非常不错,另外,因为空气间层一般设置在墙体中,有隔热、保温的双重功效。
  3.2屋面的节能设计
  在设计实现中,经常使用的节能屋面有以下几种:架空型保温屋面、高效保温材料屋面、倒置型保高效保温屋面。平屋顶常用的保温措施是使用加气混凝土,混凝土的厚度有0.5-1米,也可以使用水泥珍珠岩、浮石砂等材料进行保温。坡屋顶比较方便保温层的设置,常见的办法是在坡顶内铺设岩棉毡或是直接在天棚上铺设一些绝热材料。
  3.3采暖节能设计
  我们较为熟悉的水源热泵技术,是充分利用地表水源(如河流等等)吸收的太阳能、地热能所形成的低温低位热能资源,然后使用热泵原理,输入少量高位电能,实现低位热能转移。我们知道,和空气气温的波动程度相比,地下水的水温波动小很多。所以说,地下水既是极好的热泵热源也是很好的空调冷源,也不存在冬季结霜等现象。
  结语:
  总而言之,关于建筑节能,可能初期投入较大,然而后期的效应将是不可估量的。建筑节能是一项新兴的、复杂性的工程,它涉及到的学科有很多(例如:自然、规划、建筑学等等),而后在具体的设计实现中,涉及到的利益方也是非常多(例如:设计师、业主、节能部件及材料的生产商等等),这就需要利益各方相互协作,设计出既节能又符合建筑原理的高性价比住宅。
  参考文献:
  [1]傅丽芳.浅谈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6(05):37-38.
  [2]崔卫波.浅谈建筑节能设计和节能改造要点[J].科技信息.2016(25):24-25.
其他文献
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一书,一点也不为过。陈兴良教授曾说,自2000年他在《法学研究》发表《社会危害性:一个反思性检讨》一文之后,已经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为此,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摘要】土地开发利用作为现今国民生产生活中进行建设的重点部分之一,在实际促进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良的开发给土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为了能够促进土地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对土地开发利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以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有着非常必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问题;应对措施  1、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小城市与大城市在交通特征、路网结构、道路使用性质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小城市的旧城与新城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在实际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时必须实现对实际情况的有
【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环境背景下,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相关的能源消耗的数量也在不断的上升,这无论是对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还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节能建筑设计的重视力度,有效实现节能建筑设计的优化和升级,为相关的企业赢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设计中的节能建筑设计研究进行相关浅析,仅供参考。
中国是世界上传统文化非常深厚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的教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间有许多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成功的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确定了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功课的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新课程已经于2001年9月在全国开始实施。到200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完全实施新课程,几年过去了,我们并未感觉到新课程带给我们多大变化,新课改的诸多理念并未真正落实,中学教育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那么,新课程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是什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法国的司法官考评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完善和发展,对提高司法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等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详细了解法国的司法官考评制度、考评程序及考评结果的运用,总结归纳法
随着城市化和产业转移进程加快,我国城镇工业企业加速搬迁,于此同时这些工业企业遗留的污染场地数量与日俱增,所以开展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已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目前土壤修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些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某些格式化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我们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教育反思可以使他们少走弯路,缩短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