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推行以来,笔者参与了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切身的体验,笔者能领悟到新课程理念的先进,也赞同它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然而,顺应时代要求的改革,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形式热闹”,忽略“实际效果”
  目前,笔者听了许多教师设计的小学语文课,大都让人感觉华而不实,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他们要么目标不清,不要说学生,就连听课的教师也弄不明白讲课者的意图,如果问执教者本人教学意图是什么,回答就是觉得这样设计很新颖;要么与课堂整体教学不协调,像是借了一件不合身的衣服,总是不自然;要么故意走复杂路线,明明用简单朴实的方法就能达到效果的,偏偏要绕弯路、片面追求新奇的形式。
  这些片面追求形式的状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常见的现象:笔者调查了很多教师,他们大多认为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有创意的设计就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其实,这种做法如同“东施效颦”,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2.注重“全面培养”,忽略“专项发展”
  一般教师在备课时总有“求全”的思想,偏偏语文教学目标的经纬度很多,知识、情感、能力,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记忆、思维、想象……讲求完美的老师恨不得在一堂课中实现所有的目标,面面俱到的结果是老师辛苦、学生疲惫。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根据年级和单元的教学重点集中时间和力量,突破难点、完成重点,进行专项训练,提高教学的实际效率。
  3.注重知识积累,忽略习惯培养
  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事实告诉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不仅在于知识掌握的多少,更在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学阶段的知识难度很低,只要智力正常的孩子,掌握这些知识应该没有问题。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不少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差呢?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我们许多老师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仍然单一地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知识的积累上,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不恰当的做法:教知识的多,教方法的少;看结论的多,看过程的少;关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的多,重视课堂学习行为养成的少。
  4.注重教辅资料,忽略文本,缺乏自己的感悟
  现在不少教师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一要备课首先就是上网查找资料,看有没有同类的课件、教学设计可以摘抄,都没有想过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阅读教材,让自己贴近课文,经过反复品味,读出自己的体验来。一个没有自己见解的老师,是不可能上好一堂语文课的。有的教师一堂课下来,课本和教参光洁如新,却在教辅资料上圈圈点点。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取得精彩的课堂教学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先仔细品读课文,再去看教学参考,然后去翻阅其他教辅材料。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有助于激发和总结教师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教师出现问题的原因
  新课程改革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理念新、起点高,实际推行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许多美好设想无法在现实教学中实现。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笔者认为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仍是一个无法忽视重要的原因。作为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而新课程改革在各方面都对我们教师自身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提出相当高的要求。而我们现在教师队伍的状况是怎样的呢?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的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来中师毕业的,而由于当年教师不足,从社会上更转入了不少非师范专业的人员,他们都是在传统教学下成长起来的,要摆脱固有的东西不易,教师队伍水平没有明显的提升。而这些缺乏的东西恰恰是实施新课程中最需要教师具备的。
  结合教学实践,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不理解。由于没有理解新课程,所以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做才能完成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怎样把握“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到底怎样摆等问题还没弄明白,就要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了。于是,传统的一律抛弃,新课程又只学了皮毛,这真是现代版的“邯郸学步”。
  2.入误区。因为未能正确理解新课程,教师的学习进入了一些误区,走偏了道。比如,在教学上,追求技巧而忽视真情。教师过于重视教学技术化,往往在技术的种类、运用的技巧上煞费苦心地琢磨、钻研,而对教学过程缺乏真情实感的投入,整个课堂平淡无味。教师的情感始终游离于课堂之外,这样又怎能使学生的思维真正进入课堂?
  另外,在学习上,有些教师过于功利,而缺乏平时的积累。教师学习临时抱佛脚的多,平常下功夫、坚持不懈的少。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需要资料的时候就直接查找相关的书籍,阅读目的性太强,阅读面太窄:除教育工具书外,有些教师对其他领域如天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知识很少涉猎。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南武小学)
  
  (责任编辑:刘全志)
  
其他文献
馆际互借是资源共享的一种形式。有些时候,读者的借阅需求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全部达到的,因此,图书馆之间便产生了资源共享的需要。计算机能够对这种馆际之间的需要进行管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认识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平面图形里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初步学会
龙兴华夏,燕舞阳春.我们迎来了新千年的曙光.首先,我们向辛勤工作在科技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各位评审委员和从事科技奖励管理的同志们致以新千年的祝贺,致以新春的祝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内涵日益丰富。然而,尽管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图书馆的资料利用率并未得到大
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朱丽兰年前发布科技部第1号令、第2号令、第3号令,为实施,贯彻精神提供具体办法和运作措施.
一、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的意义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课堂讨论在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学校教育中被广泛地应用。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也开始普遍使用这一方式。  课堂讨论的形式有多种,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小组讨论的形式。它首先需要采用一定方式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由教师给出一定的话题,学生通过查找课外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一定的见解,先在小组成员之间进
研究型教师的创新意识与研究能力不仅能够在不断提升其本人的学科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还能使其在教学研究共同体中发挥作用,带动共同体的发展与提高。研究型教师及他们的教学研究成果还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引领、推动的作用,因而研究型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凭借自身作为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在学校“平台—模块”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搭建研究型教师职前培
在教师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到了退休年龄,依然对讲坛怀着依恋,对教学充满热情,再次受聘到教学岗位上奉献余热;有的教师只有四五十岁,正是发挥专业水平创业绩的时候,却对事业信心不足、热情不高,倦怠情绪严重,甚至主动要求退居“二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个人主观因素外,还不应忽视教师管理未能激发起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位在偏远学校工作的52岁“老”教师,得到举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