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艺术:阅读教学的无声召唤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x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以“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使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创造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对欣赏者而言。“空白”给人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地调动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填补画面的空白内容,并在欣赏的过程中有一种自我参与感和创造感,从而得到再创作心理的满足。
  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语文教学呼唤“空白”艺术。对此叶圣陶先生早有过精辟的论述: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巧设、巧用空白,利用教学中的“阴晴圆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质疑、思考、练习、理解、消化、吸收。学生在经过“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这一自我奋斗的历程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磨砺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一、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来看,空白能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完善的心理倾向。因此,创设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按照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观点。语文教学就是一个格式塔(完形)。它不要求教学内容由教师全面讲授,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放有收。在放与收的结合中。留给学生咀嚼品味的余地。这样一来。设计格式塔刺激物就成为教学的关键,而格式塔刺激物的创设,空白艺术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式。
  其次,从信息论角度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有限的。教师教的有限,因此他所输出的信息不是“全息”,这就形成一种“潜伏着的信息”,而这部分信息便有成为空白的可能,这为学生加工、整理、消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再次。从教学论角度看,空白符合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彻底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这样,教学过程就会进入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良性循环,并最终掌握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现代教学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留给学生“反刍”的机会,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角度而言,这“反刍”的机会就是教师精心创设或运用空白的过程。
  
  二、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空白艺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一)利用文字空白,设想未全之意
  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写鲁四老爷的书房布置是极讲究的,书房壁上“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平和”’。那么,作者为什么不连带把另一联内容也写出来呢?联语内容的空白应是作者有意之举。作者为突出这句联语。特意隐去了这副对联的上联“品节深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是鲁四老爷这种所谓“理学家”所奉行的道德标语,而颇有讽刺意味的是鲁四偏偏在对待祥林嫂的态度上表现出的“事不通理不达心不和气不平”:他无数次叱责祥林嫂是一个谬种!这副只能用来自欺欺人、作遮羞幌子的对联无法掩盖鲁四虚伪冷酷的嘴脸。浸淫满身的根深蒂固的礼教思想如同他那副无法舍弃的对联一样,它的阴影时时笼罩住鲁镇的上空。活在这样环境中的“祥林嫂”们是注定要走上死路的!教学时,以此设疑激趣并进行“补白”训练,便能更好体味鲁迅先生的良苦用心。
  
  (二)利用情节空白,续接未完之事
  例如教读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学生对小说的情节尤其是结尾部分很感兴趣。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是作者有意给读者留下的一个悬念式的空白:玛蒂尔德知道自己以青春和美丽为代价而换来的项链原来不过仅值几百法郎时,她会怎样呢?那挂真的项链又会归属谁呢?引导学生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来设计一个尾声,填补这一空白。学生思维活跃,显出了多样性和独特性:有的认为玛蒂尔德会因此而发疯,最后进了疯人院;有的设想玛蒂尔德和好朋友为了争夺真项链的所有权而打官司,因败诉而郁郁寡欢终致病死;也有的认为玛蒂尔德又因得回项链而故态复萌,追求享受和虚荣,再次陷入不复深渊;还有的学生根据小说的内容多方证明,玛蒂尔德在经历这样一次惨痛教训以后。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性格,因此在一惊之后又随之释然,感叹一番命运捉弄人后又回去当她的平民妇人去了……经过一番争论,学生取得一致看法,无论哪一种设计,都比不上原作这样的空白式结局,这样的结局达到了“言尽而意未尽”的效果,正是小说结构艺术的精妙之处。
  
  (三)利用情感空白,感受言外之情
  在一些文章中,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常常不直接说出来,而是借助某些形象含蓄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去发挥想象。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一段文字: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先写鲁迅先生对革命者柔石无微不至的关怀,连天冷了他有无被褥,捎去的洋铁碗是否收到的琐事都想到了,而其他想到的事虽未明说但也可想而知。接着笔锋一转写听到柔石牺牲而且是“中了十弹”的消息,情感顿时由记挂、关心转向极度的愤怒和哀悼。这时的悲和愤两股烈焰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甚至“无话可说”。最后由感叹句“原来如此”加上一个省略句,就再没有、也说不出其他话了。这里的空白由情感所致,虽没有把话说尽,但那种哀悼战友惨遭毒手的悲凉心境,那种痛恨敌人卑劣凶残的神色。甚至那种“横眉冷对”的斗争精神,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以无声胜有声,其人格力量远远胜过把话说尽。
  
  (四)利用意象空白,体悟象外之情
  在有些诗词中,其意象常呈切片式展现,或由实入虚,或以虚现实。作者仅仅在虚处着笔,让读者去想象、去感受和体味那字句之外隽永深长的情思和意趣,以收到言尽而意不尽的效果。
  例如教读柳永的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对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进行再造想象:诗人情丝不断。愁绪难排,只好借酒浇愁,可叹“借酒浇愁愁更愁”,诗人徘徊到杨柳青青的江岸。晨风吹拂着杨柳。天上的银河残缺不全。这本是多么令人心动神摇的境界,可诗人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这“残缺一边而不能圆合”的月亮不正是此时自己的写照吗?另外词中的“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也蕴意丰富,以“暮霭”、“烟波”、“沉沉”相修饰,色彩可谓浓烈。以“千里”、“阔”相形容,空间可谓广大。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同时江月如此浩渺更是反衬 词人的渺小,前路、前途之迷茫不可知。
  
  三、创造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的途径和方法
  
  (一)精当安排教学内容,创造空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空白的创设并非是对部分知识的简单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艺术手段。因此,精当地安排教学内容,就是要在教学时间、空间上留设空白,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余地,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迁移。
  用最精简的“一词经纬”方法突出教学内容的主体。如抓住一个“变”字教学《变色龙》;抓一个“手”字教学《孔乙己》;抓一个“火”字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抓一个“讽”字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等等;都能收到牵一“字”而动全“文”的效果。
  也可通过点析作品中最具特色的方面来组织教学。如教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重点掌握其叠词运用的美妙,以课文第4段为例。讲析了“曲曲折折”、“田田”、“亭亭”、“脉脉”等词,让学生去领悟作品诗一般的语言美。仅千余字的《荷塘月色》一文就用了26个叠词,全文读起来铿锵响亮,听起来和谐悦耳。由此可见,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要点析其叠词运用之美妙;同时,赏析朱自清的散文,要点析它诗一般的语言美。如此延伸,也有举一反三、纲目并举的效果了。
  
  (二)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创造空白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有动有静、有张有弛的节奏感极强的艺术。急时像瀑布,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激起学生沉睡的思维;缓时似清泉,绵绵不绝,涓涓流淌,流入学生干渴的心田。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急缓错落有致: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能结合不同的课文和教学情景,合理安排好教学结构,创设出教学空白以达到疏密有致的教学效果。
  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安排“间歇”是创设空白的常见手段。这“间歇”并不仅是一般的时间概念,它是一种艺术境界,是一个高潮中或之后的短暂停顿,是学生产生联想和创造的时空,更是高潮的延伸。如教学《守财奴》时,教师引导学生评点了课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之后,就可留下归纳人物性格的“空白”让学生去“补白”。
  
  (三)借助课堂语言技巧,创造空白
  语文教学还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语义教师的语言应讲究节奏和顿挫,通过节奏与顿挫这种课堂语言中的暂时性空山,可以达到以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那哽咽不能语的一幕始终无法让读者忘怀,这正是教学时空白式语言的巨大感染力。不失时机的“静堂”造成教学语言的空白,对组织课堂教学也有不小的作用:“静堂”用于始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怡神醒脑:“静堂”用于课中,可以激起思维高潮,升华情感:“静堂”用于课末,可以引导细细品悟,余味无穷。
  例如教读归有光《项脊轩志》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
  生活中,我们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家人相聚。其情悠悠,其乐融融。可是,当这份欢乐、这份热闹一旦离去,当你的周围不再有一点人声,当那如血的夕阳拉长你瘦长的影子,撕扯着你孤独的心灵的时候。你会追忆那一份欢乐、那一份热闹。恰是这些,会使你的眼睛流泪,你的心滴血。常人如此,内心情感异常丰富的作家更是体味颇深。明代著名古文家归有光在寂寞凄凉的时光里,回忆起家中诸多往事,历历在目,挥之不去。然物是人非,触之不及,情之所至,悲从中来,写下了“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佳作《项脊轩志》,在教师缓慢而又饱含感情的导语结束后,教室里异常寂静。这一“静堂”,不仅很好地集中了学生原本分散的注意力,而且为学生与作品的情感交流融合,铺设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其他文献
【正】 又是一个春天,又在田间小道上。 雨后的北方,大地更充满了生机。小麦叶子由小变大,脱去那姜黄的“外衣”,进入“绿色世界”,一块块,一片片,象织成的绿毯子铺在田野。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尊重学生问题意识,导致学生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学生课堂思维只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不懂得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新课程标准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美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关于必修课的教学”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1}由此可见,新课标着力强调学生习作的创造性的表述能力以及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智范在《高中语文新
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存在的障碍,提出了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对策。
本文介绍了偏晶合金液-液分离机制的研制现状及偏晶合金形核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钤昔日 合金液-液相分离的诸多因素和机制,并系统介绍了制备均质偏晶合金的各种方法。指出
4分子束外延生长(MBE)采用MOVPE工艺可成功地进行各类Ⅲ族氮化物半导体的生长,但它也有某些不足之处。如由于MOVPE生长温度较高,因此固相析出反应较快,同时由NH3的裂解所产生的H2会影响反应过程的进行
探究性学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作追根究底式的研究,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学习探究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一、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表现。敢于创造,敢于进取。    1 善
【正】 火险隐患是造成火灾事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也是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基本条件,消防监督人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应采取全面认真态度,帮助检查单位消除火险,堵塞漏洞,真正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声”“情”并茂,美读文本,既能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获得知识,又能够提高学
经过调查发现,作文教学中85%的学生不喜欢教师的评语,对教师的评语一翻而过、无动于衷。原因是教师评价作文时往往只考虑学生作文本身的优劣,不考虑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真实情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