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12345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作追根究底式的研究,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学习探究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一、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表现。敢于创造,敢于进取。
  
  1 善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要培养具有较强适应性,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要掌握探究事物的思考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如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教师结合课文教学内容,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介绍陶渊明的社会政治理想,于是有的学生对陶渊明思想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陶渊明社会理想的探究”问题。有了这些“问题情景”。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自然得以激发,阅读探究就变成了学生的自觉和积极行为,老师的职责不再是无奈的“督促”,而是愉快的“参与”了。
  
  2 善于运用表扬的艺术
  表扬用语如果用得太多、太滥,不但起不到激励效果,恐怕还会使人反感厌恶。所以。表扬要注意时机的把握,该表扬时才表扬。才能显出表扬的分量:表扬要适度,才能使学生觉得表扬的珍贵:表扬应该是发自教师内心深处由衷的赞赏。方能显出表扬的真诚,才能成为学生进取的动力。具备了以上特征,表扬才称得上艺术。
  
  二、创设探究情境
  
  语文课程的探究内容非常丰富,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但也有其特殊性和明显的学科特征。语文学科探究的内容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结合,探究的过程讲究情感的投入和发展。所以,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展开。
  
  1 利用语言文字,声情并茂地虚拟情境
  虚拟情境的手段和方式有诵读、表演读、演讲、课本剧表演等,可以有老师指导性的表演,也可以是学生的参与性表演、交流性表演、汇报性表演等。让学生在理解、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人为地再现文章意境,达到内化、积累、创造性地运用已有语言文字的能力。
  
  2 通过问题创设情境
  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大胆地怀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主动参与教学动态过程的关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处来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就可以启迪学生探究:烛之武一个人能有什么本事,能够把一个堂堂大国——秦国的大军给说退?都说“乱世出英豪”。烛之武又是处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给予了他展示才华的机会?烛之武是如何与秦王周旋。最终保全了郑国?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解决完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清楚了。
  
  3 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教师要选择和设计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已有知识和预知的结论变成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活动,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就会对阅读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重视阅读,牢固树立“阅读即探究”的思想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文本来获得语文知识,培养情感与价值观,所以阅读文本是探究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抓住了阅读文本的特点进行探究,才能让学生领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与文本发生深层次信息交流的阅读才是最好的语文探究性学习。在阅读中只有让学生的认知发生迁移、情感产生共鸣、精神发生交流。才能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因此,让学生在阅读探究“对话”中自得自悟,获得提高。
  
  四、赏识探究成果
  
  曾经盛行的“成功教育”的主旨就是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和更持久的动力,探究性学习更是如此。
  首先,学生探究学习的结果要形成结论。要用书面、口头、图表等形式展示。要通过表达使探究成果外显化:其次,老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十分关注,要让学生觉得他们所干的事情是十分受老师重视的,从而热情投入;再次,老师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要求不能太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特征、体力特征,果子挂得太高。其味道再诱人,学生力所不能及,也会放弃;最后,对学生探究的成果哪怕是一丁点,也要予以充分的肯定,让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
  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虽然不能完全等于科学研究,但同样具有科学研究的“魅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还使学生充分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其他文献
10月26日,金隅集团控股合作河南中原签字暨揭牌仪式在北京正式举行。由此,北京金隅集团旗下的北京通达耐火技术有限公司与河南巩义中原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开始了强强联手,结合各自
国家发改委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达1.36亿吨,约占全国石油消费量的42.9%。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4.5亿吨至6.1亿吨。而国内可供量却只有1.8-2亿
期刊
粮食价格。粮食价格的高低对尿素价格的高低乃至整个化肥价格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形成尿素价格的基础。由于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库存充裕,导
提出了一种新型8位电流模逐次渐近型A/D转换器,采用2ump-阱CMOS工艺参数,PSPICE模拟结果表明:功耗为8mW,转换时间为1us。若改用亚微米工艺,则转换时间还可大大缩短。
【正】 又是一个春天,又在田间小道上。 雨后的北方,大地更充满了生机。小麦叶子由小变大,脱去那姜黄的“外衣”,进入“绿色世界”,一块块,一片片,象织成的绿毯子铺在田野。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尊重学生问题意识,导致学生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学生课堂思维只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不懂得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新课程标准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美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关于必修课的教学”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1}由此可见,新课标着力强调学生习作的创造性的表述能力以及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智范在《高中语文新
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存在的障碍,提出了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对策。
本文介绍了偏晶合金液-液分离机制的研制现状及偏晶合金形核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钤昔日 合金液-液相分离的诸多因素和机制,并系统介绍了制备均质偏晶合金的各种方法。指出
4分子束外延生长(MBE)采用MOVPE工艺可成功地进行各类Ⅲ族氮化物半导体的生长,但它也有某些不足之处。如由于MOVPE生长温度较高,因此固相析出反应较快,同时由NH3的裂解所产生的H2会影响反应过程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