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思考力的培养者,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即作文能力,而不是单纯传授作文知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起什么作用,我想谈谈自己的作文教学点滴。
一、指导观察积累,培养作文兴趣
作文心里学研究曾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而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的。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使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1.放宽题材,广辟作文园地。经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喜欢作文,首先要放宽题材,指导学生寻找作文源,帮助其“找米下锅”,提高他们的选材能力。教学中,我注意吸取多种作文形式,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发掘作文素材。①观察作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或实物,教给观察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作文,写出的文章一般都能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②活动作文。我所任教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孩子在家庭要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留心自己的劳动过程,体验劳动中的真实感受,从而燃起作文兴趣之火。同时,农村孩子经常参与传统节日庆典、婚嫁迎娶,更容易看到人间百态。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歌颂新人新事,揭露丑恶现象,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浓,作文也会百花齐放。③听故事作文。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地讲故事,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然后,让学生把故事复述出来,学生往往争先恐后地发言,觉得有话要说,不吐不快。这时,再让学生把故事写下来,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2.增强写作意识,教给观察方法。学生观察的兴趣再浓,但不会观察,作文水平也是难以提高的。因此,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确定不同的观察点,寻找一条观察线,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提高。总之,作文素材就在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作文就不再是件难事了。
二、加强听说训练,培养说话能力
小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听说能力难以考核,造成听说训练不被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使低、中年级乃至高年级的“说”的能力相对偏差。特别是低年级说的能力低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会直接延至中、高年级。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1.在拼音教学中练说话。如:学习ba的四声,第一声,八个,我有八个娃娃。第二声,拔萝卜,小白兔拔萝卜。第三声,一把椅子。第四声,爸爸,我有一个好爸爸。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语,造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并练习运用,既掌握了ba的四声,又积累了语言,训练了说话。
2.在识字教学中练说话。练说话的方法常用的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某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等等。如:学习“林”字,学生说:因为树多为林,所以“林”就是双木组成。
3.在阅读教学中练说话。如:我在教《小猴子下山》之后问学生:“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去”学生回答:“因为它下山之后,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仍掉这个,去抓那个,所以它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好空手回家去。”这样学生既完整地回答了问题,又学会了用“因为……所以……”说话,我再趁热打铁,指导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句式练习说话,使学生不仅对学过的课文内容理解更深,而且学会了根据课文练习说话,实现了读说结合。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有许多训练说话的好素材,只有教师把握好机会,及时训练,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必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注重以读促写,培养作文技巧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需写的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的,写人写事的、写景状物的等等。不同的内容需不同的方法。因此,写作技巧的指导和培养重点应落实在阅读课上。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们从课文中学到丰富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方式。如:《珍贵的教科书》第二自然段:“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只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
教完这一课,我让学生以“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为总起句,要学生具体介绍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有个学生写道:“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有美丽的校园,有高大的教学楼,有明亮而宽敞的教室,有乌黑发亮的黑板,有整齐的课桌,还有新发的各种教材。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多么幸福啊!”学生有了模式,写起来也就比较容易。
在教完《记一次科技活动》后,我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时而……时而……而……”一组句群,以《一次课间活动》为题,让学生进行仿写。有个学生写到:“看!寒梅跳绳跳的多灵活呀!她时而单脚跳,时而双脚跳,时而跑跳,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心想,要是我也能跳得这么熟练该多好呀!”段落是篇章的雏形,学生能把片段写好,也就为篇章的成功作了铺垫。
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读写结合,学一篇课文,指导学生仿写一段。让学生先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课文相类似的事物,然后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来。
小学生的作文性质是“练笔”,是“我手写我心”。我们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作文就是生活,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学到的作文知识转化为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素珍.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金色少年,2004(06)
[2] 王坤良.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4)
一、指导观察积累,培养作文兴趣
作文心里学研究曾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而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的。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使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1.放宽题材,广辟作文园地。经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喜欢作文,首先要放宽题材,指导学生寻找作文源,帮助其“找米下锅”,提高他们的选材能力。教学中,我注意吸取多种作文形式,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发掘作文素材。①观察作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或实物,教给观察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作文,写出的文章一般都能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②活动作文。我所任教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孩子在家庭要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留心自己的劳动过程,体验劳动中的真实感受,从而燃起作文兴趣之火。同时,农村孩子经常参与传统节日庆典、婚嫁迎娶,更容易看到人间百态。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歌颂新人新事,揭露丑恶现象,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浓,作文也会百花齐放。③听故事作文。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地讲故事,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然后,让学生把故事复述出来,学生往往争先恐后地发言,觉得有话要说,不吐不快。这时,再让学生把故事写下来,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2.增强写作意识,教给观察方法。学生观察的兴趣再浓,但不会观察,作文水平也是难以提高的。因此,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确定不同的观察点,寻找一条观察线,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提高。总之,作文素材就在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作文就不再是件难事了。
二、加强听说训练,培养说话能力
小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听说能力难以考核,造成听说训练不被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使低、中年级乃至高年级的“说”的能力相对偏差。特别是低年级说的能力低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会直接延至中、高年级。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1.在拼音教学中练说话。如:学习ba的四声,第一声,八个,我有八个娃娃。第二声,拔萝卜,小白兔拔萝卜。第三声,一把椅子。第四声,爸爸,我有一个好爸爸。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语,造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并练习运用,既掌握了ba的四声,又积累了语言,训练了说话。
2.在识字教学中练说话。练说话的方法常用的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某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等等。如:学习“林”字,学生说:因为树多为林,所以“林”就是双木组成。
3.在阅读教学中练说话。如:我在教《小猴子下山》之后问学生:“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去”学生回答:“因为它下山之后,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仍掉这个,去抓那个,所以它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好空手回家去。”这样学生既完整地回答了问题,又学会了用“因为……所以……”说话,我再趁热打铁,指导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句式练习说话,使学生不仅对学过的课文内容理解更深,而且学会了根据课文练习说话,实现了读说结合。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有许多训练说话的好素材,只有教师把握好机会,及时训练,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必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注重以读促写,培养作文技巧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需写的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的,写人写事的、写景状物的等等。不同的内容需不同的方法。因此,写作技巧的指导和培养重点应落实在阅读课上。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们从课文中学到丰富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方式。如:《珍贵的教科书》第二自然段:“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只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
教完这一课,我让学生以“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为总起句,要学生具体介绍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有个学生写道:“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有美丽的校园,有高大的教学楼,有明亮而宽敞的教室,有乌黑发亮的黑板,有整齐的课桌,还有新发的各种教材。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多么幸福啊!”学生有了模式,写起来也就比较容易。
在教完《记一次科技活动》后,我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时而……时而……而……”一组句群,以《一次课间活动》为题,让学生进行仿写。有个学生写到:“看!寒梅跳绳跳的多灵活呀!她时而单脚跳,时而双脚跳,时而跑跳,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心想,要是我也能跳得这么熟练该多好呀!”段落是篇章的雏形,学生能把片段写好,也就为篇章的成功作了铺垫。
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读写结合,学一篇课文,指导学生仿写一段。让学生先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课文相类似的事物,然后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来。
小学生的作文性质是“练笔”,是“我手写我心”。我们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作文就是生活,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学到的作文知识转化为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素珍.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金色少年,2004(06)
[2] 王坤良.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