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cd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学生文化品位、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有效平台,因此,我们要不失时机利用好阅读教学这片沃土,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育人因素,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辨证统一。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语文教材中文本的选择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更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同时也更清楚地把时代和社会所倡导、尊崇的价值观贯穿其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渗透情感熏陶,强化它的德育功能,达到以德育情的目的。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不仅是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教师要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
  二、创设情境,入境生情,进行德育渗透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情境教学愈加显现它情感教育的优势,成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催化剂,使教学工作充满活力。很难想象,如果师生之间缺少了感情交流,教学工作就会僵化、硬化,学生就会变成死记硬背的“机器人”,教师就会变成名副其实的“教书匠”,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无从谈起。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倡导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交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对有效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教学中,由于有些课文的德育因素并不是很明显易见的,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学生由于入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细心阅读,精心挖掘的基础上,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入境悟情。
  为了有效的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参中的有关资料及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善于运用语言、表情、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情趣来学习,那种效果是不难估计的。
  三、利用典型形象感染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古今中外,不少爱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尤其是我国古代、近代在政治、军事、文化上做出贡献的人物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道德榜样,他们身上凝聚着的深厚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如:不计个人恩怨,一心维护国家利益的蔺相如;为中国人争气、为祖国争光的詹天佑;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周总理;临死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陆游;热爱科学,无私奉獻的居里夫人…… 这些人物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不朽的。这些课文,可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加上学生自主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就能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教师选好切入点,合理运用教材,独辟蹊径,随时都可以在阅读教对学生进行德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但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不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溶为一体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使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无声的深入学生的心田。
其他文献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师爱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她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如何用自己高尚的师德行为去熏陶感染和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品质呢。  一、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的心灵  师爱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不教而教”的奇效。教育家马卡
期刊
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建使学生身心愉悦,思想品德健康成长的教育氛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素质教育中班主任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批评方法达到目的?根据青少年的胜利特征和多年时间,我认为下列方法是可行的。  一、微笑启示  用微笑方法批评学生,实际上市一种动之以情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细微的违纪行为或偶尔为之的过错。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凯小差或是课后骂人,这时班主任对他(她)微微一笑,他(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整体而言,新课程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课堂观等都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但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仍普遍存在着涉及理念、方法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细节中折射出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笔者曾随进修学校调研员到县域农村小学开展教学活动,取得一些收获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现就听评课过程中经历的一些案例作以分析说明,愿与教育同仁商榷。  案例一  “枝头的花,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幼儿科学教育的地位愈发凸显,本文基于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文本,通过对其科学教育中目标、内容和教育层面进行梳理分析,以期探究我国早期科学教育启蒙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为其进一步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日本;幼儿园;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7-0131-04 
期刊
班主任肩負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任,要想把学生教育好,把班级管理好,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回首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小学班主任有苦也有甜。而如何面对身边的“问题学生”则是我们做班主任的工作难点。  记得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成为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朗读时感情不到位,体验不深刻,缺乏良好的语感,似乎是为了读而读,为了完成任务而读,经过几年在低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讨,我粗浅地总结了一些经验——一低年级阅读教学“四部曲”,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效果非常不错。  一、熟练地读一读,让文本在学生的心灵留下足
期刊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编者精心安排的名家名作,文词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典范。我们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应是有基础的。如何引导,我想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  一、激情入境,引发语言文字的美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实质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活动。如果没有情感参与,美感的门户将无法开启。只有当学生对语言文字怀着美好的期待时,学生才会对语言文字有选择,有认识,有鉴赏。如何激情入境?我想有两种
期刊
[摘 要]2015年,欧洲大学协会开展了第7次“趋势”调查,追踪欧洲大学教学改革的最新发展。调查发现,在过去5年中,欧洲大学教学改革环境受经济危机、人口下降、国际化和信息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变得日趋复杂;欧洲的政策支持层面包括对欧洲高等教育区认同度、国家资格框架发展、质量保证、学分认可等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在教学改革实践层面上,推进“学生中心学习”成为核心理念,教学重要性越来越被认可,学习成果方法得到
期刊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作为老师就得“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甚至得做万能钥匙。若做这样的钥匙,老师就得有与时俱进的想法。老师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新思想,下面就近期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以便以后更好地工作:  一、用积极的语言去影响学生  这学期我任一年班主任,我班有42名学生,学生多,特别在学拼音时,开始学生对拼音的拼读很难,在幼儿园玩的心还没有收回。我就一边教学,一边编歌谣,带动作,教歌教舞用
期刊
低年级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萌芽期,是阅读的起步阶段,他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探索中,我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一、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时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