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阅读教学“四部曲”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dya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成为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朗读时感情不到位,体验不深刻,缺乏良好的语感,似乎是为了读而读,为了完成任务而读,经过几年在低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讨,我粗浅地总结了一些经验——一低年级阅读教学“四部曲”,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效果非常不错。
  一、熟练地读一读,让文本在学生的心灵留下足迹
  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熟读课文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首先,留预习作业时让学生将课文多读几遍,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其次,我要求学生在读第一遍的时候,圈字连词,标自然段序号,这样,后几遍的阅读在读到生字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再次,每篇课文后都有生字条,生字条不标拼音,让学生通过生字条再集中识字,这样,无论文本、字词,在学生心中都留下了足迹,为学生充分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就可以无后顾之忧地伴随学生走进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二、投入地读一读,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共呼吸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短小精悍,这些文章不仅文字美,语言美,而且思想美,品德美,可以说是文质兼美,同时蕴含丰富的情感。如何将字里行间所折射出来的各种美巧妙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吸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当然,单靠老师讲是做不到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表达,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全蕴涵在朗读和感动之中了,深刻地体会出友谊的珍贵,老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深入地读一读,让思维的火花与课文描述的意象一起飞舞
  想象是学生飞翔的翅膀,语文课如果没有了想象,孩子的心灵将会被禁锢在课堂上,锁定在书本中,没有创新,没有发挥,没有独特的体验,没有个性化的感悟,这样的语文课无疑是失败的。
  王崧舟老师认为,语言文字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让干瘪的符号化为鲜活的画面。想象是以语言为依托的,在朗读中让孩子们体验着想象,身在课堂,却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述的是国王用一种独特的方法选继承人:谁能用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繼承人。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诚实的品质最可贵。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出示两幅画面进行对比,(1)众小孩手捧鲜花场景(2)一个小孩手捧空花盆哭泣的场景。
  导语:是呀,花盆里的花儿多美呀,孩子们笑得多甜呀,他们在想……(让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带着你的想象来读一读这句话。
  总结:哦,看来他们都认为自己手里的鲜花就是国王所要的成绩。而与之不同的是一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高兴写在了别人的脸上,而他的脸上却写满了什么?(失落和伤心),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会想……(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场的其他孩子看到你手捧着空花盆,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此时你又会想……(让学生再展开想象)
  这样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从而非常好地悟出该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读好句子。
  四、拓展地读一读,让学生的心灵遨游于更广阔的文海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事实上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并不完全靠语文课堂教学,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得利于有力的课外阅读,所以,我们的语文课要立足于课内,辐射于课外,我每在讲完一篇文章时,总是指导学生参读相关文章,以精读篇为基础,让学生达到课内精读与课外博览相结合。
  总之,我觉得低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应做到“以情促读”“以思促读”“以想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读中升华,读出语文味,读出人情味,读出语言美,读出自然美,读出人性美,读出艺术美。
其他文献
提起“后进生”,教师没有一个不认为:我们教育工作中最费精力,最难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对“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成因诸多,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教师的“不平等对待”最主要。长期冷落,使他们心灰意冷,学习成绩雪上加霜,这是其一;不断评论,“挖苦”“当头棒斥”,“揭短”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这是其二;量大而高的课业要求,使他们“望尘莫及”,放弃进取,这是其三;变相体罚,负担加重,压得他们
期刊
教学十几年了,不知是工作乏了,还是心累了,眼中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尤其最近接手的这个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底子弱,习惯差。听说在抽测中竟考倒数第二。面对这帮散沙,我岂能示弱。于是乎信心满满地准备大展宏图。每当看到他们不怎么精彩的恶作剧,大发雷霆之后方可获得少许的片刻安宁。当你还没有从这次的洗礼中回眸,他们已经策划了下一场骚动。真是“防不胜防”。老师们互相切搓全副武装,誓言将战争进行到底。我也传承着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确实,合理、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主张在教学过程在要充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一、认清语文教学的本质  教育必须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也要尊从这个本质。语文课上我们学习语言决不是从研究语言开始,都是从感受语言开始。每一个人,当他呀
期刊
“让每一只小鸟唱歌,让每一朵花儿都开放”,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我从教十六年来一直所追求的。一路走来,拾起点点滴滴的收获。  2010年上学期我们班转来一个小男孩叫王明,父母以打工为生,为了生活早出晚归,连与孩子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更谈不上教育了,这样的家庭环境导致孩子不仅自卑,还存在很多不良的习惯。如:上课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对于学习提不起一点兴趣,下课游戏时,即使不小心碰到他,他也要有
期刊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师爱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她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如何用自己高尚的师德行为去熏陶感染和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品质呢。  一、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的心灵  师爱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不教而教”的奇效。教育家马卡
期刊
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建使学生身心愉悦,思想品德健康成长的教育氛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素质教育中班主任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批评方法达到目的?根据青少年的胜利特征和多年时间,我认为下列方法是可行的。  一、微笑启示  用微笑方法批评学生,实际上市一种动之以情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细微的违纪行为或偶尔为之的过错。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凯小差或是课后骂人,这时班主任对他(她)微微一笑,他(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整体而言,新课程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课堂观等都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但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仍普遍存在着涉及理念、方法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细节中折射出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笔者曾随进修学校调研员到县域农村小学开展教学活动,取得一些收获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现就听评课过程中经历的一些案例作以分析说明,愿与教育同仁商榷。  案例一  “枝头的花,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幼儿科学教育的地位愈发凸显,本文基于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文本,通过对其科学教育中目标、内容和教育层面进行梳理分析,以期探究我国早期科学教育启蒙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为其进一步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日本;幼儿园;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7-0131-04 
期刊
班主任肩負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任,要想把学生教育好,把班级管理好,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回首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小学班主任有苦也有甜。而如何面对身边的“问题学生”则是我们做班主任的工作难点。  记得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