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伯吉斯对数学虚构主义的批评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84343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当代数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数学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它可以表述为:像自然数、函数或者集合这类数学对象是否是独立于我们思维的真实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立场,即数学实在论与数学反实在论:数学实在论认为,存在抽象数学对象,它们既独立于外在的客观世界,同时又独立于我们的思维;数学反实在论认为,不存在抽象的数学对象,或者数学对象不独立于我们的思维。
其他文献
宗教对话这一主题已经日益引起宗教内部和学界的关注,在多元宗教共存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宗教之间以多种形式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对话。
一、《比希莫特》其书 卡尔·施密特尝言:“霍布斯得享盛名和声名狼藉,更多是因为他的《利维坦》,而非因为其所有其他著作。事实上,一般公众对他的了解主要在于他是‘利维坦的先知’。”(施密特,第42页)尽管霍氏著述宏富,但《论公民》、《法之原本》等著作少为人谈及,晚年的对话体著作《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习惯法学者的对话》及《比希莫特》更是颇受冷遇。随着晚近以来对霍氏研究的升温,这种状况才渐有改观。
对人的关注是哲学永恒的主题。关于“人的完整性”,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不同阐述。柏拉图认为一个完整的人“乃是一个用智慧统治感情和知觉的人”。
众所周知,马克思将他最重要的著作命名为“资本论”,在他看来,“资本”是解开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秘密的钥匙,只有揭示出资本的本质与运行规律才能真正理解并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在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历程中,他对资本概念的理解与认识是不断发展和深入的;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经商定,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全国社科院系统第22届哲学年会暨纪念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并面向全国哲学界同仁征集论文。现将会议及征文的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国际普世对话学会(ISUD)兹定于2012年6月22日--27日在希腊奥林匹亚市举办第九届世界大会,主题为“民主文化:历史反思与现代转化”。本学会是由哲学家和来自其他领域的学者组成的国际性学术社团组织,旨在推动有关世界和平、社会公正、人权和多元文化等领域的对话与研究。本届大会诚望大家从哲学角度来反思和讨论与多元文化对话这一主题相关的议题,欢迎大家从各自的哲学视野出发,
在心理内容表征的研究中存在一个极其模糊的问题,即心理表征中的语义内容是如何实现的,而从我们的个体经验可以知道,没有内容的心理表征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探讨表征中的语义赋值机制,是当前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难点。
《易》何以名“易”,《周易》何以名“周易”,历代学者多有阐释,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黄寿祺先生曾作《周易名义考》,胪列诸家之说,于《周易》之“易”,有“生生谓之易”,“易者象也”,易为“逆数”,“易一名而含易简、变易、不易三义”,“易为占卜之名,因而以名其官”等说;于《周易》之“周”,则有周为朝代之名说,周乃周普之义说,周兼有周代及周普二义等说。
中华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已历史性地提出了必须改变旧习惯、树立新风尚、移风易俗、建设新文化的问题。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一个社会的时代精神,总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中,并总是通过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呈现。风俗习惯既是认识一个人、一个民族之文明状况的最简洁明了的窗口,亦是提升个人道德品质、振兴民族精神的最有效的着力点。
藏传佛教历史上,古德论述大圆满法的论著浩如烟海,但经典的论述当属隆钦然绛巴的《七宝藏论》,其中《句义藏》一书独辟蹊径,对觉性自然智慧的运思脉络、演绎进程、整体特征以及源流关系,作了权威的诠释。笔者尝试通过解读《句义藏》的文本,揭示大圆满法的深层义理结构,同时表明大圆满法的思维品格、精神气象与黑格尔哲学、现象学及老庄道学旨趣之间内在的贯通性及其相互诠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