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渗透在音乐教育中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oywang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是通过演唱和欣赏音乐作品来进行思想教育的。通过唱歌教学,演唱优秀的历史歌曲,革命传统歌曲,演唱反映少年儿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和学习、劳动和生活歌曲,演唱配合思想教育的歌曲以及民族、各地区的民歌等。不仅学生得到演唱技能的训练,并帮助学生认识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革命意志,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形成坚强、勇敢、活泼的性格,从而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段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从备课入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老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课前,认真备课,备课内容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爱国教材,如《国歌》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歌曲《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畏艰苦的精神。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会感恩的心对待生活。
  
  二、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学生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中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內容最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如《让世界充满爱》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进,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在进行了乐曲、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听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习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场景表演。场景表演是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六、寓德育于教师自身形象之中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老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代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必须创建优化的教学体系,《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阶段,我们的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足和偏差,应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
[摘要]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术。(大纲)中说:“语文既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如果离开美,语文教学上就像是一张苍白的脸,所以,语文教学上如果结合美术元素,能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等,以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
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有很多是比较简单的定性实验,精度要求不高,因此对这些实验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日常用品来做。虽然现在大多数学校实验室的配备都相当完善,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仅靠统配的仪器是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实际需要,特别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配套的器材短缺,更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日常用品来开辟实验教学新途径,这不仅可以弥补部分仪器的短缺,更重要的是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
[摘 要]语文教学总是闪耀着思维的火花,语文课堂必须将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巧妙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重点论述了语文学科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这应该是学校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语文学科以其综合性、实践性及其人文内涵
[摘要] 本文对生物课堂结课艺术性的功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并结合教学体会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生物教学;结课艺术;方法探讨    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给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生物学教学中结课艺术的功能    课堂结课是新课结束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一体的学科,新课程理论下的物理创新教学,目的是根据现代科技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培养具有主动、负责和不断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培养具有多元化和批判性的思维技能与周围人达成理解和合作,能促进交流、协作的21世纪的现代国际人才而提出的。  [关键词]教育;体验学习;教学过程;创造性活动    创新教学的设施是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过
[摘 要]“分层次”教学模式是立足于素质教育,针对学生的基础所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课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积极拓展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分层次”教学模式具有“兴趣与基础兼顾”、“理论和技术并重”、“优生差生兼顾”等风格特点。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模式营造了一个愉快、宽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70-01  摘要:听力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一种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也为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听力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听力障碍,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尤其值得重视的问题
[摘要] 近年来,在中小学都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教师不愿当班主任。除了班主任自身任务重、责任大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班主任总是孤军奋战、孤立无援。任课教师若能排除万难,与班主任手牵手,共同管理班级,就会形成一个完美的统一教育过程,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任课教师;班主任;班级管理    近年来,在中小学都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教师不愿当班主任。单从我们学校的情况来看,
[摘要]《世界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本文通过对世界经济学教学过程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世界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世界经济学;教学方法;改进    世界经济学是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论述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运行与协调、制度与变迁三大方面以及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这门课程又是一门系统的知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