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的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lul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层次”教学模式是立足于素质教育,针对学生的基础所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课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积极拓展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分层次”教学模式具有“兴趣与基础兼顾”、“理论和技术并重”、“优生差生兼顾”等风格特点。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模式营造了一个愉快、宽松、合作、共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利于激发全体学生自觉性和能动性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一方面,任课教师对“分层次”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组织、发挥教师的专长,教学更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分层次”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好转,学生的学习态度由原来的“教师逼着练”变为“自觉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态度的转变大大激励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情感。
  
  1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翻开中外教育思想史,我们很容易找到有关分层教育的理论。当代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1978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们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每一个孩子在思维和学习上都有自己的优势;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ZPD)理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者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其实比较彻底的分层次教学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体现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和欧洲的“新教育”运动中。当时许多学者试验了许多分层次教学的方法。这些思想传到我国后,对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战”以后,随着欧美各国对“英才教育”的重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进一步加以完善。
  
  2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教学理论表明,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有所得,逐步提高,获得大面积丰收。分层教学,即是在原有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对学生的客观分析,对他们进行同级编组之后实施分级教学,分级练习,分级评价,分级校正。并结合每个学生的客观实际,协调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使每個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式。同时调动学生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各级学生的可能性相互适应,促使各级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达到分级发展的目的,满足人人都想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分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收到优质教育,从而达到“分层施教,逐类推进,整体提高”的目的。
  
  3 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次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求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作相应的改革,由固定场地向非固定转变;统一教学进度向非统一教学进度转变;由统一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向多元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转变等等。教师对学生教授的是同一教材内容。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但因不同层次的学生身体技能水平、学习能力等的不同,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也有所不同的层次。教材本身存在着内容多!时间紧的特点,这种也给老师提供了一个较为灵活的空间。在不同的班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都能作为较为准确地安排与取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些原先成绩较好的学生得到了更快的提高,而一些较差的学生原来缺乏自信心,心理障碍较大,在原来的班级里没有太多的课堂实践机会,如今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到自己的能力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有了较多的实践机会;多数学生得以真正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中去,并且各自都有所收获。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发展意向和意愿进行合理分类。按照自主选择与成绩相结合的原则,分层的标准主要侧重于按照学生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分层,即学生分层,无优劣之分,目的是为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和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促进学生的提高。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品质、进取心等非智力因素,又在按成绩分班的基础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允许他们在开课最初的两周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等实际情况自行调节,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班听课,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因简单按成绩划分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在实际教学中,各班可有各自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选用不同的教材,有各自的教学进度,各自考核内容。一般分层教学模式有两种:一是班内分层,即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是采用“走班制”的模式,也就是在保留原来专业班级的基础上,学生在上课时间采取“走班制”的模式,即打乱原有的专业班级限制,学生自行到自己所在层次的班级里去上课,课后返回自己的所在专业班里继续以外的其他课程学习。
  教学改革是综合性的改革。它要求我们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总之,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形式,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革;通过分层教学,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充分满足各层次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朝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我们相信,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思路一定能使教学走出一条新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地判断、推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段论述给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一条有效途径和一种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师要从职高生实际状况出发,利用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情感教育。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思想品德 人文情感    实践证明,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无论在思想和文化素质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职校生大都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其他途径升学无望的情况下来中职就读的。表现为文
笔者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深切感受到他们正面临的教育问题的严峻性,因而,万不得已才站出来为了孩子,为了中国的明天说几句心里话。  留守儿童是伴随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里打工,在农村悄然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乡村留守子女。他们接受的教育也许仅在学校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已经严重缺失,因为他们的家长——农民工对孩
识字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识字兴趣的强弱。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儿童的识字兴趣。卡罗琳说过,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所以我注意收集各种有趣的识字活动,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识字活动的快乐,从而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一、在游戏中识字.感受活动的乐趣    识字前。利用导入语创设游戏情境,可以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代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必须创建优化的教学体系,《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阶段,我们的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足和偏差,应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
[摘要]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术。(大纲)中说:“语文既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如果离开美,语文教学上就像是一张苍白的脸,所以,语文教学上如果结合美术元素,能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等,以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
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有很多是比较简单的定性实验,精度要求不高,因此对这些实验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日常用品来做。虽然现在大多数学校实验室的配备都相当完善,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仅靠统配的仪器是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实际需要,特别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配套的器材短缺,更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日常用品来开辟实验教学新途径,这不仅可以弥补部分仪器的短缺,更重要的是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
[摘 要]语文教学总是闪耀着思维的火花,语文课堂必须将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巧妙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重点论述了语文学科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这应该是学校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语文学科以其综合性、实践性及其人文内涵
[摘要] 本文对生物课堂结课艺术性的功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并结合教学体会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生物教学;结课艺术;方法探讨    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给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生物学教学中结课艺术的功能    课堂结课是新课结束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一体的学科,新课程理论下的物理创新教学,目的是根据现代科技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培养具有主动、负责和不断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培养具有多元化和批判性的思维技能与周围人达成理解和合作,能促进交流、协作的21世纪的现代国际人才而提出的。  [关键词]教育;体验学习;教学过程;创造性活动    创新教学的设施是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