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归因与治疗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急剧增加,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凸现,特别是抑郁症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心理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因此,正确处理好大学生的抑郁问题,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本文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深入分析大学生产生抑郁症状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抑郁症状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症;归因;治疗
  
  美国《科学》杂志曾刊登文章指出: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因素主要是抑郁,并且抑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根据《新闻晨报》的报道,抑郁症在我国大学生中发生率很高,其中北京地区大学生抑郁发生率为23.66%,即北京地区大于10万的大学生患有抑郁症。抑郁症病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走上自杀的道路。在自杀的人群中有40%的人因为抑郁症没有得到及时、系统的治疗,最后导致自杀。[1]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管理,承担着国家未来建设的重任,因此,正确消除大学生群体中的抑郁症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对抑郁的认识
  抑郁(Depression)起源于拉丁文Deprimere,意指“下压”,17世纪时这个词最早用来描述情绪状态。抑郁就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持久的、不愉快、心情恶劣的、悲伤的或者精神痛苦的一种情绪,是由于心理失调所表现出来的低落的情绪状态和情感障碍。传统的抑郁大致可以分为:单项抑郁症,双相抑郁症和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障碍三种。[2]抑郁按照程度划分,可以分为精神性抑郁症、神经性抑郁症、抑郁状态等类型。
  二、抑郁在大学生群体的表现
  就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其所表现出来的抑郁症一般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3]大学生群体当中,抑郁症往往会影响其心态的正常运转,并引发心理上一系列变化,如失眠或睡眠过多、焦虑、食欲减退或贪食、对平常参加的活动不感兴趣等,严重时还会导致思维迟钝,思想混乱,甚至自杀。总的来讲大学生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心理的和生理的两方面。心理症状表现为懒、呆、忧、急。生理症状主要有头疼、头晕、健忘、失眠、多梦、焦虑等。
  三、抑郁在大学生中的危害
  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抑郁症的最大危害就是使学生产生自杀倾向。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如果“郁”火满腔而又不及时去求治的话,其结果是10%的患者会产生自杀倾向[4]。因此,关注大学生抑郁,就必须及时进行预防、检测和治疗。
  四、大学生产生抑郁症状的归因
  近年来,国内高校大学生抑郁发病率存在明显上升趋势。笔者经过对新入学学生以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和分析,发现除了失恋等常规发病原因外,另外还有几种情况可以导致抑郁症待产生。
  1、角色转换和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
  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期是班里的优等生、班干部,但进入大学以后却成了“平民百姓”,这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感会对以前的“尖子”、“第一”产生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心理失衡。这些学生如果没有得到老师、同学的及时引导,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就会心情低落、郁闷,从而可能会引发抑郁症。另外,由于大学校园里面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家是“皇帝”,进入大学校园以后,他们无法处理好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一些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心情长期苦闷、压抑,可能导致抑郁症待产生。
  2、经济压力使部分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自1995年全国高校实行并轨收费以来,每年学生应交纳的费用约几千元。在这种情况下,来自贫困山区及农村贫困家庭中的大学生出现了“考上大学,却上不起大学”的现象,许多家庭甚至四处举债供孩子上学读书。尽管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资助贫困学生,但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为了生活费发愁,生活压力很大。长此以往,不免就会产生一些自卑心理,把自己的交往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不愿主动与别人交流,长此以来就会心情郁闷,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3、日常学习内容的增多给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压力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日常课程也在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内容不断增加,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不断提高,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要求应聘者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达到相应的等级。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许多大学生由于跟不上大学日常课程,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烦闷、焦虑和压抑。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放任自己在游戏等虚拟世界里游荡,整天对着电脑,不愿与别人交流、沟通,甚至不说话,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状。
  4、毕业分配制度改革使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在校大学生待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是“自主招聘、双向选择”主流模式。如果大学生在校表现突出、成绩优异、交际能力成熟,就比较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个别同学平时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能正确定位,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同时由于没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显得格外悲伤,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紊乱,久之,则形成抑郁症。
  5、文化中的不良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
  文化是个综合因素,其中的变动、冲击都不可避免地会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掀起波澜,其中不健康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行为会严重毒害大学生的心灵。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往往最先敏锐地感觉到社会变化的冲击,但他们还处于人格和观念的形成期,是非判断能力还有待发展,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思想的侵袭。如今,介绍大学生自杀的刊物屡见不鲜,一些媒体也对抑郁情节大肆渲染,这些都会对处于敏感时期的大学生形成不良的暗示,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从而产生抑郁。
  五、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预防与治疗
  抑郁症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而引发待,忽略哪一方面都不利于对该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就大学生群体而言,笔者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校方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其他教育为辅,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症状进行预防和治疗。
  1、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预防
  (1)建立早期预防和干预系统。
  一般来说早期预防可分3类:初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初级预防是在目标群体没有显示出任何问题症状情况下对其实施干预,预防问题的发生,如在新生入学时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等。二级预防是在目标群体开始显示一些症状,虽未达到临床诊断标准却有可能发展成为实在的临床问题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干预,以防问题的进一步恶化。三级预防是针对已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大学生进行干预,以通过减弱问题的强度,缩短发作时间,防止由此带来更大的痛苦。[5]学校要对有家族抑郁症史、家庭不和、低自尊、轻生意念等情形的学生,要及时预防干预,做到防患于未然。
  (2)建立心理支持
  据笔者观察,患有抑郁症的往往是那些个性比较内向、多愁善感的人群,他们平时不爱说话,甚至对自身的缺点过分关注,遇到不良的社会因素时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引发抑郁症。比如当环境严重不适、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有矛盾等情况是,部分学生就会出现担心、焦虑,甚至会产生悲观的情绪。针对这类学生,应努力为他们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少他们经济及心理上的压力。
  (3)积极的自我调节
  有针对性的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积极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这对预防抑郁的发生十分有益。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要让每个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及缺点;明确努力方向;其次要教育学生敢于面对现实;第三要教育学生多方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多参与社会活动;第四要教育学生多关心他人的疾苦,只有先善待他人,帮助他人,才能正确地看待烦恼,处理好心理问题。
  2、大学生抑郁症的治疗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通过对大学生提供心理学和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可增强大学生个体心理的自我调节、自我防御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为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成才教育过程中,教育大学生应树立成才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2)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教师可通过授课以及与学生交谈待方式,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制止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帮助学生摆脱原有不科学的想法,从而可以正确的对待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或者是教师有意安排一堂学生自主发言课,让学生说出他们平时不敢说的话,给他们发泄的机会,减少学生心理压力。
  (3)引导学生创造一个和谐、互助、互谅的集体
  进入大学后,“集体意识”存在着强、弱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往往被冷落,导致其病情恶化。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让广大学生知道“集体意识”环境待形成是需要每个人的付出,要教育大学生努力形成一个和谐、互助、互谅的集体。这样就会帮助广大学生摆脱抑郁心态,从而在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学会自疗
  除心理和药物治疗方面,也需要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积极了解生活,面对生活。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根据学业的缓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尽量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信心。当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要积极面对,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积极想办法解决。
  (4)药物治疗
  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要对抑郁患者及时进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及时有效的减轻抑郁患者生理上的痛苦,从而帮助抑郁患者尽快摆脱抑郁症状。
  
  参考文献
  [1]钱铭怡,陈仲庚,张萃.抑郁者操作任务中目标设立与自我评价的特点〔J〕.心理学报,1999,31(2):209-214.
  [2]Judd L L. Polymorphic expression of unipolar depressive disease :towards a new diagnostic paradigm [J].J Affect Disord,1997,45:5-85.
  [3]张道祥,赵霖.大学生常见抑郁症的防治〔J〕.滨州师专学报,2001,6(2):94
  [4]张道祥,赵霖.大学生常见抑郁症的防治〔J〕.滨州师专学报,2001,6(2):94
  [5]钱焕琦.大学生心理卫生[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172~174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使得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对普通高中生数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满足层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课堂管理;能提高教学效果,促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能促使教师提高自身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中 数学 分层教学 策略    一、探索的背
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整个中学阶段,写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从1985年高考开始并在以后逐年增加分量的“书面表达”题,就是测试这种能力的主要题型,它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  英语书面表达不同于英语作文。作文是根据题目自由发挥的,需要立意选材,注意修辞效果,强调风格技巧。而书面表达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性写
[摘要]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应从课堂生命化的高度,理解与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有效地合作,寻找他们的需求,从而搭建探究的平台,这样才能进一步让学生喜欢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主体性 尊重 兴趣 需要 经历 体验    现代教学研究表明,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学生则是课堂学习活动的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里去。”走进学生们的世界,开启他们的心灵窗户就要求老师用心去开启,用心去对待,以真诚的爱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从中也体味了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但我始终如一,尽职尽责的去完成它,从实践中我也更深刻体会到——要想当好班主任,就要从“心”开始,用“心”对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初中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学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却相对缓慢。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容易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如果家长、教师不能给予重视,就会使他们出现诸多心理问题。  ——题记  一.一个女生的蜕变学生小A,08年以较优秀的成绩考入我校初中一年级。  她活泼乖巧,为人随和,学习努力,成绩优秀。是老师眼中的放心学生,父母心中的乖乖女。他母亲曾自豪地
新课改要求“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参
【摘要】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济南市现有五所商业性体育俱乐部现状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调研、分析,指出其存在的服务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低、供求存在矛盾、新上健身项目欠缺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内部管理及培训、通过多种融资方式扩大需求量、增强城市居民健身消费意识等多种相应的实施对策,旨在为济南市体育服务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提供有益指导。对开拓山东省体育服务第三产业市场、缓解就业现状、促进群众
病貌:    镜头一:某主管领导深入我校调查后总结讲话:“入乡随俗,一点儿都不错。我们的教育植根于农村,就得培养出农民认可的、能走出穷山僻壤的山旮旯的学生。农民是朴实厚道的,他们不看你的‘花架子’,只看自家孩子成绩。他们心中的成绩就是考试能得分。分数成了农村教育的指挥棒,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教了几个重点高中生成了取信于民的砝码。你们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  镜头二:“我家那个娃成绩不行,没用
古人云:疑乃思之始,学之端也。疑即为怀疑、疑惑,也就是现代心理学说中的问题意识,即指人类认知过程中,经常会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他或理论问题,并因此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能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  学生的认知结构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从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入手。那么,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呢?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于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要顺应儿童心理,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识字教学实践中,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一些具体场景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