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古典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朗读是领会诗意的一个重要环节。悟诗意,进诗境,更能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感情并进行二度创作,进而培养语感,提高感受和领悟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古诗教学 意境 朗读 想象 背诵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一般都很棘手,学生也感到很难领会。古诗结构严谨、抽象难懂,而且情景交融,含义深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绝大多数是优美的绝句,有的寓意深邃,有的寓于哲理,有的寄情山水……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诗篇,可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语言,陶冶他们的情操,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对照图画,感知诗意
  现行小语教材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图资源”。例如,在学习《登鹳雀楼》时,让学生观察图,猜猜诗人站在哪里,图上画的什么景色,诗中又写了什么景色。
  二、想象意境,诱发诗情
  在古诗教学中,再现意境是关键。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教师要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为之动情。教给学生以分析景物入手再现意境的方法,使之头脑中形成鲜明完整的图画,再逐步去品诗情,理解诗中深刻的内涵。
  1.启发学生想象诗所反映的生活图景。例如:孟浩然的《春晓》,描写了春天雨后早晨的景象,画面优美。诗人写景不总像一般人那样直接写眼中所见之物,而是通过耳中所闻、脑中所想去描绘,颇有新意。诗的第一句“不觉”二字就需要引导学生好好思考,因为这一句说明诗人夜里睡得很酣畅,醒来不觉天已破晓。
  2.启发学生想象诗人是怎样想象的。诗人在反映事物时,往往运用形象的思考,把想象中的事物拿来比喻所要反映的事物。因此,讲比喻时要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讲比喻的。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三、四句描写了瀑布的奇特、壮美的气势。第四句则借助艺术想象,用新颖的比喻,描写瀑布凌空而下,半洒云天,“隐若白虹”“忽如飞电”的壮观。要理解瀑布倒流似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就需要想象。从三千尺高处猛然笔直地奔泻而下的瀑布和从天的最高处流落到人间的银河,不仅外形相似,而且都具有壮美的特点。诗人用一个“疑”字,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写得十分传神。
  3.让学生扮演抒情主人公或诗中人物,创设诗歌所表现的艺术情境,让学生直接进入诗歌意境。如《赠汪伦》、《小儿垂钓》等。
  古诗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文学遗产、语言艺术,更是中国文化精神,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使学生弄懂诗句的意思,而且要使学生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走进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染。
  三、引导巧背,实现“量”变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古人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1.据意背。这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方法。如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学生背起“花”的诗,有《题菊花》、《海棠》、《卜算子·咏梅》等;背起“言志”诗,有《石灰吟》、《无题》等;背起“写景诗”,有《春词》、《西湖》、《山行》、《归田园后》等;背起“送别”诗,有《黄鹤楼》、《别董大》、《赠汪伦》等;还有劝勉诗《劝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使他们分类清,背诵多。
  2.据时背。这是根据古诗反映的时间,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方法。如在四年级古诗文背诵时,我就采用据时背的形式。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草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月》、《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大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兴趣,为大量的背诵奠定了基础。
  四、指导朗读,尝音乐美
  1.通过朗读,需要芳香的音韵来传扬美的旋律。没有哪首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古诗教学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才能体现诗中自然节奏和生活节奏。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写夫妻之间的无奈与期盼,用巴山、夜、雨、秋池几个不定性的意象组合,创造了大量的意义空白。在夜深人静时,红烛摇曳之下,与妻临窗而坐,如胶似漆,倾诉思念。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辩用语感,掌握顿挫,抓住“池、时”的韵律和节奏。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诵读时宜用思念悲伤的心情和柔和的节奏的节奏。
  2.放声朗读,使内容在情感中具化。“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曾国藩)“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料。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需要学生大声朗读。
  五、引导感悟,受到教育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受到思想教育。例如李绅的《锄禾》,首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夏日中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给禾苗锄草、松土,明为叙事,实则抒感,寄情于事,使学生知道农民种田是非常辛苦的。第二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使学生明白,由于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辛苦劳动,才有这“盘中”香喷喷的饭,农民流了多少汗水,才换来“粒粒”宝贵的粮食。从而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4.
  [2]甘肃省中等示范学校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编写.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兰州:甘肃人名出版社,2004.11.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师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初中生正处在语言表达最佳年龄阶段,语文教学应以适应社会需要、发展人才的素质为目的,结合学生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科学的、系
(一)龙海县地处闽南九龙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素有“地兼山海之利,物并鱼米之丰”的称誉,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帝国主义、封建军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提出了五个观点:大胆创新地用教材;授人以渔,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诵读,追求“读”领风骚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品言悟意,感受博大情怀;活学活用,明确文本的现代意义,增强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 提高有效性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
摘 要: 阅读教学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推广阅读教学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可是在农村推广阅读教学却存在一定的难度:图书来源是问题;阅读兴趣是问题:读书的习惯和方法是问题。本文对以上问题加以探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习惯。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课外阅读 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影响着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同
摘 要: 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问题,作者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视角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五条策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石;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开启学生创新潜能的金钥匙;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催化剂;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之成为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导火线;借助联想和想象,使之成为学生创新思维腾飞的发射器。  关键词: 中学语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量提出明确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阅读内容包括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并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深广,同时它还具有实践性强、具有独特的民族心理文化的特点,在发展学生的思维方面有重大作用。《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更多地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不断地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堂,凸显语文教学的“语文味”,而电教手段的运用会让语文教学“如虎添翼”,插上飞翔的翅膀。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现代教学媒体 合理运用    人类的进一步知识化和社会的进一步信息化,构成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在这种前提下,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并迅速被各学科采用,各级研究课、公开课、评优课课堂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无论是听课者还是评课者看到的都是这一方式的精彩、闪光之处,似乎语文教学只要
近日,我在官山中学听了四节课,课堂形式多样,模式都是有关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四堂课听完真是受益匪浅,获益良多,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朱老师的《行道树》的教学。现我就这节课谈谈见解。  我大致加以总结:按照课型的分类,这节属于新授课,体裁是散文,教学流程是:导入新课—检查自学—整体感知—分析品味—拓展延伸—总结评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问:“如果你是树,你最理想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一般由四字构成,结构凝练而内涵丰富,富有艺术的张力,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小学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这一瑰宝,在每册练习中都别具匠心地安排一个成语主题,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独特的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难点。因为面对浩如烟海的成语,学生往往感到难以记忆,更谈不上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只靠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