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m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的基础教育。它是教育教学改革中值得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生物课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这方面的认识,期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1.教学内容必须充分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相互统一
  科学性是对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生物课教师讲授的内容必须正确无误,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晰,实验操作要规范、合理。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工作作风。例如:在讲授细胞的有关知识时,不能把细胞的“立体”结构描述成“平面”构型,把“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说成是所有细胞的形态,把“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混为一谈。又如:不能把大米说成是植物的种子,把莲的“根状茎”说成“根”,把萝卜的“贮藏根”说成“茎”,等等。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作一些不恰当的比喻,把有生命特征的组织与非生物相比,把植物体的某种组织与人体的某种器官相比,都是不准确、不科学的。生物学教学的思想性要力求贯彻在生物学知识的教学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教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因素。如在讲授《植物学》、《动物学》时,应结合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的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生物物种丰富多样,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生物科学知识,为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采用直观、形象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模型、挂图、标本、投影、录像等各种直观手段,可以使理论知识具体化,间接知识直接化,抽象知识形象化,给学生识记、理解创造条件。各种直观手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要根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以收到最佳效果。例如:在讲《原生动物》一章时,由于原生动物身体微小,教材内容抽象难懂,可先采用挂图讲解其身体形态、结构、生殖等知识,然后根据草履虫个体相对较大、结构典型、繁殖快、观察方便、容易采集培养等特点,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这两种直观教学手段相互结合,可促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在讲《两栖纲》一节时,教师可利用活青蛙,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体色,然后将青蛙进行解剖,观察其皮肤、心脏、肺、脑等构造。在讲《人体神经系统》一章时,可采用挂图、投影、模型等多种直观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运用直观手段时,要说明观察的目的和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按不同层次进行观察;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上升为概念和理论。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上升为理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发明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生物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植物园,也可以考察植被丰富、物种多样的地区,给他们讲授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有关知识,以及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区别,教他们正确区分植物类型。同时,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采集不同种类的植物,并制作成蜡叶标本。又如:在讲授《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过程》一节时,可让学生回家设计四种实验类型并进行观察:①将种子埋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中,使外界温度较低,但与空气隔绝;②将种子埋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中,使外界温度适宜,不与空气隔绝;③将种子埋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中,使外界温度较低,不与空气隔绝;④将种子埋在水分缺乏的土壤中,使外界温度适宜,不与空气隔绝。学生通过观察哪种实验中有种子萌发,从而能够把握领会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三个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在学习《基因重组》内容时,可联系我国施行的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的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基因重组原理的讲解,使学生真正理解此政策的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目前国际上有关基因重组的最新科技动态等。
  4.设计综合化、系统化、全方位的教学模式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既应按教材体系系统讲述,又应注意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既要讲授生物学知识,又要把物理、化学、数学等其它学科的知识加以渗透。例如:在学过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后,可从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生活史、配子体、孢子体等方面列表综合所学过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植物界的深化规律总是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由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到有性繁殖,由无世代交替到有世代交替;配子体的结构由复杂到简单、最后退化,而孢子体向着越来越发达的方向发展,植物界各种类之间是相互联系而不是相互孤立的。这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各植物种类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学与物理、化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的联系日益突出。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的讲解渗透、有助于学生正确、高效、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例如:在讲解《人体肺气体交换》内容时可导入物理学公式P1V1/T1=P2V2/T2,即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在讲授《新陈代谢》一章时,可导入O2 2H2=2H2O,C6H12O6 6O2=6H2O 6CO2等化学公式,有助于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在讲解基因三大规律时,可通过一些数学计算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展,实现理念与实践、学习动力与责任感、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而注入式教学则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一名合格的生物课教师能灵活地动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善于通过语言、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集中精力,调动一切智力因素认真听课,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在学习《哺乳动物》内容时,一开始教师先提出:“鲸鱼是鱼吗?”然后让学生发表看法,“是”或者“不是”。之后,教师就可以说:“鲸鱼不是鱼。鲸鱼生活在海洋里,长得像鱼,为什么不是鱼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来解决这个问题。”又如,在学习《茎的输导作用》时,可以向学生先提出:“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有机物,是怎样输送到植物体各部分的呢?”然后导入新课:“我们今天要讲的《茎的输导作用》,就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在学习鸟类知识时,可以先给学生放一段有关多种鸟类栖息生活的精彩录像,然后提出“鸟类与爬行类动物有何区别?”“它们是怎么繁殖发育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等一连串问题。像这样,教师带着问题讲,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就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提出新问题,并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会议
摘要: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本文介绍了在高三复习中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高三生物复习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复习法    在高三阶段,生物以复习为主,复习过程不是对高二内容的简单重复,通过高二的学习,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原理、法则、定律、过程、事实)掌握的前提下,我们教师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
该文从原料、合成方法、产品结构方面介绍各类聚酰亚胺,并介绍聚酰胺酸进行酰亚胺化后生成的聚酰亚胺结构及聚酰亚胺在电容式湿敏元件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观念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地探索、查阅并收集资料,亲自设计并动手实验,团结合作解决问题,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多种能力的一种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1.选择课题。  (1)选择课题的原则  ①可行性原则。在选课时既要考虑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学生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又要充分考虑学校、实验室现有的条件
摘要: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应依据多元智能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智能发展。身体—动觉智能的发展的关键点是灵活的控制身体、操纵物体,在生物课堂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来达到。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身体—动觉智能 教学策略    21世纪是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尊重并发挥每个人不同的智能,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学科课程教学中去,将会促进我们的教育迈向现代化、多元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多
摘要: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成为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几条途径,指出,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从多个方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方法 途径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
摘要: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切实搞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以生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周济在2008年1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