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职院校开展“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ing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切实搞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以生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周济在2008年1月20日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育人为本,教育的核心是育人。高职院校在新的形势下,更要特别强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忠实地履行好教育职责,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勇于作为。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进一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全新的教育模式——“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依靠多种途径并采取多种措施具体落实。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用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学生的思想
  
  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构筑大学生强大的精神支柱。要注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等等。
  
  二、重视青年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
  
  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是他们接受外部教育影响的根本前提。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过程来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出于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是对教师传递的教育信息的理解与分析、反映与择取及整合与内化的过程,是大学生接受教育信息并保持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并经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大学生的主体视野,才能促进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践行。
  
  三、要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忽视大学生个体差异,单纯利用和采取集体灌输式教育方法,忽视个别教育,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教育,又要注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而不是把大学生囿于固定呆板的框框之中。要把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列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教育目标,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大学生,注意开发大学生潜在的素质闪光点,因材施教,给大学生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大学生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四、注重解决青年学生的实际问题
  
  “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在认识,贵在务实。比如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各种方便;注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度过难关,完成学业;帮助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树立正确的观念,积极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走出阴影,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等等。
  
  五、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
  
  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推行民主开放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度。一方面,努力构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在宽松的教与学的环境中,实现人格的完善。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特点和社会现象的本质,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达到心理平衡。
  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机制,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情景模拟等,还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开展军训与义务劳动,参加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参加各项主题活动等,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使大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加速大学生主体的成熟过程,缩短其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期,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努力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六、注重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
  
  “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运用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其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者和青年学生的潜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除了具有求知欲望以外,还有高度的社会需求。大学生虽然在教育活动中是被教育者,但其人格尊严是不可忽视的,他们与教育者具有平等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是“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彼此相互信任的前提。在追求个性化的当代青年学生中,个人的尊严越来越得到强化,叛逆思想越来越突出,以“家长”的姿态来教训学生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相反的作用。只有尊重青年学生的人格价值,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向社会共性需求的过渡,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七、注重被教育者的关注点
  
  在新形势下,努力成才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关注点,也是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其与过去无条件地服从祖国需要的奉献型人生价值相比,更多地体现出对自我成才、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与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鼓励青年学生立志成才与报效祖国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时,又要与青年学生的成才需要相结合,使他们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济部长在全国高校“概论”课教师培训班上的书面讲话.2008.1.20.
  [2]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8(增刊).
  [3]思想教育研究.2007.10.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几十个演示实验,2004年用了新课标的教材后,演示实验更多。传统教学总是教师台上做,学生台下看,虽也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大打折扣。从2004年起我开始试行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发现效果非同凡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突飞猛进
摘要: 本文从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出发,探讨了互动式教学相对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的优势,分析了互动式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提出互动式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进而对医药院校生物化学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师生互动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强调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课内、课外的积极交往,形成新型的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生物化学教学 创新能力    生物化学是
会议
摘要: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本文介绍了在高三复习中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高三生物复习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复习法    在高三阶段,生物以复习为主,复习过程不是对高二内容的简单重复,通过高二的学习,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原理、法则、定律、过程、事实)掌握的前提下,我们教师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
该文从原料、合成方法、产品结构方面介绍各类聚酰亚胺,并介绍聚酰胺酸进行酰亚胺化后生成的聚酰亚胺结构及聚酰亚胺在电容式湿敏元件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观念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地探索、查阅并收集资料,亲自设计并动手实验,团结合作解决问题,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多种能力的一种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1.选择课题。  (1)选择课题的原则  ①可行性原则。在选课时既要考虑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学生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又要充分考虑学校、实验室现有的条件
摘要: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应依据多元智能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智能发展。身体—动觉智能的发展的关键点是灵活的控制身体、操纵物体,在生物课堂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来达到。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身体—动觉智能 教学策略    21世纪是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尊重并发挥每个人不同的智能,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学科课程教学中去,将会促进我们的教育迈向现代化、多元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多
摘要: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成为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几条途径,指出,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从多个方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方法 途径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