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法指导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33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福尔讲的一句名言。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生存发展面向未来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上是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習的方法,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从学生学习的环节实施
  1.确定学习目标阶段
  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制定与选择学习目标很重要。从学生学习的心理看,在学习某一知识时,头脑中有了预期的结果,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在学习中就会围绕这个预期的成果选择学习法,安排学习过程。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好的学习效果开始于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调查中发现,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长期如此下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泯灭了,学习成绩也就很难提高。
  2.获得知识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核心。在学法指导上,重点教会学生以下两点:一点是指导学生学会质疑,第二点是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想问,从不会问到善问,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入到教学中来。还要适时引导点拨,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学生在预习或初读课文时,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涉及字词、内容、中心思想方面的,也有写作方面的。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这时学生希望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同时希望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从而发现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而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草帽计》一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如:什么是“草帽计”、谁设计的“草帽计”、为什么设计“草帽计”……。这样就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做了铺垫。
  (3)引导学生针对重点词句质疑
  文章的中心往往蕴含在重点词句中,抓住它质疑,既可以让学生弄清词语和词语之间、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如《穷人》一课,课文中出现了两次“沉默”。“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桑娜沉默了。”可以让学生对比,然后质疑,“他们俩为什么沉默?”“桑娜沉默了,她在想什么?”这两个“沉默”有什么不同。
  (4)引导学生在讲解课文中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如教学《金色的鱼钩》,课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老班长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让学生先找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捧”和“嚼”,然后引导学生质疑,关于这两个词你有什么要问的吗?通过质疑,让学生比较“捧”与“拿、端”,“嚼”才能反映草根、鱼骨在嘴里难以下咽。尽管难吃,还当宝贝似的用双手捧着,深刻地反映出当时条件的极端艰苦和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即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如,对一个词语进行多种多样的造句练习,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做出回答,对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3.巩固知识阶段
  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如何复习,使学习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长久保持。同时,指导学生善于进行知识迁移,多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学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从学生学习的环节实施学法指导,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层次,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以防止学法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分离。
  二、从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实施
  在指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以下几点的把握很重要:
  1.示范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典型范例进行示范,适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便于从教师的示范中领悟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妈妈的爱》一课时,第一小节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然后师生一起总结这一小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这种方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小节自学汇报。
  2.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指点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凭借教材的具体内容辩疑,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追问一句:“这个结果你是怎么得到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追求的一种境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为什么。
  3.交流学习方法
  利用班会、语文课,在期中、期末考试前后让成绩好的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既是对他们学习方法的肯定,也带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最近,江苏《常州日报》、《常州晚报》都在显著版面刊发了一则社会经济"问题报道",披露了当地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鱼蟹养殖户饲料"断供"、运转资金"断链"教训的深刻案例。报道说
农业部近期提出,力争到2015年,将全国适宜地区的7亿亩耕地全部深松一遍,并进入“同一地块三年深松一次”的耕作周期。目前,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开展深松整地的积极性高涨,全国共完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
植物的名称往往说明了植物的性质,表明植物的形状、性味、颜色、使用部位等特性。荔波县布依族与汉族交往甚密,伴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语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布依族人年
近期,笔者对某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从总体来看,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仍比较薄弱,亟待采取措施推进发展。
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经调查了解到,超市内使用传统的结账方式会花费顾客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而影响超市的服务质量。为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对传统超市购物车进行了升级优化,使其变为超市"智能收银员",以达到随买随结账、提高超市结账效率、优化购物体验的目的,带给消费者更加轻松愉悦的购物体验。
教育如何才能做强?笔者吃了20多年教育饭,深感责任重大。在这里,我要摆出一个论点:应试教育最大的受害者是老百姓,政府官员衡量教育的观念,要更快转到素质教育上来。  我们的高等教育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大抵是公认的。有人认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比西方强。其依据是我们的“奥林匹克”竞赛屡获桂冠云云。这没有说错,但确切点说,应该表述为“我们的应试基础教育比西方强”。因为“奧林匹克数学竞赛”这类玩意还是“应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
本文以一次路途曲折的家访为例,通过学生在家访前后的行为变化,折射出教书育人要贴近学生,走群众路线。
本文探讨了目前学术界对惠栋史学研究中所忽略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惠栋在乾嘉历史考据学中的地位与影响问题。《后汉书补注》是惠栋治史的主要成就,但在此之前,其稿本《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