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226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适应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贴近生活”的教法,能让学生真正提高语文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是本人在教学中积累的关于“贴近生活”的一些教学方法。以此借鉴。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生活化 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84-02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沿袭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形式。这是一种“单一”的知识传递方式。学生局限于教室,脱离实际生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应用。”生活能力很差。语文教学改革中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是一种趋势。近年的语文教材都围绕“贴近生活”的宗旨,设置很多实用知识和情境训练。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设计了一些口语交际训练,应用写作训练,从而提高教材实用性。
  1 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正视学生的语文基础,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职学校招生随着“高中扩招”的政策下,情况非常严峻。招生工作到了“饥不择食”地步。生源素质每况愈下,几乎把初中成绩差的学生收入囊中。他们有的本身就对“语数英”很畏惧,学得不好。进入中职学校,还要继续学习“语数英”。所以我们不能高要求他们,但要看到他们的潜力、闪光点。要认识到他们就像一粒粒种子,也是有生命力的,有朝一日也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学要转变观念,找到出路,要开辟一条与高中语文教学截然不同的道路。我觉得中职语文教学过程要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在课堂语文讲授时要面对中职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例如在讲授《获得教养的途径》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的修养,我在课堂上举办了一次读书交流会。开学初要求学生平时要阅读文学名著,并开列书单。在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热烈讨论。把平时看书的心得体会交流出来。师生之间进行了一次思想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2 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语文教学局限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学生在封闭、单一的空间被动听课,脱离生活。造成学生毕业后适应不了生活和工作。现代的教学理念刚好相反,学生是在开放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2.1 在教学过程中,可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凑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向聊天交谈一样地积极思考,探讨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以往的教师更具有课堂调控能力,要做到散而不乱,抓住教学目标,贴近生活。例如开展《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的第三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它要求学习“推销”这一技巧。比如“推销自已,推销产品”等。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知识。其实每个人平时都不知不觉地向他人推销自已。如何展示最优秀的一面,如何用得体的口语推销产品?推销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礼仪?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几个场景,分别由几个小组演绎。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场景。比如“卖衣服场景、招聘面试场景,入住酒店前台接待场景”等。让学生自评,小组评,他评,并打上分数。各个小组形成合作探究,竞争效应。整个活动进行得非常好。学生们完成得很积极,并自我总结“推销”这一技巧应注意的方面。在课堂中设置模拟生活的场景能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
  2.2 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和学生未来生活链接
  现在的语文课本来源于生活,来自于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但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太少,很多时候没办法体会作者的感悟,听课听得云里雾里。所以上课时我尽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多下载相关图片,戏剧等直观东西给学生。比如上《雷雨》,我下载《雷雨》话剧,节选给学生观看。讲到《鸿门宴》,我下载电影《鸿门宴》相关片段给学生观看并评讲。讲到《壶口瀑布》,我在网上搜集相关壶口瀑布的图片和现场拍摄的记录片,将两者做成课件播放,讲课时配以深情的介绍,作为新课导入,问:“同学们想不想去亲身体验大自然的气势磅礴呢?”学生们都兴奋地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在教学中我还穿插了黄河文化,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发源地。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学生不仅了解壶口瀑布,还对抽象的黄河文化概念有了形象,具体的了解,并要学生谈一谈自已所熟悉的文化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不仅要与生活联系,还要与学生未来生活链接。学生学了很多年的语文,阅读很多文章,写了很多作文。但到实际生活中,却无用武之地。学生连简单的通知,请假条,更不用说招聘的简历都不会写。面试时的“自我介绍”也不会说,就好像一点语文知识也没有。这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的可悲。所以语文教学要与未来生活链接。平时注意教授学生实用的语文知识。比如写通知,会议记录,请假条,申请书,自我介绍等。我们应该将比较多的课时用在每单元的情境口语训练中,如恰当汇报,如何打破僵局、如何赞美、巧妙提问、如何回答等,激发学生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奠定基础。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话”训练,用电脑播放器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用书面答题的方式表达自已对所听材料的理解。又比如我们上《敬业与乐业》一课,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已的专业,谈谈作为一名员工该如何敬业、乐业。
  2.3 重视课外阅读,积累生活经验
  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重视阅读,课外不花力气阅读,等于关闭了第二生活的窗户,关闭了第二生活的大门。视野狭窄,知识贫乏,积累甚浅,怎可能打下比较厚实的语文功底?”所以,学生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是多么重要。教师要在平时多鼓励学生多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文体不限。从童话、诗歌、小说、散文到人物传记、神话等广泛涉猎。使学生视野开阔,见识广博。只有厚积薄发,写文章才能下笔如神。因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但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阅读量极少,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新闻报纸都不看。家中藏书量更少。他们很多时候喜欢看娱乐报道等一些肤浅的文章。所以生活化的中职语文教学要求把课外阅读看成是课内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开展图书阅览课,让学生带着一定目的进行阅览,锻炼学生搜集、整理、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报纸杂志,精品时文、人物传记、中外名著等。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将学生的读书心得进行评比、展览。
  2.4 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设计中,处处从生活中的科学讲起,同时又注重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来自身边的生活,学习就在身边,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生活化实践活动。
  生活化是一个过程,一种活动倾向,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比如可以让学业生关注每天的新闻及社会焦点问题,然后在上课时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新闻。也可以创办手抄报,安排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充当校园讲解员,举办征文、朗诵比赛,或举办文学社团,文学沙龙,让学生读名著,谈心得,推荐一篇美文,一部影视剧、一部习作等,都是一举多得的活动。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语感和逻辑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教学承载着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情感、品德素养的任务。它既是师生现实生活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未来生活作准备,但教学本身不等同于完全的、社会的、现实的生活。教学如果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人的生活谈教学,等于把教学抽象化、简单化。教学只有融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力,让中职语文教学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2] 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3] 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4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5] 吕叔湘.吕叔湘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6] 赵红花.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2009.
其他文献
【摘要】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从而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更加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课堂提问中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知识记忆中,讲究方法,有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学生试验中和课外活动中都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造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学完了《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同学们觉得它对大家的启示太深刻了,于是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付静:我觉得蔡桓公的死是他的心理在做怪。扁鹊是个名医,蔡桓公竟然对他的话产生
今年1月1日22时许,在河南郑州火车站南地道出站口,五男一女将一位出站妇女曲某怀中的男婴抢走。她的“丈夫”惹某当即报案,高度警惕的铁路值勤民警及时展开抓捕,几天后就将正
注重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呼唤个性化的教师。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和人格塑造。教师个性一方面
鬼谷子是春秋时期卓有成就的教育家。一日,他把学生带到教室旁边的乱石岗,指导学生操练“颠倒八门阵”。孙膑和庞涓学习很不专心,全部心思都用来骚扰一块大石头下面的蚂蚁。
明朝正德年间有两个极其出彩的人物,一位是最能闹腾的皇帝朱厚照,另一个是最厉害的臣子王守仁。提起王守仁,可能很多人不大熟悉这个名字,如果告诉你:王守仁就是史上大名鼎鼎
所谓更新型转化,是指对原有的概念、性质、方法加以更新。此种更新在概念教学时,反应为概念内涵或外延的变化;在性质、方法的教学时,反应为对性质结论的再认识或对使用方法和范围的扩大。概而言之,更新型转化就是对内涵的深化或是对外延的扩充。  例证1、以“角的概念的扩充”教学为例。  学生对角的概念早已熟悉。要对原有的概念进行更新和扩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  (1)更新和扩充的必要性在哪?这是情景
【摘要】本文给出了一个可将线段比值归结为相应三角形面积比的一个结论,并分别利用等比性质和相似形的知识对结论进行了证明。通过几个典型的例题,说明了该结论的应用广泛性。  【关键词】等比性质 面积法 线段比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34—01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
教学理念让习作课生动有趣,让习作指导扎实有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努力把这一教学目标贯穿始终。明星人物导入,师生幽默互动,播放影像资料,现场才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