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房:传说中的“宫廷餐饮部”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pingk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在管理明清宫廷的饮食?


  明代管理宫廷饮食的机构可以分為两个系统。一个是光禄寺和太常寺,负责准备宴会、典礼上的美食;另一个是尚膳监、尚食局、甜食房等,主管皇帝的御膳、宫内的日常餐饮。
  至于大家熟知的御膳房,则是在清代才出现的,是御茶膳房的一部分。御茶膳房是内务府的分支机构,掌管宫廷的日常饮食,由膳房、茶房、档案房等部分组成。其中,膳房又分为五局。

  因为紫禁城太大了,所以膳房也不止一座。比如位于养心殿南边的膳房主要负责皇帝日常的餐点,因为从雍正皇帝开始,养心殿就是皇帝睡觉、办公的地方了。皇后、太后、妃嫔、阿哥等住的地方,也都有各自的小厨房。
  御膳房的人负责给皇家做饭,所以在审核和管理上也非常严格,出入紫禁城时,必须出示身份证明——腰牌。腰牌上面详细注明了本人所属的部门、姓名、年龄、相貌特征、编号等。
  御膳房负责做吃的,那食材从哪儿来呢?原来,这是由同属内务府的“掌关防处”负责的,凡是宫廷餐饮所需要的瓜果蔬菜、调料、冰块以及各种器物等,都由掌关防处提供。

御厨是怎样选拔的?


  清代御膳房的厨师大多是满族人,并且他们的手艺大部分是世代相传的。比如清初有个著名的满族御厨叫雅喀穆,他的拿手菜是全羊宴、烤肉、饽饽等满族传统菜式。

  后来统一全国以后,清代皇帝们就想换换口味了。传说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住在苏州织造府的行宫中。官员家里的厨子张东官为皇帝做了一桌苏州菜,皇帝吃后大为赞叹,后来就干脆将张东官带回紫禁城,让他正式成为一名御厨,官居七品。张东官在宫里特别受皇帝的宠爱,他做的菜几乎每天都被写在菜单的第一位,他个人也常常得到赏赐。张东官的拿手菜有苏造肉、糖醋樱桃肉、燕窝肥鸡丝等,在紫禁城一直干到了70多岁才告老还乡。
  不过,皇帝家的御厨有些竟然是临时从街上找来的,这你恐怕没听说过吧?传说有一天,慈禧太后突然想吃山楂糕。宫里人匆忙之间找了个专门做山楂糕的张老板连夜赶制。慈禧太后一吃就赞不绝口,于是将山楂糕命名为“金糕”。张老板也将店铺的名字改为“金糕张”,一时间声名大噪,人们争相购买他做的山楂糕,都想尝尝连太后都欣赏的美味。

皇帝用餐有哪些规矩呢?


  我们在观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皇上在用餐前,太监会拿着银针试毒。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一幕真的会发生吗?
  末代皇帝溥仪在他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这本书里详细记录了自己当皇帝时享受的待遇。到了吃饭时间,他吩咐一声:“传膳!”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殿上太监再传给养心殿门外的太监,这样一个传一个,就传到了御膳房里。不等回声消失,几十名穿戴整齐的太监便抬着七张小餐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菜放好后,皇帝先要看看每个菜碟或菜碗里放的银牌有没有变色,据说如果饭菜有毒,银牌就能反映出来。据溥仪回忆,菜送来之前太监要先尝尝,确认食物无毒。这样层层检查之后,皇帝才开始用膳。
  记录清代各项制度的《大清会典》中也有规定,御膳必须由御厨和负责的官员先尝过才能呈给皇上,否则御厨和官员都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清代 赤金錾花餐具

  这是末代皇帝溥仪曾用过的一套餐具,由碟、小碟、单耳杯、叉、勺、筷子组成,上面刻有团龙、花朵、祥云等纹饰,以及“北京”“中原”的字样,反映了清代皇帝的用餐习惯。

御膳都有什么?


  清代皇帝始终保持着满族的饮食习惯,菜单里经常出现狍子、鹿、野鸭等野味。在皇家日常饮食中,主食以面食为主,比如饽饽、芙蓉糕、奶卷子、馒首(馒头)、包子等;肉食主要有鸡肉、鸭肉、猪肉等,吃牛肉在宫里是被禁止的。
  提到御膳,大家肯定会想到有名的“满汉全席”。满汉全席是清代的宫廷盛宴,其中汉式菜品和满式菜品各具特色。满族的大菜大多是烧烤类,比如“烧烤全乳猪”“大内烤羊排”“挂炉走油鸡”等,而汉族菜色的烹饪手法要更为多样,煎、炸、熘、炒、烩等样样俱全,比如“瓜盅海蚌”“天香鲍鱼”“燕窝鸡丝汤”等。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被这些美食馋得要流口水了呢?不妨让爸爸妈妈试着在家里给你做几道菜来尝尝,体验一下御膳房的美食吧!
其他文献
天气变热了,赵小野吹着空调,边吃西瓜边看他最喜欢的漫画书!舒适惬意的他想:古时候没有空调,人们是怎样度过酷暑的呢?  古人应该是靠扇子吧,扇扇风就能凉快些。  传说我国最早的扇子是四千多年前舜帝发明的“五明扇”。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为了督促自己多多听取有益的建议,招揽贤明的臣子,特意制作了“五明扇”。  商代流行用色彩鲜艳的鸟雀尾羽装饰扇子,扇柄很长。那时候,奴仆举着扇子立在主人身旁,是主人身份
期刊
福建省土楼自然博物馆紧邻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福建土楼被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这古堡为博物馆平添了一份古老神秘的气息,令我忍不住想去一探究竟。  进入博物馆,我一下子就惊呆了,因为这里的展区实在太丰富了!整个博物馆分为仿生恐龙区、古生物化石区、溶洞奇观区、矿物晶体奇石区、活体动物、昆虫标本区、客家民俗文化古街区以及超艺术4D油画体验互动区。每个展区都“深得我心”,置身其中的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又
期刊
平日我们常讲到“矛盾”这个词,当人与人之间发生纠纷时,人们会说他们产生矛盾了;当市场上某种物资短缺,供不应求时,新闻中会说市场出现了供需矛盾。其实,“矛盾”的本意是指两种兵器,“矛”是刺杀用的兵器,“盾”是防御用的兵器,二者的作用完全相反。  战国时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韩非子,他的著作《韩非子》中就记述了一个既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楚国有一个卖武器的人,先是夸耀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物品能够刺破它,后
期刊
伉俪情深  这座墓葬并不是一個人的,而一座是夫妇合葬墓,从墓志铭我们可以看出,这座墓的主人是明代的梁庄王和梁王妃魏氏。  梁庄王是谁呢?他名叫朱瞻(jì),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个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的九弟。1424年,14岁的朱瞻被封为梁王。直到5年后,他才去自己的封地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生活。1441年,梁王在自己的封地逝世,被朝廷授予了“庄”的谥号。  1433年,在连续两任王妃去世之后,梁王
期刊
你找到它的耳朵了吗  图中是天津自然博物馆展出的各种鸟的标本,也许你能叫出其中很多鸟的名字,不过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因为全世界现存的鸟有9000多种。为了适应高空生活,大多數鸟都具有极好的视觉与听觉能力。说到这里,你发现问题了吗?鸟确实有灵动的大眼睛,可是……它们的耳朵在哪里呀?鸟也是用耳朵接收声音的吗?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鸟都是有耳朵的,它们跟人类一样,是用耳朵来接收声音的。那么鸟的耳朵长在哪里
期刊
紫禁城里的防火墙在哪里?  话说清代康熙年间,有一天,位于紫禁城西北角的御膳房由于当值人员用火不当导致失火。大火越烧越旺,一路往南穿过乾清门,引燃了保和殿、中和殿,最后蔓延到了太和殿,使紫禁城里最重要的宫殿都被烧毁。防火墙  为了避免这种事故再次发生,工程负责人梁九就将太和殿两端原有的木质斜廊改成了砖砌的卡墙,我们把这卡墙称为防火墙。你知道太平缸和唧筒处吗?太平缸  在参观游览故宫的时候,你一定发
期刊
科技馆是让你的大脑“做体操”的好场所。大脑潛力无穷,千万别让它闲着,去玩玩科技馆中的项目,这些项目个个都能让你变得更聪明哟!脑力体操的鼻祖 华容道  中国游戏“华容道”和法国人发明的独立钻石棋、匈牙利人发明的魔方被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大不可思议”。  “华容道”这个游戏来源于著名的三国故事。在赤壁大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的“苦肉计”“火烧战船”打败,被迫退逃到华容道,却又遇上了诸葛亮设下的伏兵。关羽
期刊
皇家的春联竟然是白色的?  你知道吗?《元日》中这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这里的桃符就是春联和门神的前身。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视和提倡下,贴春联和门神的习俗逐渐在宫廷和民间推行开来。到了今天,写春联、贴春联仍然是春节期间重要的文化活动。  和我们现在的春联相似,明清宫廷中的春联内容也是以吉祥话为主,并且因为当时的春
期刊
这句诗中是不是有好几个字大家都不认识?诗的意思是: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大家齐声高呼万寿无疆。看来,这描写的是为过生日的人祝寿的情景。  吹生日蜡烛、许愿、吃蛋糕、收礼物……这些事想必你在过生日时都经历过,那么在紫禁城中,皇帝的生日是怎样过的呢?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日不同,皇帝的生日被专门设置成了一个节日,叫“万寿节”。在明清时期,“万寿节”与“元旦”“冬至”并称“宫中三节”,可见皇帝的生日
期刊
在你的印象中,紫禁城是不是高墙深宫,隔绝了外界的烟火气息呢?其实呀,生活在其中的皇帝和他的家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一套他们自己的、规律的起居流程。那么,皇帝家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呢?他们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偶尔睡个懒觉呢?住在紫禁城的皇帝也会搬家吗?  紫禁城是明清两个朝代皇帝们的家。但你知道吗?皇帝和他的家庭成员是分别住在不同宫殿中的。而且,他们也会偶尔搬个家哟!  明代的皇帝住在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