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怎样坐卧起居的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cz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你的印象中,紫禁城是不是高墙深宫,隔绝了外界的烟火气息呢?其实呀,生活在其中的皇帝和他的家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一套他们自己的、规律的起居流程。那么,皇帝家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呢?他们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偶尔睡个懒觉呢?

住在紫禁城的皇帝也会搬家吗?


  紫禁城是明清两个朝代皇帝们的家。但你知道吗?皇帝和他的家庭成员是分别住在不同宫殿中的。而且,他们也会偶尔搬个家哟!
  明代的皇帝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在坤宁宫,而分布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两边的东、西六所,则是妃嫔和未成年皇子生活的地方。
  到了清代,就只有两位——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住在乾清宫,他们的皇后自然也住在坤宁宫。后来雍正皇帝搬到了养心殿,他的皇后也“搬家”到了养心殿后殿的东耳房——体顺堂。此后,清代的历代皇帝都改住到了养心殿。清代时,东、西六所改成了东、西六宫。乾隆以后,皇后都和其他妃嫔、未成年的皇子一样,住进了东、西六宫。长春宫、毓庆宫、钟粹宫、储秀宫,都曾做过皇后的寝宫。

明清两代,什么人负责管理皇室的日常起居?


  明代管理皇室日常起居的机构是“二十四衙门”。清代初期,负责管理皇室日常起居的机构是“十三衙门”。康熙即位之后,撤销了“十三衙门”,设立了“内务府”来管理皇家的日常起居。凡是皇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来承办。
长春宫(乾隆第一位皇后——孝贤皇后曾居住过)

  这些机构有着各自的分工,如内官监主要负责采办皇帝所用的围屏、床榻、桌柜等,银作局负责打造皇室所需的金银器饰,针工局负责制作宫中的衣服等。

皇帝啥时候吃饭、睡觉也需要记录吗?


  当然啦!在紫禁城里负责记录皇帝起居的官员叫作“起居注官”。起居注官的职责是随时跟在皇帝左右,记录皇帝一天的言行。如果皇帝外出,起居注官也要随从,记录皇帝外出的言行。
  别小看这个“职位”,清代有满文起居注官,还有汉文起居注官,每天,满汉两位起居注官要分别用满文和汉文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和举动。这种记录,皇帝本人是不能翻看的,更不能随意更改。这些起居注会被整理出来,每月汇编成满、汉文各一册,封好锁进柜中。到了年底,这12册起居注将被送交内阁的起居注库收藏。所以呀,皇帝不光吃饭、睡觉会被记录,他一天的生活都会被记录呢!

皇帝的一天都做什么?


  以清代康熙皇帝为例,他非常重视日常起居,作息很有规律。史书记载,康熙皇帝每天寅时起床,早晚各进一餐,卯时到乾清宫听政,辰时到懋(mào)勤殿听讲经书,巳时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处问安,未、申时吃晚饭,戌时回宫休息。除非有重大的国事、庆典或出巡,否则这种常规绝不会被打破。
清代康熙时期 填漆戗金炕桌

  有学者曾经根据宫廷档案的记载,复原过清代乾隆皇帝在极为普通的一天里全部的时间安排,这一天是公元1765年1月28日(農历正月初八):
  4点,乾隆皇帝起床,参加坤宁宫朝(zhāo)祭。5点,饮冰糖炖燕窝。6点,前往中南海同豫轩用早膳。7点—10点,与23位大臣在重华宫赋诗联句。10点—13点,在养心殿勤政亲贤殿批阅奏折。13点—15点,在养心殿前殿接见大臣,用晚膳。15点,阅读内阁所进各部院及督抚、提镇本章。16点,与大学士傅恒讨论政事。17点—19点,在养心殿三希堂欣赏宫中所藏古代文物。19点,小憩。20点,养心殿东暖阁就寝。
  早上4点钟就要起床,晚上8点才能入睡,这乾隆皇帝每天也太忙碌了吧!

皇帝的卧室豪华吗?


  从清代雍正皇帝开始,养心殿成了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这里的后殿最东间是皇帝的卧室。皇帝只要通过前殿宝座后的左、右门,就可以回到寝宫。工作和生活在同一片区域,连大门都不用出,是不是很方便呢?
  夏天,后殿院子里会搭上芦席凉棚,既能遮阳,又可以通风;冬天在屋檐下的坑内烧柴,热气通过地砖下的烟道传到屋子里,室内还摆放着许多烧炭的火盆,足以驱除寒冷。皇帝的“龙床”有一丈多长。床有床帐,夏天用纱和罗,冬天则用绸缎。帐内挂有各种装有香料的荷包和香囊。被褥均用绸缎绣花面,枕头是长方形的。房间内的桌子上摆放着灯和钟。
  除了上面提到的,冠架和大柜也是养心殿后殿必备的用具。冠架是什么呢?就是放在桌案上的用来放置皇帝朝冠的架子。而大柜主要用来存放皇帝随时需要更换的朝冠、朝服、腰带、鞋子以及陈设品等。

妃嫔们也有丰富的起居用品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一定!
  除了大柜,后宫配备有锅碗瓢盆、桌椅和灯具等生活用品。这些用品,根据质地可以分为八种:金器、银器、铜器、铁器、锡器、瓷器、漆器和玉器。
  虽然种类多,但是,金器只有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使用,银器,贵人及贵人以下的妃嫔是不能使用的。除了质地,大家在生活用品的数量上也有差异:皇太后有2404件起居用品,而最低等的妃嫔——答应,却只有40件。
其他文献
海外藏秘鑰  早在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创作的长篇史诗《奥德赛》里就有关于钥匙的描述。不过,钥匙最早诞生在哪里呢?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在古埃及。19世纪末,英国的考古学家首次在距今3900多年的古埃及城镇遗址中发现了一种一头儿挖了小孔的圆柱形木料。之后,考古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了好几个类似的物件,但它到底是做什么的,没人能说清楚。直到后来,人们看到类似的木栓在埃塞俄比亚被用来当作钥匙使用,才解开
期刊
天气变热了,赵小野吹着空调,边吃西瓜边看他最喜欢的漫画书!舒适惬意的他想:古时候没有空调,人们是怎样度过酷暑的呢?  古人应该是靠扇子吧,扇扇风就能凉快些。  传说我国最早的扇子是四千多年前舜帝发明的“五明扇”。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为了督促自己多多听取有益的建议,招揽贤明的臣子,特意制作了“五明扇”。  商代流行用色彩鲜艳的鸟雀尾羽装饰扇子,扇柄很长。那时候,奴仆举着扇子立在主人身旁,是主人身份
期刊
福建省土楼自然博物馆紧邻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福建土楼被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这古堡为博物馆平添了一份古老神秘的气息,令我忍不住想去一探究竟。  进入博物馆,我一下子就惊呆了,因为这里的展区实在太丰富了!整个博物馆分为仿生恐龙区、古生物化石区、溶洞奇观区、矿物晶体奇石区、活体动物、昆虫标本区、客家民俗文化古街区以及超艺术4D油画体验互动区。每个展区都“深得我心”,置身其中的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又
期刊
平日我们常讲到“矛盾”这个词,当人与人之间发生纠纷时,人们会说他们产生矛盾了;当市场上某种物资短缺,供不应求时,新闻中会说市场出现了供需矛盾。其实,“矛盾”的本意是指两种兵器,“矛”是刺杀用的兵器,“盾”是防御用的兵器,二者的作用完全相反。  战国时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韩非子,他的著作《韩非子》中就记述了一个既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楚国有一个卖武器的人,先是夸耀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物品能够刺破它,后
期刊
伉俪情深  这座墓葬并不是一個人的,而一座是夫妇合葬墓,从墓志铭我们可以看出,这座墓的主人是明代的梁庄王和梁王妃魏氏。  梁庄王是谁呢?他名叫朱瞻(jì),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个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的九弟。1424年,14岁的朱瞻被封为梁王。直到5年后,他才去自己的封地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生活。1441年,梁王在自己的封地逝世,被朝廷授予了“庄”的谥号。  1433年,在连续两任王妃去世之后,梁王
期刊
你找到它的耳朵了吗  图中是天津自然博物馆展出的各种鸟的标本,也许你能叫出其中很多鸟的名字,不过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因为全世界现存的鸟有9000多种。为了适应高空生活,大多數鸟都具有极好的视觉与听觉能力。说到这里,你发现问题了吗?鸟确实有灵动的大眼睛,可是……它们的耳朵在哪里呀?鸟也是用耳朵接收声音的吗?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鸟都是有耳朵的,它们跟人类一样,是用耳朵来接收声音的。那么鸟的耳朵长在哪里
期刊
紫禁城里的防火墙在哪里?  话说清代康熙年间,有一天,位于紫禁城西北角的御膳房由于当值人员用火不当导致失火。大火越烧越旺,一路往南穿过乾清门,引燃了保和殿、中和殿,最后蔓延到了太和殿,使紫禁城里最重要的宫殿都被烧毁。防火墙  为了避免这种事故再次发生,工程负责人梁九就将太和殿两端原有的木质斜廊改成了砖砌的卡墙,我们把这卡墙称为防火墙。你知道太平缸和唧筒处吗?太平缸  在参观游览故宫的时候,你一定发
期刊
科技馆是让你的大脑“做体操”的好场所。大脑潛力无穷,千万别让它闲着,去玩玩科技馆中的项目,这些项目个个都能让你变得更聪明哟!脑力体操的鼻祖 华容道  中国游戏“华容道”和法国人发明的独立钻石棋、匈牙利人发明的魔方被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大不可思议”。  “华容道”这个游戏来源于著名的三国故事。在赤壁大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的“苦肉计”“火烧战船”打败,被迫退逃到华容道,却又遇上了诸葛亮设下的伏兵。关羽
期刊
皇家的春联竟然是白色的?  你知道吗?《元日》中这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这里的桃符就是春联和门神的前身。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视和提倡下,贴春联和门神的习俗逐渐在宫廷和民间推行开来。到了今天,写春联、贴春联仍然是春节期间重要的文化活动。  和我们现在的春联相似,明清宫廷中的春联内容也是以吉祥话为主,并且因为当时的春
期刊
这句诗中是不是有好几个字大家都不认识?诗的意思是: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大家齐声高呼万寿无疆。看来,这描写的是为过生日的人祝寿的情景。  吹生日蜡烛、许愿、吃蛋糕、收礼物……这些事想必你在过生日时都经历过,那么在紫禁城中,皇帝的生日是怎样过的呢?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日不同,皇帝的生日被专门设置成了一个节日,叫“万寿节”。在明清时期,“万寿节”与“元旦”“冬至”并称“宫中三节”,可见皇帝的生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