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甲一方的大明梁王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伉俪情深


  这座墓葬并不是一個人的,而一座是夫妇合葬墓,从墓志铭我们可以看出,这座墓的主人是明代的梁庄王和梁王妃魏氏。
  梁庄王是谁呢?他名叫朱瞻(jì),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个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的九弟。1424年,14岁的朱瞻被封为梁王。直到5年后,他才去自己的封地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生活。1441年,梁王在自己的封地逝世,被朝廷授予了“庄”的谥号。
  1433年,在连续两任王妃去世之后,梁王迎娶了他的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位王妃——魏氏,两个人感情很好。梁王病逝后,魏妃向朝廷请求殉葬。梁王没有子嗣,前两任王妃留下了两位未成年的女儿。在皇帝的劝说下,也为了照顾年幼的两位郡主,魏妃便放弃了殉葬的念头。但在梁王死后的第十年、两位郡主都出嫁之后,她因过度思念梁王,身患顽疾,撒手人寰了。
  因为没有儿子,除了爵位无人继承之外,梁庄王的大量财产也无人继承,所以只能都埋葬在墓中了。

金革玉带


  革带(皮做的束衣带)在明代是身份的象征。皇帝、皇后、亲王和一品官员的革带一律玉制。在梁庄王的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13条革带,其中有玉带7条、金镶带4条。查证无误

  这些革带十分华丽,给大家举个例子,在一条金花丝镶宝石的革带上,用金子焊接了3-5个透空的掐丝抱爪托,而托内则以爪镶法的工艺镶嵌宝石。整条革带,竞镶嵌了84颗不同种类的宝石。
  爪镶法就是用金属爪紧紧固定
  住宝石的镶嵌工艺,它是最为快速
  和实用的镶嵌方法,能最大限度地
  展示宝石的美。

珠光宝气


  梁王夫妇的墓中共出土了3400多件宝石,有玛瑙、琥珀、水晶珠、珍珠……这些宝石涵盖了世界“五大宝石”中的红宝石、蓝宝石、金绿宝石和祖母绿。由此看来,梁庄王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宝石爱好者呀!
  在一件金制的帽顶上,有一颗近200克拉的橄榄形蓝宝石,旁边还镶嵌了一圈宝石,熠熠生辉。经过权威机构的检测,这些宝石的产地多为东南亚、南亚和西亚一带。根据当时的典籍记载,郑和下西洋时,带回来很多宝石。经专家研究,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宝石是明代皇帝赏赐给梁王的。

金银璀璨


  除了宝石随葬品,梁庄王夫妇的墓中还有很多金银器呢!金器有120多件,银器有360多件。这些器物加在一起的重量是29千克,其中有金16千克,有银13千克。无论是金壶、金爵、金碗、金匕、金箸(zhù)、金漏勺、金盆、金花簪、金锭,还是银壶、银杯、银盆、银勺、银钱,无不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辉,无不显示着墓主人显赫的身份和雄厚的财力!
其他文献
我国云南南部山峦迭起、河谷纵横、树木茂盛。生活在那里的傣族人民多居于山间、河谷的壩子上,因为那里土地肥沃、气候炎热、雨量充沛。  人类的智慧体现在特别善于利用外界的环境和身边的资源。在这样的环境中,聪明的傣族人民会建造出怎样的建筑呢?走进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你就能看到用竹竿撑起的傣族竹楼。空中楼阁,好  西双版纳等地区盛产竹子,所以聪明的傣族人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建起了精
期刊
姬氏民居普通民居不普通  图中的房屋看着是不是很普通,甚至还有点儿破旧?但它的历史可不简单。它叫姬氏民居,建于元代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  史啦!姬氏民居位于山西省高平市陈区镇中庄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民居,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民居建筑面积85平方米,坐北朝南,建在高0.42米的砂岩台基上,院内西、南两面各有3问房屋,青石筑成的其中一
期刊
经(儒家经典)  史(史书典籍)  子(诸子百家经典)  集(诗词歌赋)  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一定会想:看来古代有很多皇帝都喜欢整理编修“百科全书”呀!没错,在明代的《永乐大典》编修完成约300年,清代的乾隆皇帝正式下令,开始编修另外一部百科丛书——《四库全书》。和《永乐六典》相比,《四库全书》有哪些特点呢?  1.体例不同  人们常常将《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相提并论,殊不知,两者虽然都是中
期刊
东汉有位非常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yōng)132—192),他是著名才女蔡文姬的父亲。汉献帝在位时,他曾做过左中郎将,因此后人也称他为“蔡中郎”。蔡邕创造了一种新颖独特的书法体,叫“飞白书”。为什么叫飞白书呢?历史上流传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蔡邕奉汉灵帝之命把自己写好的文章送到鸿都门去。那儿是皇家藏书的圣地,一般人不可以随便进入。蔡邕在外等待接见的时候,看到有几个工匠正在做整修,他们
期刊
选软枕还是选硬枕  从“枕”字来看,枕头是木质的。你可能会好奇,我们每天用的枕头不是木头做的呀,其实,根据材质的不同,枕头的质地可分为软硬两种,现在我们使用的大多是用羽绒、棉花等填充的软软的枕头。可是你知道吗?在古代,用木头、陶瓷、玉石等制作的硬枕头才是人们的首选呀!  当然,古代也有软枕头,但是,因为制作软枕头所用的材料不易保存,所以古代遗留下来的软枕头较少。现存比较有名的是西汉南越王赵(mò)
期刊
国宝小档案  名字:越王勾践剑  出土地:湖北省荆州地区  现居地:湖北省博物馆  年龄:约2500岁  尺寸:高55.7厘米,宽4.6厘米你们知道为何我是王者之剑吗?  年岁大  削铁如泥  不生锈  这是一把深埋在地下约2500年的青铜剑,从它出土至今依然没有生锈,寒光闪闪。据发掘的考古人员回忆,当时有一位工作人员想要伸手拿宝剑,一不小心手指就被被划破了,血流不止,还有人用此宝剑在一沓纸上轻轻
期刊
海外藏秘鑰  早在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创作的长篇史诗《奥德赛》里就有关于钥匙的描述。不过,钥匙最早诞生在哪里呢?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在古埃及。19世纪末,英国的考古学家首次在距今3900多年的古埃及城镇遗址中发现了一种一头儿挖了小孔的圆柱形木料。之后,考古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了好几个类似的物件,但它到底是做什么的,没人能说清楚。直到后来,人们看到类似的木栓在埃塞俄比亚被用来当作钥匙使用,才解开
期刊
天气变热了,赵小野吹着空调,边吃西瓜边看他最喜欢的漫画书!舒适惬意的他想:古时候没有空调,人们是怎样度过酷暑的呢?  古人应该是靠扇子吧,扇扇风就能凉快些。  传说我国最早的扇子是四千多年前舜帝发明的“五明扇”。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为了督促自己多多听取有益的建议,招揽贤明的臣子,特意制作了“五明扇”。  商代流行用色彩鲜艳的鸟雀尾羽装饰扇子,扇柄很长。那时候,奴仆举着扇子立在主人身旁,是主人身份
期刊
福建省土楼自然博物馆紧邻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福建土楼被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这古堡为博物馆平添了一份古老神秘的气息,令我忍不住想去一探究竟。  进入博物馆,我一下子就惊呆了,因为这里的展区实在太丰富了!整个博物馆分为仿生恐龙区、古生物化石区、溶洞奇观区、矿物晶体奇石区、活体动物、昆虫标本区、客家民俗文化古街区以及超艺术4D油画体验互动区。每个展区都“深得我心”,置身其中的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又
期刊
平日我们常讲到“矛盾”这个词,当人与人之间发生纠纷时,人们会说他们产生矛盾了;当市场上某种物资短缺,供不应求时,新闻中会说市场出现了供需矛盾。其实,“矛盾”的本意是指两种兵器,“矛”是刺杀用的兵器,“盾”是防御用的兵器,二者的作用完全相反。  战国时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韩非子,他的著作《韩非子》中就记述了一个既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楚国有一个卖武器的人,先是夸耀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物品能够刺破它,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