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年居民丰精神文化之花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脑、网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全社会应该关注老年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居民提供学习型、交往型、娱乐型等各类精神文化活动,丰富老年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提升居民幸福感。通过对老年居民精神文化现状的分析,揭示了许多老年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空缺的现状,提出了解决老年居民精神文化匮乏现状的对策建议,例如为老年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扩大老年居民的人际交往、开展适合老年居民的文娱活动等等,以充分培养和调动老年居民的文化娱乐和爱好、兴趣,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自身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老年居民;精神文化;文化娱乐
  老年居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旺盛。但是在科技发展,手机、电脑、网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进入老龄化的现阶段,老年的文化娱乐主要集中在户外运动、打麻将、玩纸牌等文体活动,活动内容单一。如今的年轻人在老年居民的精神陪伴上可谓少之又少,对着自己的手机屏幕而忘却了身边无聊、枯燥的老年人希望与其交流、谈心,一起玩耍的愿望。丰富老年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于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极其重要。
  一、 老年居民精神文化现状
  一些居民进入老年,生活圈子变小,因为不以手机、网络为娱乐方式,除了忙家务就是吃饭、睡觉无其他事情可做,生活显得非常单调与枯燥。与自己的孩子存在年龄和时代科技、娱乐的代沟,很多老居民已不再满足于每天看看电视,打打麻将的生活。他们开始追求与时代相适应的精神文化生活,希望自己通过学习了解新的娱乐方式,比如使用智能手机或者用MP3听听音乐,也希望单位或者社区能组织学习型、交往型、娱乐型等各类文化活动以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生活,达到消除寂寞感的目的。老年居民由于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思想偏激,怨声载道,各种心理、生理问题出现。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家园,大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老年居民老有所乐,幸福安享晚年。
  二、 解决老年居民精神文化匮乏现状的对策
  (一) 为老年人提供文化活动场所
  人都喜欢在自己的圈子里娱乐、交际,老年居民也是如此,活动场所环境是影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关键问题。老年居民离开工作岗位后空余时间增多,会有无事可做的现象产生,孤独寂寞感接踵而至,要使老年人摆脱孤独寂寞和空虚无聊,要给其提供条件和环境,营造舒心、适宜的文化活动场所。比如开设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通过固定的场所,为老年居民创设陪伴、交谈、沟通、散心、谈古论今、交流信息、了解社会、增进友谊的环境。有了属于自己的娱乐文化场所,老年居民不会觉得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是孤单、独行的,和年轻人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的朋友圈、交際圈,也可以在这里做自己喜欢的事,认识新朋友,提升自己的存在感,保持思考、交际的能力,这是极其重要的。
  (二) 扩大老年人的人际交往
  老年居民这个特殊的群体,有大量的空余时间,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一些居民进入老年,生活圈子变小,因为不以手机、网络为娱乐方式,除了忙家务就是吃饭、睡觉无其他事情可做,生活显得非常单调与枯燥。与自己的孩子存在年龄和时代科技、娱乐的代沟,他们或许不会理解如今出门不用带钱带个手机什么都能办到包括视频通话、语音聊天、网络查询等服务,有时候会产生与时代脱节的无力感,这样的无力感会加深他们的孤独,与孩子聊天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确定他们是否会听他们仅有的殷殷告诫。所以,老年居民应该选择在自己适宜、舒适的人际圈子生活,找到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娱乐、玩耍,满足精神上的陪伴感。
  (三) 组织开展适合老年居民的文娱活动
  搭建好基层单位、社区老年活动平台,这是老年居民广泛开展健康有益文化娱乐活动的前提基础。创设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功能的设施或活动内容,包括建造或开办公园绿地、锻炼场地、锻炼器械、科普画廊、电视节目、图书报刊、知识讲座、老年大学等场地、项目的完善。有了平台,老年居民有条件开办自己的艺术团体,有了施展才艺的空间与活动,这将大大地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平日里写写书法、唱歌、绘画,活动丰富之余再办个作品展大家一起交流、探讨,生活丰富了,精神被充实填满,寂寞、空虚感也就随之而去。
  (四) 重视老年居民心理关爱
  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在老年居民精神生活匮乏的情况下,要多多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在社区设立聊天、心理咨询等场所,开展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疏导等方面的教育。创设老年心理健康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让他们感受这个世界对他们的关爱与帮助,暖意会给老年居民带来充实感与幸福感,寂寞空虚感自然会减弱。
  (五) 发展老年教育,发挥老年居民优势特长
  在社区、养老院等机构定期免费开设医学保健、电影欣赏、饮食卫生、时事政策等课程,以集中形式授课,以增长老年居民知识和视野、见识为主。像对小孩子培养艺术方面的修养,针对老年居民的情况成立书画、健身、手工、花卉、戏剧等兴趣班,以学习技能、愉悦身心为主,满足他们活到老学到老的愿望,完成年轻时因为忙碌未做到的对于自身修身养性方面的需求,为更多的老年居民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老年居民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不断鼓励和告知他们可以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例如利用空闲时间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社区志愿者,清理路边垃圾、在红绿灯处指挥秩序,有事可做精神才不会紊乱与无聊,老年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价值的实现,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劳动能力也从思想上告诉自己还能做很多事对社会还有贡献,有了这样的想法,老年居民在每天的充实生活中收获幸福与满足感,精神文化生活境界被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穆光忠.老年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4).
  [2]邵南.浅谈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精神赡养[J].南平师专学报,2006(1).
  [3]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N].光明日报.
  作者简介:
  贺诗琪,李青云,石鹏毅,胡彭娅,重庆市,重庆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学语文习作教学应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密切关注儿童的自身追求,做到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儿童。因此,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成人化”“共性化”“任务化”等不良现象的分析,提出發掘创造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创造力  不少语文教师,对于习作教学存在着认知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儿童原本不会写作,习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孩子学习写作、掌握写作的
摘要:体育运动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倡导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强化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既收获新知,更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从而适应社会,使其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学校体育;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意志品质  一、 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亚健康心理品质的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情绪方面,表现为神经过敏,情绪不稳定,遇事急躁,容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摘 要:理答教育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回答而做出的反应与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对于学生的學习质量、教师的专业提升和课堂氛围的生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的教学问题依然存在问题,教师应当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提高课堂理答教育的策略,从教师、学生、班级等多角度出发,增强自身理答意识,关注学生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课堂策略  理答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
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即英语教师针对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体制定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并细化课时和各个课时目标,整体设计教学过程,整体安排教学时间,整体设计活动作业,并进行评价反馈。其充分体现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单元主题教学的目的就是要立足课本资源,以单元主题为线索,整合课外资源,从整体上设计本单元各课型及其他相关的教学活动,单个课时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为了顺应教育教学的时代要求,有效落实改革方案,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中学政治教师也在积极地更新着教学理念,不断优化和改善着课堂教学策略。本文将着眼于新课改这个大背景,并结合实际情况,谈一谈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打造。  关键词: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理论研究  政治是一门综合性和是时效性很强的科目,它有着异于其他学科的鲜明特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将教科书上的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的问题生活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生活探究;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思考能力;数学素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知识虽然重要,但不可离开
摘要:针对支教教师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开展支教工作,根据自身支教实践体验,以黔东南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例,讲述山区支教的重要性,提出了支教教师如何创造性开展支教工作,以及针对目前开展支教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参考意见。文章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支教工作有着一定的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支教工作;少民地区;探索与实践  一、 概述  支教工作作为国家重视的一项教育工程,对促进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
摘 要:中考改革方案早已确定,通过对我省中考改革方案和省2018年中考英语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英语阅读和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与写作在中考英语中仍占半壁江山,也是中考中权重最大的部分。纵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其明确指出,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此背景下,我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尝试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摘 要:社会发展形式的变化带动了英语教育的优化革新,全球化发展的社会大背景给现代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在进行充足智力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品质培养,以期让他们成为人格品质与英语能力俱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这种形势下,初中英语教师应全面优化教学形式,更充分地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元素,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一、 背景 
摘 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本细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文本细读让师生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能有效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文本细读的意义,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方法,供相关人士借鉴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