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OSR评价实验室稳定性的应用

来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药品质量管理中,为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实验室检测数据可靠性,提出了一种IOOSR计算和应用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价和提高实验室稳定性.基于兰州某医药公司质量控制实验室2018~2020年的OOS报告数据,对OOS有效性进行甄别,计算得出3年的IOOSR分别为21.05%、56.52%和56.00%.经对IOOS原因进行分类分析,发现造成2019年和2020年IOOSR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检测设备IOOS报告数大幅度增加和检测用耗材IOOS报告数小幅度上涨,还有部分原因是2019年和2020年增加了异常情况IOOS.通过计算和应用IOOSR,可以分析得出2019年和2020年的实验室处于不稳定状态,主要是由于设备和耗材变化引起的,应加强管控.该应用研究表明,IOOSR可有效评价实验室稳定性,并为实验室持续改进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其他文献
从生态与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出发,结合生态与环境类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就中心建设框架、实验模块及实验项目建设、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开放共享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安徽大学生态与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经验,以期能为相关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为准确地评价实验设备管理绩效,充分激发管理者提高设备运营效益和服务水平,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对实验设备管理绩效测评问题进行分析,应用完全-完美博弈方法建立了绩效函数模型和完整的分析体系,并进行了应用分析.通过各层级间的动态博弈特征剖析,明确了实验设备管理绩效测评的博弈属性和关系;通过博弈过程和要素的分析,提出分析参数,构建设备管理绩效的动态博弈函数模型.分析得出多个参数及其博弈机制;其中,消极惩罚阈值k、激励指数Ii为敏感参数,基础绩效测评系数VP n和绩效增损测评系数VP f为关键参数;提出参数取值原则与方
合成孔径雷达作为及时高效动态监测生态环境的新型手段,在生产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针对高校教育中雷达专业课程少、学生参与度不高、数据处理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以翻转课堂教育理念为基础,由教师建立相关的课程网站,利用信息时代新途径改善课程教育模式;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区域案例教学相结合,辅助以Matlab软件进行雷达数据处理,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培养创新理念
设计了一种基于低相干光干涉的相位成像实验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低相干光光源、光纤迈克尔逊干涉仪和光谱仪。由光谱仪采集探测光和参考光的干涉光谱,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卷绕相位,分别用数值解卷绕、合成波长法及干涉光谱逼近法进行解卷绕。对分辨率板和阶差规进行了相位成像,对比了数值解卷绕、合成波长法及干涉光谱逼近法的优缺点。实验结果显示,数值解卷绕和干涉光谱逼近法具有较高分辨率,干涉光谱逼近法适用于较大测量范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针对土木类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技术课,与土木工程实践密切相关,是轨道交通领域土木工程大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课程.以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推动科研反哺教学”的精神为指导,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川藏铁路高地温环境喷射混凝土科研及创新型试验案例,讨论、分析和引导科研反哺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结合授课教材,梳理科研反哺对应章节和对应具体知识点,并给出科研反哺教学的实施方式.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实现科研价值和教学效果的完美融合和最优体现.
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工科教育被赋予更高的使命与挑战,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专业提高程序设计水平的一门关键课程,由于课程理论性强、所涉及的内容抽象、概念多、算法多,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理解不透彻、形象化不够以及编程训练不足、难以学以致用等问题.针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存在的困境,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围绕着“厚基础、强实践、促成果”的教学目标,提出了费曼学习法、思维导图法和分层次项目实践的相互支撑的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该教改有利于提高学生
对实验室评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实验室评估体系,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撑.通过文献计量、内容分析和网络调研等方法,从量化分析、热点主题和观点归纳等总结述评国内实验室评估研究进展.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较少,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研究集中于实验室的绩效评估、评估工作的总结与思考、综合评估、安全与风险评估等,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与细化、研究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应在国内外知名实验室评估实践案例、评估机制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评估指标的动态调整以及评估遗留问题的解决等作进一步拓展研究.
针对目前《传热学》热电比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对象单一,缺乏学生自主设计环节以及实验中变换导热研究对象或边界条件带来的实验工作量及实验成本等问题,通过Tina-Ⅱ电路仿真软件模拟两种边界条件下二维墙角问题,将模拟结果与应用数值法求解获得的计算结果、热电比拟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误差在极小范围内,一致性较好.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电路仿真软件的传热学热电比拟实验“三层阶梯式”教学模式,以期通过多环节的实验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改进现有传热学热电比拟实验教学模式.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课程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将线上与线下实验课程有机融合.通过在线实验课程的建设、多种仿真软件的集成、在线实境实验平台的构建,形成了丰富的线上资源.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指导,设计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综合实验,利用线上资源,以线下实验内容为支撑,以多元化考核为抓手,培养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良好习惯和综合实践能力,形成了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课内与课外、基础与创新相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模拟电子电路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将经典控制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很多针对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设计方案所需教学时间较长,且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多,往往无法与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为此提出了一个基于Boost变换器的课程设计方案.Boost变换器包含振荡环节和非最小相位环节,且负载不确定,是典型的被控对象.其分析与设计只需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基础知识,适合于与自动控制原理理论教学并行开展.详细介绍了该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求、考核方式、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