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习题引发的讨论实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1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情怀》一文选自《<读者>十年精品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现由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入广东省技工学校教材《语文》课本中(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文后配有一道练习题:“本文结尾,当我们读到作者‘泪水模糊’地走在通往柜台那‘很长很长’的路的字样时,仿佛也跟着泪水模糊了,这是为什么呢?”
  师:你为什么仿佛也跟着泪水模糊了?
  生:作者很善于煽情,到了一定程度,她“泪水模糊”,我仿佛也跟着泪水模糊了。
  生:因为作者在叙事中融入了浓烈的感情,读者的心不断地被打动,积累到文章末尾,便自然流泪了,所以,我仿佛也跟着泪水模糊了。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
  生:我没有!我一点“泪水模糊”的感觉都没有,只仿佛感觉到作者在那里忽悠人。
  生:文中第四自然段说“店里竟挤满了人,排队的长龙一直蜿蜒糕饼店外”。这怎么可能呢?面包既非国家的紧俏商品,又非春节的火车票,会有“长龙一直蜿蜒糕饼店外”吗?其次,糕饼店并不是独家经营,而是市场上随处可见,虽不说供大于求,但至少是供满足于求。再次,春游在春季里应该有多个天数,不只一个“周末”的时间,因此,人们也不必在一个时间段里去凑热闹。“我”的前面有几个人排队可能,但“长龙”且“蜿蜒”的现象难以让人置信。
  生:文中第5自然段:“我频频看表,又不时踮起脚向前张望,足足站了近二十分钟,才进到店里去。我已是头重脚轻饿得两眼冒金星。”这里无论是作者站了足足二十分钟也好,还是将近二十分钟也罢,我认为作者不应该是“头重脚轻”且“饿得两眼冒金星”。记得,我们在大热天里搞军训,站军姿时,每次至少三十分钟。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千金”好像没有作者说的那种感觉,没那么严重,没那么玄乎。老师在给我们讲课时,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无论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他们都是站着的,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次连着上二节,有时甚至连上四节。老师从没坐着讲课的,站的时间是作者的倍数。由此推理:老师的两跟不应该只是冒“金星”,而是冒“金子”;老师不应该只是“头重脚轻”,而是飘起来或是倒下去。然而,他们没有。再看看大街上十字路口的警察,他们站的时间是以天为单位计算的。还据说:国外有的领导人作报告时,演讲的时间有多长,他就站多久。这样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为什么就这么大呢?”
  另外:“足足站了近二十分钟”一句,是“近二十分钟”还是“足足二十分钟”,二者只能选其一。否则,造成歧义。这可能是作者的一处笔误。再版时,建议改正。
  生:还是第五自然段:“怎么会忽然心血来潮去春游,还说是单位组织的,一群半老太太们在一起,又有什么可玩的?而且春游,根本就是小孩子的事,妈都什么年纪了?”
  单位组织春游太正常不过的了。我家里不但爸爸妈妈春游,而且爷爷奶奶也春游。现在,不仅城里人春游,农村人也春游。据我的一位读中职旅游学校的同学讲,他带旅游团时,就有农村人组织的春游。我认为:作者的妈妈“明天去春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既非妈妈“心血来潮”,也非“根本就是小孩子的事”,作者总不能把春游当“六一”儿童节来过吧!
  生:第八自然段说“没想到,当我做出回答时,整个店突然在刹那间有了一种奇异的寂静,所有的眼光一起投向了我,我被看得怔住了”。太不可思议了,难道一句“给我妈买”,就能使整个店“奇异的寂静”,“眼光一起投向了我”?我本人不仅给妈妈买过面包,还帮她买过其他的小东西。给妈妈买东西很正常,很平常,哪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没帮妈妈买过东西呢?何以“奇异的寂静”,并“眼光一起投向了我”?是不是像作者那个年龄的人帮妈妈买东西就会出现作者笔下的那种效果?
  生:第九自然段写:“售货小姐已经笑了:‘嗬,今天卖了好几百袋,你可是第一个买给当妈的。’”这里,我想问:售货小姐是怎么知道“卖了几百袋,你是第一个买给当妈的。”是不是售货小姐对购物人都要询问给谁买的,或是购物人都得向售货小姐解释为谁买的?如果说在购物交易过程中没有这个必须的环节,那么售货小姐是怎么知道“第一个买给当妈的”?售货小姐的这句话想必是无中生有,有点离谱。
  生:第十八自然段排队的妈妈“她手里的塑料袋里,全是饮料、雪饼、果冻……爱吃的东西。沉甸甸地,坠得身体微微倾斜,她也不肯放下来歇一歇”。妈妈给孩子买了一些“爱吃的东西”,就可能把妈妈“坠得身体微微倾斜”,还要歇一歇吗?我想:这点东西一不会让妈妈“倾斜”,二不必“歇”。如果作者一定要妈妈“倾斜”,“歇一歇”,那么,她的孩子明天怎么办呢?其结果可想而知,她的孩子会更加“倾斜”,直至倾倒,更应该“歇一歇”。这种结果,想必“妈妈”是不会同意的,她考虑到了这一点。
  生:第十九自然段:“新一炉的面包热腾腾地端了出来,芳香像原子弹一样的炸开。”这个比喻句中的本体是“热腾腾”、“芳香”的面包,喻体是“原子弹炸开”。众所周知,原子弹炸开是个什么东西,是蘑菇云,是辐射,是死亡,是世界上最令人厌恶和恶心的东西之一。作者将一个美好的食品比作听来令人十分讨厌、作呕的家伙,简直叫人毛骨悚然,毫无食欲可言。比喻不贴切,欠佳!再版时,建议更换喻体。
  生:第七自然段排队的妈妈说,“我待会儿还得回家做饭,晚上还得送他去奥校听课,如果你不急的话,我想,嗯……”这句话说明人家孩子的妈妈现在很急。再看第二十三自然段“快点啊,”有人催我,“你妈还在家里等你呢。”这句话是说“我妈”比前者还急。其实,“我妈”是明天春游,眼下“我妈”并没有前者着急。然而,在作者面前,却“铺开了一条小径,一直通向柜台”,“我通往柜台的路一下子变得很长很长……”我认为:作者没有必要接受排队妈妈们的礼让,没有必要自己先买面包。这是因为:即使让作者先购买,她也不一定先送面包回家给“妈妈”,因为文章开头交待“说好要同朋友们去逛夜市”的。这样看来,让人家先买更合情合理,反正作者还要“同朋友们去逛夜市”。但现在的事实是:真正着急的人后买,为了逛夜市而着急的作者却先买着了。这就出现了悖理。简而言之,此文存在顾此失彼,前后失去照应的毛病。
  生:文章斧凿痕迹太多,太重,太深,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因此,我没有“泪水模糊”的感觉。
  生:请大家不要用“假”字,因为一说到“假”字,我就想起了“华南虎照”的始作俑者——周老虎,做假是要蹲大狱的;还有那个可怕的“大头娃娃”奶粉,“三鹿”加三聚氰胺奶粉,制假是要死人的,真是让人心有余悸。我认为:本文充其量只是个别细节缺乏真实性,或是逻辑性不强而已,不要夸大其词,危言耸听。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认识,并进行有理有据的辨析,不乏有一些真知灼见的地方,我本人也受益匪浅。《母亲情怀》能使一部分同学“泪水模糊”,说明了作者能用朴实的语言,塑造出母亲的伟大形象,能从一件小事中折射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展现出伟大的母亲情怀,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反之,一部分同学没有“泪水模糊”,说明本文确实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与深究的地方,特别是个别细节及一些明显的“硬伤”,需要引起重视和改正。这次的讨论很有价值。我想:假如作者在我们现场,在与大家一起讨论的话,她的《母亲情怀》会得到一个新的提升,她的“母爱”将会再一次得到升华,甚至她的眼睛将会再一次“泪水模糊”。我相信,再版时,作者会考虑我们同学们中的部分观点和意见,使《母亲情怀》成为《<读者>十年精品集》中的精品,成为我们教科书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化大餐。
其他文献
3月28日,北京大学绿色生命协会观测到,地黄开了。在北大绿协流传着地黄是“民间校花”的说法。初听可能有些莫名其妙,不过观察一下它的小花,也的确能从颜色和花型联想出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的模样。“校花儿”开了  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野外实习基地——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学们曾经见到过一种名为花无柱兰的野生兰花,因其花形酷似北大校徽,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作“北大兰”。只可惜“北大兰”并不生于北大
文言词汇数量少,很难尽表人意,所以文言文作者们总是在创新使用,不停拓展词汇的表现范围,加之今人与古人心意之间距离大,因此文言注释常常出现不当。现在试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教材的几处不当注释为例,试做原因探析。  1 往来无白丁。(人教版教材注: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说文》注:丁——“言万物之丁壮”。《辞海》注:丁——①封建时期无功名的人;②对成年男子的泛称。白:《说文》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我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影响之广,成就之高,是其它文学样式所无法媲美的。它是散文、小说、戏剧等产生的渊源和基础,但又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语言精练,富于音乐性;感情强烈,富于想象性;表情达意,形象为主;意境深远,自成高格。中学生喜欢读诗,中学教师常常选择诗歌教学参加各类大赛,高师中文专业师范生在模拟教学及教育实习中对诗歌教学也是情有独钟,足见诗歌之魅力。   然而,在过去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从“出生”于世的第一天起就倍受人们的关注,这个承载着鲁迅笔下国民劣根性的人物身上也充斥了令人同情的悲苦情愫。   阿Q是真正意义上的“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举目无亲、孤家寡人以至身体上都落下某种残疾(头上的‘癞疮疤’)”的乡村下层流浪汉。对他而言, “活着”是他活下去的全部意义。当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只在于“生存”的时候,这个生命便是悲苦的。  然而,一个单薄到只有肉身的生命,要存活于
“水在瓶中”,这带有些许神秘意味的四字箴言,赋予了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在当代文学史的叙述中,魔幻现实主义是拉美的原创,而中国的作家则吸收、模仿。而在我的理解中,魔幻的根源其实是对非“现实”的另一种秩序的坚信。另一种秩序,并非简单的、表面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所谓的科学的秩序,而是深入到逻辑、表达、语言的层面,是对整个世界的另一种“构型”。在这样的“构型”中,我们似乎可以“生活在别处”,在不回避、不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    一、重视周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时下,传统的评价方式已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一些新的质性评价方式逐渐被倡导和运用。新的评价模式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此,我浅谈教育教学中运用评价新模式的点滴领悟。     一、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总结性评价是对评价对象一定时期、较全面状况所进行的价值判断,一般在学期末进行。形成性评价是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通过及时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同样适用于高三学生的语文复习。研究性复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脉络和对高考的要求,将复习内容转换成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话动。具有以下特点:  1.主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积极查阅资料,精心选择设立专题,大胆设计复习方案,策划整个复习,即使教师偶尔参与,也必须围绕主题展开。  2.问题性。在研究性复习话动
鼎湖山,风光秀丽,繁花似锦,绿阴如盖,生意盎然,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可是谢大光却偏偏在一个细雨初歇、雾气弥漫的黄昏来到鼎湖山探奇揽胜。也许在世人眼中,他的这次鼎湖山之旅收获的只能是遗憾。可是阅读了《鼎湖山听泉》这篇散文后,我分明感受到了作者在这一次旅程中愉悦了身心,净化了情感,而且提升了品位,而这收获都来自于鼎湖山的那一泓泓清泉。  眼不见,而则愈灵。作者在听泉中认识到泉水就是鼎湖山的
自1987年8月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似乎每年制定教学计划时必说的一句话都是“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或者是“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也曾经幻想过素质教育的美好前景,也曾热血沸腾地参加过自主学习的研究  这些教育教学的改革确实有过短期的效应,但只可惜都是昙花一现,教育似乎仍是一潭死水,没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去年全市上下轰轰烈烈地开展学杜郎口学金盛初中的括动。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杜郎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