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让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绽放美丽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at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推進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这里,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教学中运用的多媒体技术。
  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推进了语文教学的彻底改革。
  一、利用网络资源,帮助教师备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往备课时,教师需要翻阅很多的工具书,查阅相关的知识。现在只要有一台电脑接入互联网,在网上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字典词典、人物介绍、背景资料、相关图片等。还有专门指导语文教学的网站也很多,比如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等,这些网站上,还链接有许多文学资源,供备课时参考阅读。只要打开好的语文网站,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利用网上资源备课,既省时又省力,内容也丰富。学校教研组,可以实行电子备课,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形成的教案,将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保存电子文档,为今后备课教学提供一个很好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美妙导入
  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中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场景,变成声情并茂的导入,那就十分必要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以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无疑会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精神。如学习《沁园春•雪》时,先播放这首歌的MTV,使学生既为优美的画面、雄浑的歌声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所折服,进而产生一种探究课文内容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比如:我在教读《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教学目标中要求让学生积累有关云与天气变化的知识。以往的教学,是依靠课后练习二,把练习中的问题制成表格,教师讲解并板书表格,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板书上,计划的一堂课时间,根本不够用。使用多媒体时,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将云与天气变化情况设计成表格,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将表格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出来,并且配上每种天气对应的云层变化的图片。每放出一种变化的天气时,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还可指名让学生来说。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又节省了许多板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许多的学习、思考机会和训练密度,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减轻了老师课堂上的压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简化教学程序,形象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直观、形象,将许多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理解。以其手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简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读自读课《月亮上的足迹》时,安排一课时,文章中有许多关于人类登月的知识,对于飞船上天的全过程,如果只是靠老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每一个环节是什么样的?很抽象、难懂并且积极性不高,费时、费功,还不见效。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阿波罗11号”飞船上天的全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图片形式,每到一个过程时,配上形象的图片,老师只要做简单讲解。这样学生读起来很有兴致,很快就能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目标落实得很轻松。将原来很繁琐的过程简化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运用网络资源教学,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一堂语文的阅读课,过去是依靠读课本这一种单一的形式,学生只能听老师介绍有关的内容,现在可以利用网络课件,对课文、题解、作者简介、学习目标、写作背景、主要情节、语言品析、景物描写、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练习、小结、学习讨论区、参考资料等设置多个按钮,并链接相应网页,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了解的内容,在网上进行阅读。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以迅速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且马上可以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利用网络课件中的超文本、超链接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使学生不受课件本身的局限,充分利用因特网丰富的资源库,了解很多与之相关的知识。当然,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整合作用外,还要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学生的作用,要做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放任自流,也是不可取的。学生收集材料,一定要有限制,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六、运用多媒体,调动感觉器官,提高学习效率
  阅读一篇优美的散文时,我们可以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从文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学习效率将会最高。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能披文入境,视听并举,全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强化感觉器官,动手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未来的商业是与顾客零距离的时代,传统企业要么触网要么死亡,互联网经济时代传统中国制造必须思考的转型思路.医药电子商务领域逐渐成为医药流通、医药制造企业向往的热土,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相伴而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同时,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中国的传统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立体、丰满的 “ 屏幕教学 ”;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潜移默化中优化了历史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量到质地对历史教育教学改革起到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6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最后对结果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探索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根据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出一种更适合剖腹产的临床麻醉方法.方法 将本院102例剖腹产患者(2015年6月到2016年10月间收入),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 探讨对急诊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急诊门诊输液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组给予优
“语文难教,难于上青天。”诚然,这是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共同感受。把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是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新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技术以其独有的直观性、开放性和交互性,从根本上扭转了老师“语文难教”和学生“语文难学”的尴尬局面,使语文教学步入绚丽多彩的新天地。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和热情。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语文成为一种快乐是
目的:尿液红细胞检验中尿干化学分析仪与尿沉渣分析仪联合使用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05例尿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以及联合检验,对比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是用来处理多媒体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此生物课正
目的:凝血检验时血液标本的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血液检查的患者99例,清晨空腹取血离心收集血浆,平均分为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