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结合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是用来处理多媒体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此生物课正确、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其得天独厚的地方。它能把文字、声音、图象、图形、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并可以灵活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能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能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以下我就近几年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
  一、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极大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我在讲《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这一节时,采用了多媒体计算机多维图像处理技术,模拟鱼进化成两栖动物的变化过程,用丰富、生动、连续的画面表现出来,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展开鱼是怎样进化成两栖动物的想象。又如:在讲心脏有关知识之前,先出现一段心脏的3D模拟动画,3D心脏模型做旋转运动,然后模拟电镜技术,仿佛带领学生进入心脏的内部遨游,再配上“咚哒、咚哒”的背景音乐,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注意力也高度集中,进一步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二、有利于摆脱空间的限制,把学生带入生物的微观世界
  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高中生物必修二的《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用板书、模型和挂图来讲,虽然也采用了直观教学手段,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现在这一节课我运用Flash制作的“蛋白质合成过程”多媒体课件,用图形、图像和动画把转录、翻译的过程有机的连成了一个整体,把DNA上的碱基、信使RNA上的密码子、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三者之间的关系直观的显示了出来,非常形象地向学生演示出了转录、翻译过程的动态细节,还可以多次重复演示。通过这样连续的动态过程,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得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从而有效的突破了这部分内空的重、难点知识。
  三、有利于摆脱时间限制,形象、动态的展现全过程
  生物学的知识有些直观,有些抽象。如“生态环境”这部分较直观的内容,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多少有些提不起兴趣,但是把这些自然环境搬到荧幕上,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等的冲击。我在这部分的教学中,给学生展示了一个flash——《我是一只小小鸟》,通过一只小鸟的遭遇来说明破坏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对这些生态问题很有触动,有些学生还为之流泪。我相信这堂课通过视频的播放,直观地展示,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再如必修一“走近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由于它是微觀结构,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必须运用其空间想象力。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比较困难,因此这也是学习的难点。细胞的结构通过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细胞的功能通过各种视频和动画模拟的非常清晰逼真,对于处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转换的学生来说,这种表现形式无疑是最适合的。
  四、有利于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更形象直观、具操作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在实验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同时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生物学素养。
  例如,在进行《显微镜使用》的实验教学中,由于显微镜结构复杂,学生多,无法一一展示,且实验操作步骤要求特别严格,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把遮光器、光圈、载物台等结构清晰的展示出来。学生先通过观看课件对各部分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实验操作步骤有所了解,操作不易犯错误。接着通过动画、图片等把如何取镜、安放,如何对光,怎样调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怎样观察,一步一步展示,每一步骤我都会先停留再重复播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操作更加规范。生物实验中进行演示实验需要准备很多器材,但有些实验常因缺少材料而无法进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应的课件来完成。有些实验特别是一次性的实验,在教师演示或展示后,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方法和步骤,往往会浪费实验原料。因此展示课件并不是不做实验,而是通过课件反复展示其过程,减少材料的浪费,让实验取得优良的效果。
  五、有利于增强师生的交互性
  古语云:“信其道方能亲其师。”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多媒体教学,变换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先请学生将课件中染色、DNA、基因、蛋白质、性状等图片指出来,并回顾相关概念,再用课件来演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光合作用的发现和原理”、“生长素的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内容,教师都可先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主动去探讨这些科学发现中的每一个假说的提出、验证、结论等环节,继而演示多媒体课件,既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又培养了他们严密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且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接受,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可信度。无形之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综上所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当今的教学体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它应用于生物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方便教师“教”,也帮助了学生的“学”。若能教学中更加灵活运用,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职业危害因素,从各个方面危害到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本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口腔正畸保持阶段患者的配合及心理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选取于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中,随机选取76例作为样本,采用问卷方法调查.结
未来的商业是与顾客零距离的时代,传统企业要么触网要么死亡,互联网经济时代传统中国制造必须思考的转型思路.医药电子商务领域逐渐成为医药流通、医药制造企业向往的热土,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相伴而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同时,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中国的传统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立体、丰满的 “ 屏幕教学 ”;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潜移默化中优化了历史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量到质地对历史教育教学改革起到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6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最后对结果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探索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根据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出一种更适合剖腹产的临床麻醉方法.方法 将本院102例剖腹产患者(2015年6月到2016年10月间收入),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 探讨对急诊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急诊门诊输液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组给予优
“语文难教,难于上青天。”诚然,这是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共同感受。把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是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新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技术以其独有的直观性、开放性和交互性,从根本上扭转了老师“语文难教”和学生“语文难学”的尴尬局面,使语文教学步入绚丽多彩的新天地。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和热情。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语文成为一种快乐是
目的:尿液红细胞检验中尿干化学分析仪与尿沉渣分析仪联合使用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05例尿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以及联合检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