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材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富有弹性,它采用大字、小字结合编排的方式,其中大字言简意赅,是教师必讲,学生必学的内容;小字则丰富活泼,在教学中不作要求,由教师自行掌握,这使教学要求层次更加鲜明了,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么怎样去把握并恰当处理好大小字的关系呢?我认为应该在实现教学目的原则下,在保证大字教学的基础上,将小字内容有选择的揉进教学,实现大小字的交融统一,充分发挥小字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字; 小字; 强化重点; 浅化教材; 疑点; 培养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45-01
1有助于强化重点,突出主题
传授基础知识是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体现在教材上,最主要的指每节课的重点内容。由于重点的类型不同,运用小字的方式也就不同。如人教版《“贞观之治”》一课,“贞观之治”是重点,对此教材用小字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了小字的感染力去强化学生印象,在讲到“唐太宗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时,我特地请一位擅长朗诵的同学,用生动的语言把唐太宗“不计前嫌,任用有才能,敢于直言的魏征为镜”的故事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掌握“贞观之治”就容易多了。
2有助于突破难点,浅化教材
教材中的难点犹如挡路石,如何突破难点便成了历史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如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美国的诞生》“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是其难点,那么该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因为斯大林曾说过,“民族是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所以我决定以小字为突破口,概括出:到18世纪中期,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个统一的市场在13个殖民地之间初步形成了;在共同交往中,13个殖民地逐渐产生了通用语言——英语,在此基础上一个统一的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初步形成了。至此,民族形成的难点得以突破,为后面讲独立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扫清了道路。可见,充分利用教材的小字讲解难题,有利于启发思路,理清头绪,扫除障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助于澄清疑點,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利用教材中某些大小字间的互补关系创设疑点,并予以澄清,不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课,大字讲了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开展,成就显著。接着又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为什么呢?我让学生到小字中寻找答案,待学生看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及“农民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多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时,上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办法既澄清了疑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有助于消除盲点,减少缺陷
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一些盲点,虽然在教材里并不重要,也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毕竟是学生知识网上的一个空白点,对此教材常用小字加以弥补,教师只需根据小字稍加点拨即可。如“北宋建立后加强中央集权”课本大字一提而已,那么到底采取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呢?可谓是个盲点,但只需提醒学生阅读下面的小字,学生便了解清楚了。
总之,小字的作用还有很多如:有的能巩固知识,深化记忆;有的能前后照应等等,不管哪种情况都应该始终把握住小字对大字的从属关系,决不能因讲小字而冲淡了大字。
【关键词】大字; 小字; 强化重点; 浅化教材; 疑点; 培养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45-01
1有助于强化重点,突出主题
传授基础知识是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体现在教材上,最主要的指每节课的重点内容。由于重点的类型不同,运用小字的方式也就不同。如人教版《“贞观之治”》一课,“贞观之治”是重点,对此教材用小字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了小字的感染力去强化学生印象,在讲到“唐太宗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时,我特地请一位擅长朗诵的同学,用生动的语言把唐太宗“不计前嫌,任用有才能,敢于直言的魏征为镜”的故事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掌握“贞观之治”就容易多了。
2有助于突破难点,浅化教材
教材中的难点犹如挡路石,如何突破难点便成了历史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如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美国的诞生》“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是其难点,那么该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因为斯大林曾说过,“民族是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所以我决定以小字为突破口,概括出:到18世纪中期,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个统一的市场在13个殖民地之间初步形成了;在共同交往中,13个殖民地逐渐产生了通用语言——英语,在此基础上一个统一的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初步形成了。至此,民族形成的难点得以突破,为后面讲独立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扫清了道路。可见,充分利用教材的小字讲解难题,有利于启发思路,理清头绪,扫除障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助于澄清疑點,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利用教材中某些大小字间的互补关系创设疑点,并予以澄清,不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课,大字讲了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开展,成就显著。接着又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为什么呢?我让学生到小字中寻找答案,待学生看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及“农民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多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时,上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办法既澄清了疑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有助于消除盲点,减少缺陷
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一些盲点,虽然在教材里并不重要,也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毕竟是学生知识网上的一个空白点,对此教材常用小字加以弥补,教师只需根据小字稍加点拨即可。如“北宋建立后加强中央集权”课本大字一提而已,那么到底采取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呢?可谓是个盲点,但只需提醒学生阅读下面的小字,学生便了解清楚了。
总之,小字的作用还有很多如:有的能巩固知识,深化记忆;有的能前后照应等等,不管哪种情况都应该始终把握住小字对大字的从属关系,决不能因讲小字而冲淡了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