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谓词句的分歧困惑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个人兴趣谓词与分歧困惑莱斯索翰(Lasersohn)^[1],斯蒂芬森(Stephenson)^[2],麦克法兰斯(Mac Farlance)^[3]等哲学家将“funny”“tasty”“delicious”之类的谓词称为个人兴趣谓词(predicates of personaltaste)。含有个人兴趣谓词的句子似乎都涉及一些无法取消的主观因素,如个人判断或意见。
其他文献
共和、共和主义是西方政治哲学中最为古老的话题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它的内涵缺乏明晰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在使用不同定义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去甚远的结论,因而也产生了许多争议,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谓两种共和主义——公民共和主义与制度共和主义之间的持续论战。本文以词源考察为基础,以公共性为中轴,通过分析公民共和主义与制度共和主义这两条进路之间分立与复合的理论演变过程,在公民与制度的二元维度中把握共和主义的价值主张和思想实质。
日常生活中我们彼此会问“你在想什么”,这在哲学讨论中通常假设某人的心理状态拥有一定的内容,那么这内容一定表征了世界的一部分或某些特征。这样的心理状态往往被称为“意向性状态”、“命题态度”或者“心理表征”。相应地,我们在文献中会看到心理内容、表征内容、思想内容、意向性内容等等。当然,哲学文本上对各个概念的界定及其使用不同,这里为行文方便,暂且统一使用“心理内容”一词。
先秦诸子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的政治理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最辉煌的一段“百家争鸣”。这段思想争鸣,为中国此后政治格局和社会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中,儒家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即希望通过“克己复礼”、“隆礼重法”等具有内在约束力和外在强制性的措施来规范人们的欲望,重新唤醒人们对文化传统的认同,使社会安定有序、上下协调一致的政治理想,不仅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对当代中国构建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也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2009年6月20—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的“2009年应用逻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昌平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河北大学、广西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院所的学者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以下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表述马克思哲学完成革命性转变的最重要文本之一,是马克思清理自己哲学信仰,与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的重要标志。然而,历来的解凑者对篇幅极大、马克思花费更多智慧与气力的“圣麦克斯”一章没有足够的重视。
建设一个以公平正义为指向的和谐社会是21世纪初期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制约着和谐社会建设。然而,当前的和谐社会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平正义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差异的正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是对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平正义的深度理解和建构,是对若干分歧的回应,是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应答。这一范畴的理解和建构是马克思正义观在新时代背景下(差异性社会)的出场,同时又有着罗尔斯正义观的显性影响。
关于普遍人权,《世界人权宣言》第二条曾有下列表述:“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如果人们同意存在着对人权的普遍性理解,那就表明他们接受国际社会相关行为体赞成的某些规范。然而,各个民族、国家、社会在文化历史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必然影响到它们对权利的认识和界定。因此,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当今国际社会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博弈的求解(寻求均衡)通常和某个具体的算法相关。例如,具有完美信息的扩展式博弈可以通过逆向归纳法求解,静态博弈可以通过重复剔除劣策略求解。无论是逆向归纳法还是重复剔除严格劣策略,都假定每个选手是理性的(rational),即选手在追逐其目标——效用(博弈结果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最大化时前后一致地做决策,并且认为“每个选手是理性的”是选手之间的公共知识(common knowledge)。因此,重复剔除算法和选手理性决策问题始终是博弈论和博弈逻辑研究的热点。
著名的佛学家、因明学家、诗人书法家虞愚先生(1909—1989)诞辰一百周年,先生在因明学方面造诣颇深,贡献很大。现将其《因明学》一书推介给学界,以纪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多值逻辑与其他非经典逻辑的根本不同在于认为命题可以取真假之外的其他各种真值,这与弗雷格等人的思想相违背,因此它的合法性更需要有可靠的语义基础作支撑。人们建立一个逻辑系统往往希望它有恰当合理的语义解释,这样的逻辑才有意义,才能被有效地应用并被接受。笔者曾对多值逻辑的思想渊源加以探讨,提出多值逻辑的产生与未来偶然命题、直觉主义数学、概率论、模态命题、悖论、非决定论、相干推理、模糊集合论等等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