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的困惑

来源 :商情·鄂商(生活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在西方,“先生”是一个人拥有的最基本的、最朴实的“头衔”,与学识地位无关,即便农夫工匠也受之泰然,绝无不妥之处。
  
  有天去酒店约见一个老朋友,事前先去商店买一点小物什作为礼物。店主寸步不离,满脸殷勤地招呼我:“老板想要点什么,随便看。”挑选毕,驱车抵达酒店停车场,保安认真地指挥我倒车,嘴里大声喊道:“慢点,师傅,慢一点。”泊好车,我大摇大摆地走进酒店大堂,服务生赶紧迎了上来,鞠躬道:“晚上好,先生。”见得老朋友,大家十分高兴。他的一位随行拍着我的肩,说:“兄弟……”我也随口附和:“哥们……”饭后,我驾车离开酒店,不想误入单行道,这时警察从黑暗中走了出来,一脸威严地说:“同志,请出示你的驾照……”短短一会儿功夫,我的称谓便经历了由老板到师傅、先生、兄弟乃至同志的转换。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了方便交往以及彼此间的识别,总会使用到称谓。每一个人的称谓与其所扮演的角色相关,但即便同一个人,因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拥有不一样的称谓也是理所当然。事实上,准确的称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它可能基于不同的因素,包含特定的信息。譬如,以血缘来划分可以有父亲、母亲等,宗教信仰不同可以有神父、法师等,以职业特点可以区分为老师、警官等,更有以社会地位来称呼的“×长”、“×总”之类。不过,这些特定的称谓不是本文要讨论的。我们这里所说的,系专指陌生人之间的称谓。换言之,就是在大街上向一个不认识的人打招呼所用到的称谓——这即便不是我们使用频率最多的称谓,起码也是大家共同拥有的一个符号。
  称谓的乱象不仅令人头疼,更可能给人带来不便。试想,一位大腹便便、官模官样的人迎面走来,你上去打招呼:“师傅……”肯定要吃别人的白眼;你问路于一对热恋的情侣,开口便对小伙子说:“同志……”人家姑娘岂不羞死!其实,人类文明史上早已发明有一个标准的词:“先生”(小姐/女士)。“先生”之谓,既不问人地位财富,更不纠结他的性取向,落落大方,应该是皆大欢喜。怎奈在这个年代,国人不喜以“先生”相称。究其原因,恐怕是呼者觉得文绉绉地说不出口,而被称呼者认为“先生”乃学问高深之人,自己怎堪相配!其实在西方,“先生”是一个人拥有的最基本的、最朴实的“头衔”,与学识地位无关,即便农夫工匠也受之泰然,绝无不妥之处。
  毕竟“先生”的称谓只针对小群陌生人,而对于更庞大的群体,就得使用更具涵盖力的词:人民、公民、市民、纳税人、老百姓等。不过在这些选项中,我最听不顺耳的,便是“老百姓”之称谓。大凡“老百姓”这三个字,多出自上层建筑之口。那称别人为“老百姓”(有“低地位”之意)的人,便是管老百姓的人,自然不会把自己当老百姓。他高高在上,习惯“自上而下”的惯性思维,因此在逻辑的表达上,难免流露出一些牵强的地方。譬如“一定要为老百姓办事”, 看起来更像是强者给予弱者的施予,是良心与道义的呼喊而不是法律与规则的必须。在此逻辑框架里,“办事”的成与否,小老百姓也就只能仰仗大老爷们的道德水准了。如果有一天我们听到“一定要为公民办事”的提法,我想这绝不是幼儿园小朋友的造句作业,也不是无聊文人的文字游戏,而是“大老爷”与“小老百姓”之间关系调理的结果——公民之称谓无关社会地位或阶层阶级,法律之下人人皆是公民,包括说话的那个人。
其他文献
如果按照现代所谓“科学的”、“民主的”标准去判研古代文化,恐怕没有一样经典能够入围,《诗经》的宿命论、《红楼梦》的男尊女卑、《水浒传》的江湖义气、《三国演义》的君臣观、《西厢记》的阶级性、唐诗宋词的酒乐歌妓等等,都足以“毒害青少年的心灵”。    近段时间,“国学”在内地升温甚至受热捧现象,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认为“国学”有助于“国人”民族性回归而大加赞赏者有之,茫然不知所措而观望不前者有之
期刊
飘逸的丝巾当领巾、头巾、泳衣或融入时装、包包设计当中,屡屡以多变风貌协助整体妆扮,小兵立大功的加分效果令人惊艳。  在娱乐场合,将丝巾在胸前打上个花结,显示端庄淑美;在正式场合,将大丝巾披在肩上,展示华丽与优雅;在休闲场合,将花丝巾系在颈后,便多了几分飘逸的动感。而且还将丝巾化为女士身上浪漫精致的上衣与优雅飘逸的长裙,甚至成为头巾、发饰与腰带,更可巧妙地系打成轻便的手提袋和腰包,或是作为帽子与皮包
期刊
皮鞋是如今鞋履第一大类,虽然更花哨、时髦的板鞋、运动鞋等后来居上,大有赶超之势。选对一双好鞋,也就意味着在选择人生品味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男人的皮鞋不像女人那么繁复,在款式方面万变不离其宗,大致上有十几个基本款,其余款式是在这些基础上加以稍许的改动和设计。  了解这些基本款式的特色和搭配要领,就可以从千篇一律的正装皮鞋的装扮中跳出来,正装与休闲装并行不悖,记住这些穿搭法则,让这个夏天休闲与时
期刊
大概有科学研究可以证明,人会被某种特定的事物吸引,比如有人狂爱波普圆点、粗细条纹,有人钟情动物植物,有人偏爱小资情调,有人在商业路上一骑绝尘……多不尽然。  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一直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的运转,这样一种能量引导着宇宙中的每一样事物,也引导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把它叫作吸引力法则。  吸引定律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同类相聚。偏爱一种东西,有时候是一种幸运。  把爱好拿来当了饭碗,实在庆幸
期刊
能够享誉世界的船,每一艘都有其动人的故事,船模设计师将巨大的船只复刻在画纸上,按比例缩小,造船师用木材将其再现,完美的船底弧度、逼真的雕梁画栋、严谨的内部结构,鬼斧神工般的技艺将船的精华传递给了每一位看船的人。船文化展现了人类发展的变迁,人们在看船,同时也是在看人类的文明史。  就算放至全国而言,船模的圈子也是小得可怜,做到如此逼真级别的,那就更少了。船天然被打上男性标签,造船和卖船的也多为男性,
期刊
在现如今的中国,虽然尺度大开,但谈情趣用品和谈性一样,都会被封上“很黄很暴力”的标签,在避孕套已经光明正大的步入超市,成为了生活必需品之时,情趣用品还只能是人们遮遮掩掩只意会不言传的禁区。满大街的情趣用品店造成虚假繁荣的假象,实则门可罗雀,生意萧条。纵使如此,也并不表示情趣用品没有市场,人们更加乐意在虚拟网络电子商务的另一端,大胆的拍下一件又一件情趣用品。  梁菊梅身材娇小,眉目清秀,带着很传统的
期刊
应和着园子背后教堂隐约传出的钢琴和诗班的歌声背景,半亩园主马宏坐在自家院中,一边细品茶香,一边畅谈关于他的半亩园摄影艺术中心的构想,“在过去两年的发展和调整中,我今年开始着手新目标的推进,”马宏说,“半亩园摄影艺术中心,这是我构思已久的一个全新的收藏理念。”    当艺术遇上收藏  马宏喜欢收藏,也喜欢摄影。半亩园艺术中心开在昙华林里,园子不算大,但园内格局别有洞天,各种画作、摄影和雕塑错落摆设,
期刊
现代家具已不单纯是简单的日用消费品,家具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是现代人类生活中调剂居住环境的艺术品,是融艺术与实用于一体的全新消费品。同时也是直接影响到室内陈设艺术效果和现代居室文化品位的重要元素。  在大多数靠着贴牌生产的沿海家具加工企业被金融危机淘汰之后,少数家具生产品牌走上原创设计之路,标卓是其中之一,以黑白为主要的设计元素,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黑白两色透露出时尚、简约
期刊
古玩又可称“文玩”——从名称上可见,古玩收藏群体总是和文人脱离不了干系的。在书房中,相关文房四宝的文人用具则成为他们最不可或缺的玩物。在这些文房用品的演进发展史中,其特征功能从实用发展为装饰,材质日趋多样和名贵珍稀,形制也日趋精美,从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古人所特有的书房文化。其中,相当一部分文房用品发展成为令人爱不释手的精致玩物。    1 清乾隆兽面纹玉香薰,1736-1795年  为书房中的陈设
期刊
要穿越祁连山脉、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这四大山脉,最高要翻过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还要经过青海湖、茶卡盐湖、纳木措、柴达木盆地、藏北草原和野生动物的家园——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蓝天、白云做伴,雪山列队相迎。通向圣地西藏的天地是如此的宽阔、蜿蜒的路犹如通向天边。  自驾车穿越世界屋脊去西藏,最重要的是感受这个过程。在近2000公里的行程里,大约有1000公里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