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艺术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7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从事的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而我从事的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如果我能够掌握这种艺术,那我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情绪.我认为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能够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教师就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教学艺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影响,本人谈一些比较肤浅的看法.1生动风趣地组织教学,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概念、规律较多,而且有些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比如:我在讲到要求学生通过近视眼和远视眼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的位置来辨别哪个是近视眼哪个是远视眼时,我要求学生用“前近后远”这四个字去记忆,还有讲到家庭电路的三脚插座的连线时,要求同学们用“左零右火上地”这六个字来进行连线.这样,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喜欢钻,自主地探索知识奥妙,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从而唤起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书本毕竟是在有限的纸张上写无限的知识,更不可能在有限的纸张上举无限的事例.所以在讲解上,可以不必满足于书本现成的例子,如:讲相对运动,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的子弹的真实故事;讲音色,解释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闻其声而知其人”的道理;讲光的折射,引用毛主席诗词名句:“鱼翔浅底”来例证.这样做,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使课堂气氛活跃,知识信息传递轻松愉快.2通过实验,再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特别在学生上物理课的第一节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上初二的第一堂课时,我会准备几个漏斗和乒乓球,先让学生自己来做一做如何在倒置的漏斗里的乒乓球不掉下来,会做的同学中大多数是用嘴吸的,这时我就告诉他们还有一种方法,学生觉得很奇怪,认为老师在说谎,我就立刻用嘴对着漏斗用力的吹.学生这时就会在头脑里想“为什么二个不同的动作却能产生相同的效果呢?”通过实验产生的现象,学生觉得物理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在他们的头脑里就会有“为什么,怎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原理是什么?课后自己也会去自己动手做做,会不会成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上完第一节物理课就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有学生朝气蓬勃,爱动性强,好奇心盛,实验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既动手,又动脑,不仅要想是什么?还要想为什么,特别是实验设计,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为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会得到迅速全面的发展.对于物理教师来讲,除学生实验必须全部做以外,还应想方设法自制教具,改造实验,把演示实验尽可能多地变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一些,使其手之所演,目之所视,耳之所听,鼻之所嗅,心之所想融为一体.这样做,一来可加深理解,二来可增强记忆,三来可提高兴趣.所以在教具和学具上,可以不必满足于实验室的设备,由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讲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时,我就用教室里现成的笤帚柄和长绳(要求较光滑点),将长绳绕在笤帚柄上几圈,让三个同学用力的拉,其中绳的末端让一个力量较小的女生来拉,要求二位大男生用力将二把笤帚柄拉开.但同学们看到的现象是:二位男生已经很用力了,但都未能拉开,而女生还是很轻松.如讲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我让学生找来细线和小球,每人自制一个单摆观察它的运动.在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时,为了使学生得到切身体会,课前先让学生自制小压力桌,老师还在桌上放置一些器材,例如:一些砝码、矿泉水瓶、沙槽、木板、充了气的气球、铅笔等等,实验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在自制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做些小实验.如讲“静摩擦”时,我用“筷子提米”小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做法是:把一玻璃杯装满米,用一根筷子插入米中,让玻璃杯在桌面上轻微震动以使米结识,然后手握筷子竖直向上提起,此时杯子连同米被一起提起来.这个小实验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既动手又动脑,还让学生体会到发现知识、驾驭知识的快乐,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欲的刺激物.3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我曾经有幸听了外市的二位优秀的教学新秀上的《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她俩的课让我记忆犹新,二位的亮点在教师教态和蔼,有亲和力,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不忘做一位激情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探求欲、表现欲旺盛,师生之间气氛融洽,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发展.其中一位老师的引入不同于其它课的引入,其他教师都是以书本上如何使一个灯或二个灯亮起来而直接引入的,而这位教师是以我市的夜景而引入,而且也先赞美美丽的夜景,让上课的学生听到外市来的老师赞美了自己的家乡,心里美滋滋的,这让同学们对上课的老师产生一种尊重,这样也有利于整个课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另一位老师在整个课堂中不停地对答对问题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最后还对个别同学颁发了最佳动手能力奖,最佳语言表达能力奖等等,虽然在颁奖时有的同学还有点不好意思,但他们的心里也挺自豪的,同学们也投去了羡慕的眼光.从教十几年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的教态是很重要的,一颦一笑都牵动着学生的心.教师的态度和蔼、举止大方,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敬重、亲切之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如果老师老是板着面孔说教,使人望而生畏,不管你讲得如何“精彩”,其教学效果都不会很理想.这正如欣赏演员唱歌一样,不管你歌声如何优美,人们总还得看你的表情是否丰富.如今,外交上有“微笑外交”,教学上也有人提倡“微笑教学”.的确,面带三分笑,能使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愁眉苦脸或怒形于色,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心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通过听了这几节课后再进行比较明显富有激情的课可以让课堂充满亲和力,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影响更深,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4教育学生课后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物理学中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的季节里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时,为什么头发会跟随梳子舞动起来?通过引导,学生还会发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从而激发他们自己去动脑去思考,让他们学会用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去解答.总之,一节课成功的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揭示科学美、促进学生发展等整体上把握,体现各种艺术因素的综合作用.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还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让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必将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等为主的课程,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它对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它以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为知识背景,通过学科参透及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开展以学生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教材中,对狭义相对论两个假说有较为简单的讲解,对时间和空间相对性进行了一定讨论,并给出了表达式,还给出了相对论的速度公式、相对论质量的计算式.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这些关系式的导出不了解,经常问老师,笔者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理解能力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摸索,掌握了较为简单的相对论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选修3-4
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低效的问题,以过程取向写作教学理论为依据,探索了基于过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写作课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2012年5月第1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大致是这样编写的:先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有关;在“设计实验”环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提醒学生可以按照编者的提示进行实验;
平抛运动是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去理解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好的帮助.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且有水平初速度,故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水平方向只有初速度而不受力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是自由落体运动.  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可知:下落时间只取决于竖直高度,与水平速度无关.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vx=v0, sx=v0t,  竖直方向为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学的目的是塑造人.物理教学只是众多教学中的一种,它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改革下物理课堂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活跃了……但也有不少课堂仅是形式上的改变,学生并未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思维空间并未能真正打开.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体会.1准备策略:精心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质量如何,首先取决于备课质量.新课程理念认
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在起始阶段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明确课题和任务.教学过程中需要“先行组织者”架设一道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内容的桥梁,降低学习难度、实现知识间的迁移.教师运用适当的新课导入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感反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下面将常见的几种教学导入策略集中应用于《惯性》中,易于比较和思考.  1温故引新导入策略  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复习前一节或原来学过的
◆英语中指示代词有:this, that, these, those等。this(这个)和these(这些)一般指较近的人或事物; that(那个)和those(那些)一般指较远的人或事物。试比较:  This is my friend. 这是我朋友。  That is my brother. 那是我弟弟。  This is a bike and that is a bus. 这是自行车,那是公共
课程改革的今天,许多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脱颖而出,名震一方.一些专家和学者也在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新方法.在日趋成熟的课程改革的今天,专家和学者不失时机的提出高效课堂新理念.今天,在基础教育领域高效课堂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门话题.许多学校的管理者也到处参观、考查、学习、取经,回来后践行着高效课堂理念、诠释着自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但是两年以来,人们反思一下,很多的所谓“高效课堂”只是形
机械波是介质中无数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动时某一时刻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集体的对外形象,它是以“形”的模式展现给我们,并且不断地向外传递这种“形”和能量.这种宏观上的“形”和微观上的“振动”是我们解决机械波问题的关键.下面我仅就机械波这一章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1特殊的研究对象——波形  波形是机械波中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对象,它一方面具有周期性,另一方面具有在均匀介质中做匀速运动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