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惯性》为例谈中学物理教学导入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h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在起始阶段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明确课题和任务.教学过程中需要“先行组织者”架设一道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内容的桥梁,降低学习难度、实现知识间的迁移.教师运用适当的新课导入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感反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下面将常见的几种教学导入策略集中应用于《惯性》中,易于比较和思考.
  1温故引新导入策略
  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复习前一节或原来学过的内容,导入新知识的方法.其优点是巩固旧的知识,淡化新知识的陌生感,串联知识并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复习旧知识可根据时间远近分别采取陈述提示和提问的方式进行.强调新旧知识的关联性,并精心设计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有层次的一系列问题,此时学生处于准备回答问题的心理状态中,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明白这堂课的任务和重点,有目标的去听课.
  温故(动画)将相同的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观察小车分别在棉布、木板、玻璃板三种接触面上的运动,并思考.①为什么小车运动的远近不同?②对实验进行科学推理能得出什么结论?③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④说明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
  引新(实验)施加一个短暂的推力使静止的小车运动;将网球抛给学生.①小车和网球在失去动力后,还能运动的原因是什么?②原来静止的物体有类似的性质吗?(实验)小车突然运动,立在车上的木块向后倾倒.③这和我们生活当中什么场景相似?④向后倾倒的原因是什么?总结并提出惯性.
  2实验导入策略
  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学生通过思考实验中的现象和结果,产生求知欲望的方法.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生在实验获得兴趣和好奇心,并在思考中解决问题.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学生可以参与的,有趣的或出乎意料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启发的同时自然的导入新课.
  将6个象棋子叠成一束,当用尺子迅速击打最下方的一个棋子时,上方棋子为什么能维持在原有位置上?放在小车上的木块随着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而突然停止时,木块为什么会滑出小车?安装在滑块上的弹簧枪可以竖直向上发射小球,随滑块在气垫导轨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向上发射一枚小球,小球为什么仍可以落在向前运动的滑块上?
  3生活情境导入策略
  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渲染课堂气氛,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把生活情境搬入课堂,抓住学生注意力,并且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还能培养平时观察生活的习惯,在生活中能够体会到物理的存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根据教学内容,寻找和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在相互参与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设想这样的情境:大家都坐在一辆公交车上,我是司机(假装面向黑板开车).同学们想一想,正在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大家的身体有什么动作?别着急,待会我发出刹车的声音“哧”,同学们可以稍微夸张一点,把这个动作表演出来.我开车了,同学们坐好,汽车正在向前行驶,刹车“哧”.同学们表演的很好,那想想看,刹车过程中为什么我们的身体有这种动作?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惯性.
  在物理课上还可以用短剧、小品来进行情境的创设,这样更多的同学可以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也有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4故事导入策略
  讲述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故事,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兴趣的方法.其魅力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收到激发兴趣,唤醒求知欲;引起注意,进入学习状态;揭示课题,自然导入新课;联络感情,拉近师生关系等效果.选择或创造故事时要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兼备简洁、直观和有趣的特点.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和神态讲述故事,做到寓教于乐.
  有一天,某油库发生火灾,消防队火速赶往现场,但因火势太过猛烈,消防队员根本无法接近,更别说扑灭大火了. 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消防队队长驾驶着消防车飞驰而来,丝毫没有减速,只见他纵身一跃跳下了车,而消防车则“奋不顾身”地冲进了火场.火势好像听从指挥一般,统一倒向车前进的方向.这时,其他消防队员立即上前,将大火扑灭.油库老板为表感谢,给予该消防队10万元现金奖励.记者问消防队队长:“此次灭火成功,你认为最应该感谢谁?”同学们替他回答一下,最应该感谢谁?他的回答是:“刹车片,我把油门加到最大,只为尽快赶到现场,可谁知道刹车失灵了,我只能跳车.”
  5悬念导入策略
  通过制造与新课密切联系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在疑问中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在学生产生探索和认识新知识的内在需要后,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学生,学生将在“渴望知道”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新课的学习.设置的悬念要针对本节课的焦点问题,并且贴近生产、生活的实际,学生在学习新课知识后,能自己解开悬念,获得成就感.
  有一艘小船在平静的海上匀速航行,海内有凶恶的大鲨鱼,一个人站在船尾用力的竖直往上跳(教师动作示范),问此人是落入水中还是落回原起跳点?多数学生判断此人将落入水中,并担心此人的生命安全.教师话锋一转,要想知道具体的结果,就要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惯性.
  新课导入的策略还有很多,如游戏导入、开门见山导入、设疑导入,诗词谚语导入等.在教学中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或综合使用适当的导入策略,经常变换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还在讨论3D电影吗?那你可out了。上海世博会多座场馆都将向游客播放环幕电影,站在圆形观众厅的中央区域,被四周环绕的广阔画面所包围,再加上与影片内容相一致的全方位立体声效果的配合,能产生极强的身临其境感。  请看相关报道:  Eight projectors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pavilion will create a 360-degree audio-visu
教材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纽带.数学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是物理学科学习的基础,化学与物理同为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但现行数学教材有些知识滞后、同一知识在物理、化学学科的进度、表述不同等对物理教学有诸多不利影响.初中生物、地理学科对物理教学影响不大,本文不涉及.下面就笔者所在地使用沪粤版物理和人教版数学、化学教材的教学现状,谈谈对物理教学的影
许多学生都觉得高中物理课程很难学,许多物理问题太过复杂,这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物理知识间的内在规律,解题时所使用的方法不准确.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寻找规律 研究方法——高中物理复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1力学专题的复习  力学问题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基础部分.物理知识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体系中,无论是后面学生们学到的运动问题,还是电学中的各种粒子的运动分析,这些
(A)    Can You Tell Me? (你能告诉我吗?)  A father asks his son, “How many letters are there in the Alphabet(字母表)?” “I don’t know,” says his son. His father says, “You don’t know? You are in school for many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等为主的课程,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它对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它以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为知识背景,通过学科参透及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开展以学生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教材中,对狭义相对论两个假说有较为简单的讲解,对时间和空间相对性进行了一定讨论,并给出了表达式,还给出了相对论的速度公式、相对论质量的计算式.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这些关系式的导出不了解,经常问老师,笔者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理解能力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摸索,掌握了较为简单的相对论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选修3-4
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低效的问题,以过程取向写作教学理论为依据,探索了基于过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写作课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2012年5月第1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大致是这样编写的:先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有关;在“设计实验”环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提醒学生可以按照编者的提示进行实验;
平抛运动是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去理解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好的帮助.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且有水平初速度,故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水平方向只有初速度而不受力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是自由落体运动.  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可知:下落时间只取决于竖直高度,与水平速度无关.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vx=v0, sx=v0t,  竖直方向为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学的目的是塑造人.物理教学只是众多教学中的一种,它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改革下物理课堂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活跃了……但也有不少课堂仅是形式上的改变,学生并未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思维空间并未能真正打开.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体会.1准备策略:精心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质量如何,首先取决于备课质量.新课程理念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