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编本教材的特点教好“会认”的字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课标在“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然而,在我听过的所有低年级的课中,难寻落实这一“教学建议”的课例。教学时,总是“认”“写”不分,一种学法(“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一个模式。
  一、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的构形,要么提示字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要么既提示字义又提示字音(当然,表义也只表示笼统的意义类,如,“阝”在左与山有关,在右与地区、城镇有关,“彳”与街道有关。要了解更具体的意思,还必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而表音更复杂一些,汉字古今读音变化比较大,如,“语”是形声字,“吾”表音,但是,“语”与“吾”的读音相去甚远——怎么是形声字呢?其实,“吾”上古拟音读yú,只不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因此,我总结了一句口诀:形旁表义基本不变,声旁表音还须查字典)。如果了解了汉字的构形规律,识字(包括写字)就变得简单而有趣了。
  怎样记住一个字,涉及这个字的三个方面:一是记住字音——读得出;二是记住字义——读得懂;三是记住字形——写得对(用得上)。这三个方面都记住,才是真正的识字。然而,识字最基本的是字音读得出,最难的是字形写得对(用得上)。汉字的形、音、义,大多数都由汉字(通过字形)自己告诉你——如果你了解汉字构形规律的话。
  那么,教师教学生识字,“教”什么呢?主要教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形规律,并运用汉字规律识字。若如此,学生就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会认”的字,在课文后双线格中,“会写”的字在田字格中(自读课文不编排“会写”字)。这两类字,教学要求是不一样的:“会认”的,重点解决字音问题——读得出;“会写”的,则要解决形、音、义的问题——认得出、读得懂、写得对(用得上)。具体地说,(1)数量上,会认的字多,会写的字少(“多认少写”)。(2)功能(或目标)上,会认的字只要“读得出”字音就可以,以便正确地朗读课文;会写的字,还要了解意思(当然有一部分的汉字意思不需要教)、写得对(用得上)。(3)难度上,会认容易会写难。因此,会认的字基本不考虑笔画、结构等问题;会写的字一般是从独体字到合体字、从笔画少到笔画多,等等。会写的字,先编排课标《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字,再向2500个常用字进发。
  这两类字,数量不同、目标不同、难易程度不同,毫无疑问,教学方法、训练时间就必须不同。
  可现实是,(1)基本看不出这种不同;(2)基本不讲究方法(简单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组词”,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基本如此);(3)容易的(要求“会认”的)教学时间多—— 一上来就是“你怎么记住这些字”,困难的(要求“会写”的)教学时间反而少(大多数在课后机械抄写);(4)多集中在上课之初(或第一课时)平均用力地教“怎么记住”。
  二、改进“会认”字教学之策
  (一)用好统编教科书的语文要素
  统编教科书的语文要素,在学生开始认字时,就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具体地说,一年级先后编排了8种识字方法:(1)根据“心理词典”(心理词典是保存在人脑中的一部词典,储存了大量的词条,每个词条又包括词的写法、语音以及词义等各种知识)听读识字,如识字1“天地人 你我他”;(2)根据汉字构形特点——象形字识字,如识字4“日月水火”;(3)根据汉字构形特点——会意字识字,如识字9“日月明”;(4)汉语拼音识字,即便是漢语拼音单元,也都编排了儿歌韵语等语言环境;(5)根据图画识字,如《小蜗牛》;(6)联系上下文识字(词),如《要下雨了》;(7)查字典(音序法。部首检字法、难字检字法编排在二年级上册)识字;(8)根据汉字构形特点——形声字识字(根据字形特点猜字音和字义),如《咕咚》《小壁虎借尾巴》。这8种方法,其实是6种,因为“根据汉字构形特点”(即2、3、8)只是一种方法,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如果教学能够落实语文要素,按照教科书编排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地训练的话,学生到了二年级,就不应该有“生字”一说了——不会认的字、不了解意思的字、不会写的字,先根据汉字的构形特点去“猜”,根据上下文去“猜”,然后查字典印证——这就是独立识字能力。
  而汉字的形、音、义中,最难掌握的是“字形”(写得对,尤其是在语言运用中写得对)。研究表明,先解决了字的读音,又了解了意思,再来解决字形就容易了(理解记忆)。此其一。其二,每课要求会写的字总是本课要求会认的或以前认过的(温故知新)。其三,要求会写的字比较少。
  (二)以《青蛙写诗》为例,反思“会认”字的教学改进
  《青蛙写诗》是一年级上册第7课,课后编排了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含两个新偏旁)和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占“会认字”的三分之一左右):
  新偏旁:冖 灬
  我会认:写 诗 点 要 过 给 当 串 们 以 成
  我会写:下 个 雨 们
  这11个“会认”的字和4个“会写”的字,怎么教(什么时候教、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什么时候教?读课文之前教。之所以是“生字”,是因为学生不认得——叫不出名。这是“生字”的逻辑前提。这么多的字读不出,怎么读得了课文?阅读能力的逻辑起点是“字词的感知”,字词的感知即“认得”——叫得出名。每个形符都“叫得出名”才能读课文。紧接着就要思考,这11个生字都是“生”的吗?都叫不出名吗?
  2.怎么教?首先,让学生自己认(有些可能是学生已经认得的,不认得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努力认得),同桌互相教。其次,教师重点教、有方法地教,教有规律的,教易错易混的,教学生自己掌握不了的,教要求“会写”的,等等。   这11个生字,哪几个要教呢?
  (1)“写”和“点”要教,因为这两个字带出新偏旁“冖”和“灬”。第一次出现的新偏旁不但要教,而且要教得正确、正确地教。
  先说“写”的教学。“写”字学生应该很熟悉,自上一年级以来,几乎天天都听到这个名字:写字、写作业、抄写,等等,但是,“冖”却是陌生的,它名称叫秃宝盖,读作mì,是覆盖的意思。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回忆与它长得最像的偏旁“宀”(宝盖,读作mián,第5课《影子》中学过),跟房屋有关,学过的字有:字、家。第8课《雨点儿》紧接着会学新偏旁(穴宝盖,读作xué)。备课、教学要树立整体观,注意前后联系,温故知新。
  再说“点”的教学。“点”的读音也不陌生,学生经常接触,但是,在此课中,“雨点儿”是儿化音,就有点难了(这里如果教得好,第8课《雨点儿》就轻松了。当然,这一课学不到位,下一课还可以复习巩固),非认真教不可。教的最好方法,就是“跟我学”。此其一。其二,新偏旁“灬”(四点底),表示烈火的意思。那么,“点”为什么跟烈火有关呢?(如果一年级的学生会这样问问题,就太好了。)可以做必要的“溯源”——呈现“点”的繁体字形“點”(小黑也。黑就跟火有关了),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更学到汉字知识:“灬”表示烈火。由“灬”构成的字让学生举例:黑(《影子》一课学过)、照、煮、热,等等,都跟火有关。如此教对一个而知一串——这就是汉字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
  如邙心睿老师执教《雨点儿》。邙老师板书课题,写“雨”字时说“‘雨’字有四个点儿”,写“点”字时又说“‘点’字也有四个点儿”。这个提醒很好,可惜离科学地教学仅差一步。如果教师补上一句(或问学生):“这两个字的四个点儿表示的意思却完全不同,‘雨’的四点儿表示雨点儿、‘点’的四点儿表示火苗儿,所以它们的写法也不同。”这就是汉字学与教学法的完美结合,是科学识字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了。
  当学生学习“燕”字(在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中)时,又一次接触“灬”,但此“灬”非彼“灬”,它表示燕子的尾巴,是动物尾巴的象形。这一類字有鱼、鸟、马,等等,只不过这些字的“灬”简化为“一”(“燕”“焉”两个字的“灬”未简化为“一”,应该属于“漏网之鱼”)。还有“杰”字,只是,汉字学家们至今没有研究清楚这个字为何从木从灬,所以,根据字符不能表音也不能表意是“记号”的规范,目前定“杰”字为“合体记号字”。
  (2)“以”要教,因为这个字最容易混淆。怎么教?把它放在具体语境中一组一组地教。如,第一组:以,以前、以后(这两个词在课后练习“读一读”中,整合进来教学);第二组:以,可以、所以。还可以设计课堂练习“选词填空”。
  可以 所以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
  当省略号。”
  因为青蛙写诗时用上了标点符号, 读起来很好听。
  (3)“们”要教,因为它是形声字。“门”提示了它的读音(“门”是一年级上册第2课《小小的船》中新学的偏旁),而且,“们”是固定轻声,不好读,又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门”与“们”在读音上的相同点,渗透形声字知识,然后用“们”组词:我们、你们、他们、人们。引导学生发现“们”与“人”有关(“亻”是一年级上册识字8《小书包》中学过的新偏旁),以及“们”跟在“我”“你”“他”“人”后面组成的词都表示多个、一群的意思。
  在“会认”字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说“你是怎么记住的”“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应该是“记住”字音——指导学生根据字形来“记住”字音,只适合典型的形声字。其他字怎么“记住”读音呢?一是充分利用“心理词典”;二是充分发挥小学生“整体记忆”强的特点,让字在不同语境中高频率复现,便记住了;三是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读准、记住字音。
  3.教到什么程度?偏旁、构形能明显提示字音或字义的字、容易读错写错的字,一定要认真地教——教得正确、科学地教,如前面列举的“写、点、以、们”。其他7个会认字,经学生自己认、同桌互助认,就尽快地进入课文朗读。在朗读中巩固,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点拨一二即可,无须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更无须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住”。
  如果在“会认”字教学环节花太多时间(有的教师还在这个环节安排写字练习),平均使力,面面俱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和精力朗读课文、阅读思考呢?
  毕竟,识字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阅读、表达和思考。之所以“多认少写”“先认后写”,其目的是快速进入阅读、表达和思考,在此过程中培育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  《日月潭》结构清晰、景美情濃,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令人读来心驰神往。教学时宜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可以借助课后问题“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儿,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优美词句,运用图像化策略,在朗读中展开想象,领略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完成KW
复习目标:  1.基于学情,根据课前自主阅读练习《七月的天山》得分率统计图表,运用本单元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尝试解读,由此拓展练习《五月的青岛》(老舍),跟进检测复习效率。  2.聚焦“交流平台”中“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学法,在回顾本册写景类文章基础上,联系五年级上册写景类文章,在比较中进一步发现写景类文本独特的写法。  3.结合“语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背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十八个基本要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一是通过语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铺”字;运用借助近义词、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明朗”“熨帖”“凌乱”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体会水泥道的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8自然段,读出落叶和水泥道的美及作者愉悦的心情,体会作者对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4.懂得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增强发现美的意识。  教學过程:  
王勇燕老师在教学《白鹅》一课时,围绕“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单元教学目标,聚焦作家的“漫画式表达”,引导学生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感受作家的语言趣味,为单元要素的渐进落实打下了基础,也为学生习作“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打开了思路。  一、引入漫画特点,初识语言风格  丰子恺先生是散文家、漫画大师。他的散文与漫画风格,神韵极为相似。在《绘画与文学·文学的写生》中,他指
偶然间瞥见英国克莱儿·麦克福尔的著作《摆渡人》,封面顶部题着一行字:“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这句话如磁石般吸引了我,就像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力,令我忍不住伸手要去翻阅它。  书的封面设计显得神秘,蓝紫色彩的云影天光间,堆积着沉沉铅灰色的流云,簇簇金色的光线穿透过厚实的乌云层投射到一片平坦而静谧的湖面,湖水被染成了金黄,就这样在似有似无的波光粼粼的晃动中,整片的金黄明亮向远处蔓延;色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标对词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是: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词语教学,应从学科本位出发,引导学生在词、句、段、篇之间深入浅出、自由穿梭,探寻语言文字的魅力,促进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一、词与词联动  语言是横向的组合关系和纵向的聚合关系的合成。文本中的词语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关注词语与词
摘 要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问题是整个学习活动的起点和核心要素,其设计的好坏对学习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结合大量实例探讨了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设计问题。  关键词 PBL;问题;设计;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6)12-0023-02  Research of Problem Design in Problem-based Lear
近日,我有幸到作文教学名师吴勇老师所在学校——南京市上元小学,听了四节习作训练微课,分别是三年级“特征组合写样子”、四年级“中心发散写具体”、五年级“捕捉动作写事情”以及六年级“曲折写故事”。每节课时长不超过30分钟,内容聚焦于一个训练点,属于微格习作训练课。四节课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主题突出,切口微格;选材灵活,趣学有格;指导精细,引导入格;自由练写,自然升格。  一、主题突出,切口微格  综观当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字理识字、扩词等多种方式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讲、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着两个小伙伴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