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建构,指向表达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目标:
  1.基于学情,根据课前自主阅读练习《七月的天山》得分率统计图表,运用本单元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尝试解读,由此拓展练习《五月的青岛》(老舍),跟进检测复习效率。
  2.聚焦“交流平台”中“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学法,在回顾本册写景类文章基础上,联系五年级上册写景类文章,在比较中进一步发现写景类文本独特的写法。
  3.结合“语句段运用”选择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写话,并联系单元“口语交际”要求尝试小组合作讲解,展开全班评价,将阅读与表达整体贯通,指向表达。
  复习重点:联系并回顾统编本五年级上、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巩固“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学法。
  复习难点:
  结合“语句段运用”选择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写话,并联系单元“口语交际”要求尝试讲解。
  复习准备:
  《七月的天山》自主阅读练习得分率统计图表;统编本五年级上、下册教科书。
  复习过程:
  一、呈现数据,聚焦重点
  1.读统计图(见图1),谈发现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自主完成了《七月的天山》阅读练习,这是根据同学们练习情况做的每一题得分率统计图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尝试从图文结合中发现有效信息。请你们运用这样的阅读方法读这张统计图表,说说你的发现。
  2.聚焦问题,回顾学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学法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节课一起来进一步复习。
  二、单元导航,巩固学法
  1.预学反馈,导入主题
  就《七月的天山》学情分析中得分率最低的题,聚焦动词评析动态描写。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这句话的带点部分写得真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顾单元,巩固学法
  (1)呈现“交流平台”,回顾学法。
  师:我们感受到作者抓住动态和静态描写来表现特点的方法很有魅力。这样的描写方法正是第七单元篇章页中明确的学法,“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对此做了进一步具体说明,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用关键词板书学法:
  (2)聚焦“词句段运用”,体会表达。
  师:同学们,“词句段运用”第
  二部分内容中的两处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同桌间有感情朗读,相互说说它们表达上的特点。
  (3)前后勾连,快速批注。
  师:同学们,还记得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的学法吗?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当时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受了景物特点,而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对这样的学法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五年级上册和下册的语文书,快速浏览两个第七单元课文,选择其中特别有感受的动态和静态描写语句画下来,并将喜欢的理由用批注的方法写下来,同学们还可以前后联系比较,发现这两个单元描写上的特点。10分钟后我们一起交流。
  三、学法迁移,表达运用
  1.聚焦“词句段运用”,明确要求
  师:一起读读“词句段运用”中的要求。放学后的校园、群鸟飞过湖面、火车进站这三个情景,你会选择哪一个?照样子说一说。
  2.分层习作,迁移学法
  (1)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要求,进一步交流。
  师:读完要求,请同学们从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写,得一颗星;如果能自己想象情景写出景物的动态或静态,得两颗星。自己试着说说,然后“小试牛刀”一下。
  从以下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写一写,表现景物的动、静之美。
  
  我想象一个情景_______________来写一写,表现景物的动、静之美。
  
  (2)聚焦动、静态描写,交流评价习作。
  3.联系“口语交际”,小组合作讲解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选择的情景,自由组成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根据“口语交际”中的讲解要求,试着将自己的习作根据组内同学的建议做出修改,并做好向全班讲解的准备。
  讲解评价标准:
  按照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楚。★
  抓住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寫表现景物的特点。★
  语气、语速恰当,加上动作、表情辅助讲解。★
  四、拓展练习,生成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围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这一学法展开复习。课后,我们自主练习《五月的青岛》,就“读第1自然段,圈出作者描写花草的动词。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段还从花草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展开描写,展示了一幅静态的春景图”这道题练习情况生成统计图,再一起来看看复习的效果。
  (设计意图:除了复习内容上的贯通,笔者认为复习效果的前后比较可以生成重要的评价。以统计图的形式展开的学情评价,在充分体现学习的自我建构水平的同时,更有效地呈现出复习课的作用。语文教学需要感性,更需要理性而科学的分析,从而真正体现“思维课堂”的实质。)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高银巷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2013年的秋天,梁琳来我的工作室挂职。见到她,我劈头就问:“你们学校的那棵老银杏怎样了?”谁知话音未落,她的眼圈就红了。  我前后三次去过梁琳的学校,那时,她还在钱塘小学教书。每次去,梁琳一定陪我看那棵老银杏。她知道我喜欢树,尤其是上了年岁的树。我跟她说起过,老树都有灵气。用心抚一抚,或者抱一抱,人的心就会静下来。  第三次去,梁琳告诉我,老银杏病了,怕是不久于人世了。说着,她哽咽起来。  我默
时间会让一切染上神秘色彩吧?要不,童话为什么总是以“很久很久以前”“从前”“古时候”“那时候”这些词开头呢?我童年时候的事,在孩子们眼里也应该神秘,并值得期待吧。因此,和孩子们说话,常以“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为开头。  教室讲台上经常有一支支完好无损的铅笔,却从来找不到失主。于是,我說:“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会做一样手工——竹管铅笔套。铅笔用得只剩一小段,手已经没有办法握住它,依然舍不得丢。怎
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认为,“纸的背面”就是文字背后的秘密。发现“文字背后的秘密”,这是语文教师的第一本领。  如何发现“文字背后的秘密”?  方法一:发现文字背后的矛盾。  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纸面上的话”非常好理解,那就是“诗人看到月亮落下去了,听到乌鸦发出凄凉的叫声,天上布满
教学目标:  1.整体回顾故事内容,梳理并分享爱丽丝在奇境中漫游的历程,发现爱丽丝在奇境中的变化,交流奇境中荒诞的人物和情节。  2.链接补充资料,对比感知荒诞文字背后映射的社会现实。聚焦爱丽丝在奇境中的变化,思辨变化中愛丽丝的成长,体会荒诞文学中的智慧。  3.延伸补充,积累阅读同类型文本的方法,激发阅读荒诞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交流奇境中荒诞的人物和情节,链接补充资料,对比感知荒诞文
近日,我在《读者》上看到约翰·鲍威尔(美)的一篇哲理小故事《欣赏他们的独特性》。这篇文章不长,但很值得回味——  有一次,一位睿智的老师给一群热心的年轻学生讲课。  他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出去找一朵不引人注意的小花,然后花时间,认真仔细地研究这朵花。  他说:“用放大镜,研究花瓣精妙的纹理,注意找出细微的差别,还有颜色和形状,再把花瓣慢慢翻过来,观察它们的对称性。”  回到班里,老师向学生们道
教学目标:  1.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编写神奇、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  2.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方法写具体,将情节写得一波三折,注意描绘人物的心情变化。  3.修改自己的习作,使其困境更惊险,求生更神奇,过程更曲折,心情起伏更大。  教学重点:  把遇到的困境、求生方法写具体。  教学准备:  探险计划单;招募探险队员的快闪视频;充满神奇、惊险剧情的探险视频。  教学过程:  板块一:感知“探险”
当下,时常看到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测试中获得接近满分的高分,不排除学生个人语文素养比较高,自然而然能取得优异拔尖的成绩。但当较大面积、较频繁的高分出现时,语文教师还是应保持清醒。确实有部分学生的语文真实能力与相关高分并不相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还有不少有待改进之处。目前,在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测试中,尚存在一些“高分泡沫”现象,显露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重阅读,轻写作  阅读的重要性无需重申,
一、字义辨析的理性分析  何克抗教授在《语觉论》中谈到:“儿童具有先天性的语音感知和语义分析的功能。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约)6岁,对于母语学习来说,并非还无准备,而是已经具有相当强大的基础。”据调查,学龄前的儿童已经掌握了3500个以上的口头词汇,只是对与音相对应的字还不能一一辨认而已。  他还这样写道:“阅读过程的心理加工分成文字感知、文字辨析、单词识别、语块生成和语义辨识五个环节。文字感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在交谈中能尊重同学,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的谈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宋代朱熹有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一定涌现出不少描写春天的词语,
文本解读  《日月潭》结构清晰、景美情濃,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令人读来心驰神往。教学时宜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可以借助课后问题“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儿,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优美词句,运用图像化策略,在朗读中展开想象,领略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完成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