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要抓住体育课中的关键事件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15950225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事件”具有典型性和主观性的特征。所谓典型性,是说“关键事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反思的价值。而主观性指的是教师的主观判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兴趣偏好来判断哪些事件具有意义、对教学研究具有促进作用。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是教师自己创造了“关键事件”。因此,笔者非常注重通过“抓住体育课中的关键事件”来进行课后的反思与提升。
  一、课后及时“勾事”
  所谓“勾事”,就是通过回忆的方式,勾勒“关键”事件发生的过程与结果。
  1. 确立“关键事件”,自主“勾事”
  体育课上,会发生很多事件,上课教师必须在课后尽快确定好要选择的内容,接着回忆具体的发生过程与结果,逐一勾勒出来。关键事件的勾描要清晰、准确,以便重现所发生的“教育真相”,从而为实现从过去“实践现场”到现在“勾事叙述——现场研究”的转变奠基。
  2. 借助“他人”,勾勒“关键事件”
  有时候,上课教师很难把体育课中发生的详详细细地描述出来,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借助他人的力量进行“勾事”。首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的方式,课后通过一次次的倾听录音、观看录像来还原“关键事件”,便于后续反思。其次,可以请同事帮忙,让他(她)记录自己课中“关键事件”发生的过程,当然要提前提醒同事不要掺杂自己的感想,只是纯粹地记录事件,然后再补充自己在课堂中观察到的细节,让“关键事件”更真实。
  二、深入剖析“构理”
  在“勾事”的基础上,上课教师要深入分析,以便真正发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的策略,让自己今后的教育行为更符合学生的立场,使他们更健康、快乐、有效地成长。
  1. 透析“前因后果”
  一是思索发生了什么,既要思考“关键事件”发生的过程和背景,也要分析自己的现场感受与学生的现场感应。
  二是思考为什么会发生。通过剖析师生的具体细节,来探寻“关键事件”发生的前因有哪些(即导致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是什么)、教师和学生各自的关键点是什么、理性地看待与剖析这个“前因”如何“生成”现在这个结果。此时,最好不要急于剖析如何“去做”的问题,否则容易遮蔽透过这个“结果”探究出存在的各种“前因”。
  三是思虑发生后处理的过程。充分挖掘了“关键事件”的“前因”之后,就要针对师生在处理这个“关键事件”的具体作为进行透析,如发生后的结果如何、自己控制和把握的能力如何。然后,剖析合理处理的层面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
  2. 预设“改进方向”
  对“关键事件”的“前因后果”有了明确的把握之后,就要思考处理的最佳办法,如事后该如何“补救”才能顺应新情况、新变化和新规律。让自己在真实的现象里认识与把握学生的内在需求、行为表现和成长经验的联结点,以便“构理”出“关键事件”发生的规律及改进的现实意义,真正彰显课后反思的价值。
  三、回归课堂“沟通”
  对“关键事件”进行了“勾事”与“构理”之后,还需要让已把握的新走向通过实践来进行“沟”顺与“通”畅,这就需要根据实践的导向再次回归课堂检验。事实上,不容易再次重现曾经发生的那个“关键事件”,但教师可以通过已经进行的课后反思,在新的体育课堂中更好地导控新的“关键事件”。如,笔者曾经在雨后湿滑的塑胶场地进行弯道跑的教学,由于发生了两例学生摔倒的“关键事件”,不仅进行了瞬时的反思与现场的调整,课间十分钟还在脑海中勾勒了发生的过程与新的思考。接着的第二节课就在已经干透了的篮球场(平面塑胶)的三分线上进行弯道跑,这样就有了“摆脱强烈的离心力”的新的思考,结果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弯道跑的技术,合理地突破了重难点。围绕着这两个“关键事件”,笔者曾经写过两篇反思文章并正式发表。
  时常抓住体育课中可观察的“关键事件”进行课后反思,才会在以后的课堂中敏锐感应“关键事件”及进行现场的合理调整,才能抵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境界——“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参考文献:
  [1]杨玉东.教研要抓住教学中的关键事件[J].人民教育,2009:(1).
  [2]谌凤山.抓住叙事的局限于重构[J].教学月刊:中学版(杭州),2011.(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对模拟上课中教师如何做到详略得当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四点建议,旨在为模拟上课的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模拟上课; 详略得当;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1-0028-01  模拟上课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语言、肢体语言、动作示范、组织走位等,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虚拟的形式表达教师上课的全过
2014年10月,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又迎来了全国26个省区的136名小学体育骨干教师。10日,紧缺薄弱学科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在北京教育学院博士园开班,开班仪式由北京教育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建议”中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确定本地区水平一至水平四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标准。”作者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规定本地区体育教学内容范围和标准(以下简称“规定”)的意义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心得,不足之处还望谅解和指导。  一、规定有利于主管部门战略性安排和调整本地区教学内容结构  地方
摘 要:讲解示范是体育课堂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教学手段,也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从体育教学的过程出发,以讲解示范在各个教学阶段不同的要求为话题展开讨论,旨在化解体育课堂中教与学之间存在的矛盾。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阶段;讲解示范;运用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32-01  一、课前准备应做到:教材吃透、架
【编者按】:任何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应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即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教师的“教路”如果能尊重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就能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成学生的“学路”,达成学习者的学习目的。那么如何选择教学主线呢?编者认为这条主线应是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展开的,从基本的学情出发,选择适宜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与步骤,这样的教学才不会偏离体育教学的根本要求。本期所选登的五份
本文从体育教案收集窍门和使用妙招两个角度去思考体育教案的收集与使用,结合日常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教师应该有效利用教案资源,在高度模仿和吸收精华的基础上,深层次提炼,内化成
美丽的阿什河畔,绚烂的金龙山脚下,坐落着我国著名的滑雪之乡-金源故都阿城。这里每逢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为中小学冬季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自然条件。多年来,经
【编者按】:体育学习给大家的基本印象是从小学跑到大学,篮球从小学玩到大学,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本期选择的几篇基本体操的教学设计:从基本的队列队形到基本滚翻,再到各种姿势的滚翻,最后到各种滚翻的组合。一个蕴含学生生长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的基本体操学习图谱展现在大家面前,可以让大家很好地体味体育教材内容选择螺旋上升的特点。  关键词:水平一;队列队形;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2011年11月29-30日,由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送教送研下乡活动来到泉州台商投资区,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及《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而采取的措施,旨在充分发挥骨干老师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交流农村教研先进经验,大力支持农村教育,促进农村中小学老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交流农村教研工作经验,观摩骨干教师的现
摘 要:在多媒体时代,体育教师有责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理解和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体育教学视频对室内、室外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弥补教师的一些缺陷;利用同伴教学视频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以此褒扬优秀的学生并且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学习;利用自我镜像视频可以让学生个体对自己进行直观反思。体育教学工作者有效地利用体育教学视频,可以让教学过程更有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