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写好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78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633.6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一、理解写好数学教学设计的意义
  中学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中学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学习互动活动;它也是一门艺术,必须融人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解决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二、掌握好数学教学设计思路
  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但在强调个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努力追求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只有科学的教学思路,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活动。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以不同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教学总体思路设计:一要把学生"学"数学放在教师"教"之前,"导"学是教学之重点。二要把组织学生自主数学学习活动作为老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担任起活动的指导者。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数学能力的训练不能放松。五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写好数学教学设计过程
  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传统教学思路之束缚,大胆创新。
  如教学"有理数的意义",我的设计思路是:(1)从自然数的减法入手,提出问题:大家的掌握的数不够用了!(2)提供一两个实例,指出负数的实际存在及意义,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负数并探究其表示的实际意义。(3)体验有理数。如果设定向南为正,一步长为单位1,先根据动作说出有理数,再根据有理数做出动作。(4)比较"向南5步"与"向北5步"之异同,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吗?
  思路(1)在于激起学生求知之欲。思路(2)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负数应用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思路(3)、(4)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有理数的意义,体验数学表达方式简洁、明确之特征;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实际意义;使学生体会学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的细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主导着学生按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当然,这并不排除根据实际的活动情况临时作必要的调整。
  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突出基础目标,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包括数学基础知识目标和数学基本能力目标。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的目标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每一项能力训练活动中,即要明确教学活动中要"学什么"和"练什么"。与传统教学目标所不同的是:新课程在强调"双基"教学的同时,更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即要强调学生"怎样学"的设计,而不是"怎样教"的设计。
  四、教学设计中体现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目标。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有可拓展性。即每一个教学活动目标设计,既要有定性目标(基础目标),还要有不定性目标(发展目标)。在学生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力求能够实现每个学生在同一的学习活动中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如"幂的乘方"一节,我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掌握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能够运用法则准确进行幂的乘方运算。(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来获取新知的意识。(3)让学生体验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目标(1)是基础目标,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目标(2)是发展目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后,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目标(3)是给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提出的,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及其它学科知识都蕴含着的普遍规律性,进而激励学生从诸多的特殊现象中探究一般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的设计:数学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艺术程度。笔者认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首先体现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应当包括"导入--提出问题;探究--思考、研究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明确问题;实践--应用问题"。一次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定具体的丰富的内容,这包括生活素材、基本练习、典型例题、能力训练题、实践题等。
  总之,课堂的教学设计要以你所教授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知识结构来制定的,不是任一个教学设计都适合每所学校或每个班级。更不可能适合每堂课的。我们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课标明确指出的。为此,在平时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并重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化学教学。"。在实验
摘要:数学作为中职院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一直都是诸多数学教师所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对当前中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此来为今后中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法;中职院校;数学教学  G633.6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中职院校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如何提高中职院
面对电视对儿童日益广泛的影响,面对儿童对电视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对电视节目本身日益激烈的竞争,也许我们的儿童电视节目编导会更多地去为节目本身的出新出奇而绞尽脑汁,煞费苦心
中国分类号:G45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本文就此活动对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任何一名教师,如果仅靠曾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学校教育的需要。迫使我们的教师必须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我国教育改革,才能立足于社会。而"说课标、说教材"
【摘要】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经常听见有人说良好的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往往人们忽略了什么是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需要习惯的培养,正如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树木的成长需要阳光、土壤和空气,教育的汲取需要环境、见识和耳濡目染,我们成长的环境大同小异,时代的进步让我们接触到了适合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与时俱进,让我们的眼界有了广袤的视野。而在中职学校的缺失在于只培养专业的技能知识,忽略了人格和性格
1982年深秋的一个下午,中央电视台台长王枫、副台长洪民生对我说:“老黄,这一次的春节晚会交给你搞怎么样?你要尽力把它办好。”从两位台长目光中我感到了温暖、信任和期望。像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这对初中语文教师也有了新的要求。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是密切相关联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受此影响。"三四五"课堂教学主要就是为了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三四五"课堂教学;初中语文;实施过程;讨论  中国分类号:G633.3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这一学科具有广
中国分类号:G633.5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一个表现。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尤其是高三教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是高中历史教改的主要任务。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愉悦的参与下高效率地完成教
摘要:小学生对写作文没有信心,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跟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目标定得过高,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失去信心。我们要缩小目标,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引导他们多写,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要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培养观察能力,积累生活素材,培养联想能力,丰富写作内容,并要求学生写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借鉴走向创新。  关键词:积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