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要用好例证法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z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例论证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论证方法,但是,平时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对例证法运用总是难以令人满意,虽然我们的语文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例证法讲得不少,但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生听的时候清清楚楚,满以为然,到了具体的写作时还是我行我素,难以到位。笔者认为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将问题讲透,只讲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却说得不够到位,讲评后的巩固也做得不够。大部分老师没有做到即时巩固,一讲一放,过一段时间再写的时候,原来的理论学生早就抛之脑后。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议论文,用好例证法,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讲清楚例证法的作用,追求材料的正确,典型
  所谓例证法,就是要用具体的例子来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所以,在举例论证时,我们首先要保证事例正确。事例出现了错误,作者所要证明的观点也就大打折扣了。要求学生在平时积累事例时记清楚有关人物的名字,具体的事迹梗概,隔一段时间要回过头来消化巩固。常见不少同学在例证时张冠李戴,弄错人物与事件。比如经常有学生写毛泽东慷慨陈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告诉学生,如果例子记得不很清楚,自己拿不准,就要避开这个人物材料,重找论据,否则会得不偿失。这是事例正确性的问题。另外,既然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我们举的例子就必须具有典型性,这样才有说服力,一些学生喜欢举自己身边的老师家长同学的例子,名不见经传,让人无从考证事例的真伪,或者干脆说有一个人怎样怎样,没名没姓,这样的例子当然没有什么说服力。更多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所举的例子与所要证明的观点之间并不对应,比如有一个学生为证明“人要学会尊重自己,然后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一个观点,举了司马迁被处以宫刑后如何勤奋努力写成《史记》的例子,举了韩信如何忍受胯下之辱的例子,中间没有什么有关自尊的内容,只在最后生硬地贴上标签,说什么,正是因为司马迁,韩信他们尊重自己才赢得了别人尊重。牵强附会,让人生厌。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对平时积累的材料进行分析,挖掘材料能够说明的道理,这样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
  二、让学生明白读者的心理期待,克服写作时思维惰性,力求事例新颖
  我们知道,人都喜欢新鲜的东西,读学生作文也是这样,我们在读作文的时候总希望看到一个新鲜的故事,读到一个新颖的材料。如果我们作文里的例子都是老掉牙的陈年老账,那只能令人生厌,让阅卷老师产生乏味之感。作文分数自然也就下来了。一些学生作文中老是离不开司马迁、海伦凯勒这些老面孔。说到司马迁就是身受宫刑却发愤著书写出了《史记》。说到海伦凯勒就是身残志坚,意志坚强,这些内容没有什么新意可言。要教育学生举例要尽量新鲜一点,贴近时代,不要老在古人堆里做文章。要力避思维惰性,克服保险心理。学生之所以喜欢写这些人的例子,就是因为这些东西自己熟悉,不需要花费时间,不需要动脑筋就能写出来。但要知道这些东西早已被人写了无数遍。阅卷老师早就不要看了。要让学生明白,在举例时,如果不需要到记忆仓库里去搜索,自然而然就能想到的东西,往往就是这些人人皆有的例子,最好要避开,否则就会与大部分考生发生“撞车”事件。所以,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在举例时克服思维惰性与保守心理,努力到记忆深处的角落里寻找那些别人用之甚少的事例。当然,并不是说陈旧的事例绝对不能使用,如果能另辟蹊径,从旧事例中挖掘出新的观念,当然是很好的。
  三、要讲清楚例证法的目的,引导学生将例子用好,发挥出论证力量
  学生例证法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会分析例子。不少学生总是在一个论点或是分论点后叙述一个例子,往下面一搁,以为这样就能证明观点。其实,只是叙述一个事件而不加分析,这样的例子是没有什么说服力。没有分析,例子与观点之间就是油水分离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堆砌事例。更有甚者,想到一个事例就不放,大写特定,完全搞不清楚议论文中的叙述事例与记叙文中描写故事的区别,比如有一个学生在证明爱的力量时,举了感动中国人物罗映珍的例子,文章这样写到:罗映珍的丈夫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一次,他俩回乡探亲,可就在回乡路上,遇到三名毒贩,罗映珍的丈夫临危不惧,与三名毒贩纠缠起来,最终被打成了植物人,本应是高高兴兴回家,却酿成了这样的悲剧。然而罗映珍并没有离开自己的丈夫,守护在丈夫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终于,爱的力量挡住了死神,如今,她的丈夫已经能够睁开眼睛……作者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用罗映珍唤醒丈夫说明爱的力量,可这段话里前面一半都讲罗映珍的丈夫怎么样,与这个观点无关,完全可以用“罗映珍的丈夫被毒贩打伤后”这一句话带过。所以,我们在举例时,一定要坚持一个不蔓不枝的原则,即对例子的叙述能够证明也只需要能够证明观点即可,除必要的交代外,其余尽可免去。举完一个例子后,一定要结合观点对例子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正面探因分析法,也可以采用反面假设分析法等。这样才能将事例与观点融合在一起,发挥出例子的真正力量。
  当然,讲是讲,做是做,我们在讲析这些注意点之后,一定要要求学生及时将老师讲的注意点化为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平时注意强化训练。只有这样,我们的评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概念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教师教学中,要从数学欣赏的角度出发,利用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再通过数学概念的外延相互联系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欣赏;数学概念;本质;外延  数学概念是初中时期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基本的元素,同时也是数学教师上数学课的首要教学内容。在
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不可能很快消逝,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任课教师,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的状况还普遍存在,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呢?下面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要保
【摘 要】 英语学习习惯对英语学习的效果起关键作用。然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单靠学校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家长的文化程度尤其是英语水平、亲子关系模式及对英语的关注差异对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都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 英语;学习习惯;家庭因素  《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初中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
[摘 要]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占据了核心地位,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学校应该让学生尽早地培养正确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正确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家庭环境也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关键或者决定作用,家校协同合作将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 小学德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和氛围对于孩子初期性
通过中试考察了沸石-石英砂双层滤料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水的运行效能,探讨了生物滤池处理此类水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生物滤池可以有效地提高出水水质,对浊度、CODMn、波长为254m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还不完全成熟,可塑性较强。本文从抓住中学生心理特点的角度,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以期达到提高中学生听力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心理特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占首位。因此,听力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初中阶段的中学生心理还不完全成熟,可塑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中学生的心
[摘 要]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学校安全教育高度重视,学校也把安全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基础手段和方法。因此,安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课可以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安全教育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充实少先队活动课,让安全之花在少先队活动课上绽放。  [关键词] 安全教育;少先队活动课;有机结合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教育系统安全教育和安全教育宣传工作的通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