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k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丰富的美育资源,进行美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让学生感受、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做法:
  一、从作者选用的词语中感悟美
  我认为,作者选词的过程,不只是对词的形音义进行判断,更主要是凸现自己对事物的审美感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审美感知的情感性特征起着主导作用。在词语教学中,教师仅抓住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是不够的。那只能告诉学生作者是这样用的,却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用。只有对作者选用的词、句、段有深刻的理解,再现出其意境,把握其审美感受,从作者的角度去感知所描绘的事物,才会透彻理解作者选此词而不选彼词的原因。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如读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回答“随风”“潜入”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润”字怎么用得好?教师可作指导:“润”用的如何传神,如只从词的形音义和词性来分析,就忽视了其美学价值。试想,如果作者没有对春回大地生机盎然的景象、微雨拂春夜的情景作审美感知,为之动情,并进行审美感受的清晰过程,只在词性上做文章,哪里会体会出“润”的妙处?作者在凸现这种独特的审美感知的同时,考察词语的音形义进行炼句,找出对应点和共鸣点,这样作者就在众多的词语中,找到最富表现力的词来再现那种独特的审美感知。通过教师分析,学生理解了这一点,从作者的角度地位设身处地的去感知那种景象,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培养其审美感知能力。
  二、引导学生体味文章意境之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是在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对眼前景物的传神写照,即是“境”;而其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意”,这“情”与“景”天衣无缝般的融合,就构成了文章的艺术境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必须带领学生进入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美文的深层里去,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文意,还要让学生知道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作品中蕴含的美加以阐释和点拨,转化为学生能体味到的美,让学生的感情同作者的感情,通过老师感情的中介,得到沟通、交流、撞击,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培养起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如《驿路梨花》一文,这是一篇富有浓郁诗情画意的文章。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采用以景入情、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热情地讴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雷锋精神深入人心的社会本质。教学中,教师以文中景物描写入手,创设意境,把学生导入意境中去,使学生受到感染。
  文章开头,作者以重彩浓墨描写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群山起伏、茫茫苍色的雄伟画卷。通过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题意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美景的精彩片断。其中一段写道:“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花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的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地飘落在我们身上。”教师在这段文字中抓住关键性词语,充分渲染梨花林的诗一般意境,从视觉、触觉、感觉多方面去引发美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以抒情的语调朗读这段文字,这样,学生就如置身于幽深恬静的梨花树林之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对于“这天夜里,……歌唱”和“我们正在劳动,……一定是梨花”这两段文字,要突出作者刻画人物的妙笔。让一群天真、活泼、可爱的哈尼小姑娘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领会“景美,人更美”的深刻含义。文章最后以“驿路梨花处处开”作结,使景、人、情三者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此,教师应着意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刻寓意,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艺术境界,受到优美意境的陶冶。
  由此看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是审美教育的关键。
  三、诱导学生在作文表达中创造美
  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学习,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就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内在情感的驱动下,对以往存储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想象、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提炼修改等,将自己的感情融于习作中,来再现美和创造美。如写《雪》,一般同学都在歌颂雪的纯洁无瑕、美丽多姿,有位同学却毫不客气地贬斥雪的虚伪,用美丽的外衣掩盖世上的丑恶与肮脏;写雪的穷凶极恶,依仗狂风,耀武扬威;写雪的残忍无情,雪压冰封,万物萧条;最后书写了不拍风雪严寒的意志和迎接春天到来的信心,揭示了与“洁白”相对的另一种美的精神。对这种有创意的作文,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并以此为范例来打开其他学生的思路,以启迪广大同学创造美的智慧。有时可有意识地给学生出一些“反弹琵琶”式的作文命题,像《良药可口利于病》、《开卷未必有益》、《巧妇巧为无米之炊》等。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加强对学生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的心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让美育之花在语文教学的园圃中结出丰硕的成果。
其他文献
学者型园林典型─—苏州曲园章采烈曲园,位于苏州市中心马医科(巷名)43号,是晚清朴学著名大师愈樾的故居,离著名的苏州园林怡园不远。始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第二年春落成,由俞樾亲自主
辐射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设计与资料搜集(一)李伟林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传染病病因研究中的事实,使得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发展到了解人群暴露于某种因素(factor)对疾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外伤伴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75例为研究对象,均无合并伤及并发症,伤前均未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等药
动词不定式是初中英语教材中一个重要的语法项目,也是各地中考的必考内容。因此,熟练掌握动词不定式(to+动词原形,简称to do)的用法,准确把握中考对动词不定式的考查方向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从动词不定式的常见用法和常见错误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分析。在句子中,动词不定式除了不可以作谓语动词之外,其余的句子成分它都可以担当。    一、常见用法    1、 动词不定式作主语。  动词不定式位于句首,充当
清代学者张潮认为:“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这位先贤将读书著述谓之福,是颇有眼光与境界的
古体议论文根据论述方式、论述内容或适用场合的不同,分为许多种,常用的有“论”、“说”、“辩”、“原”、“议”、“赞”、“谏”等。论,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如,《六国论
案例背景早在2005年12月,四川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就提出工业强省战略;2006年3月,四川召开工业强省工作会议,对工业强省进行总动员和总部署。为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四川省2007
他用尽一生拍摄的115小时水下探险纪录片,获得了纪录片领域的所有奖项,是纪录片历史上的经典文献和地球环境的珍贵纪录。至今,人类拍摄海洋世界、探索海底秘密的所有活动都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因此,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仍然是值得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去进一步研究解决的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