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校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职校教师应注意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爱学生,要讲究语言艺术,要注意交际技巧,要注意生活细节。
关键词: 师德 职校教师 注意问题
人们常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师职业赞为“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这实质上都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赞美,对教师职业的颂扬。
职校教师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认知。《师说》中这样定义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到底是干什么的呢?一般来说,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也就是说教师本身是一名教育者,要教书育人。那么职校教师必须具备教书育人的资本。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在说服学生的同时,职校教师更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有摆正自身的位置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1.现代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不断更新,随之产生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只有教师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改革、创新,更快地发展和完善自己,从而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职校教师必须有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人才观、教育创新观、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学生观,还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会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成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职校教师对学生要摆脱传统的师徒关系,正视现代学生的潜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为人师者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理解他们,少一点挑剔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这是至关重要的。
2 .优秀的教育者要心中时时装有学生,爱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生”。
一名优秀的职校教师要爱学生。职校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于普教教师,职校教师的爱应高于母爱,不同于友爱,有别于情爱。母爱有溺爱成分,职校教师的爱是科学的爱、理智的爱。职校教师的爱应高于友爱,友爱是吸引、补尝之爱,往往缺乏原则性。职校教师的爱是积极的、主动的、半导体性的爱。职校教师的爱应高于情爱,情爱是选择专一的,具有自私性。职校教师的爱具有崇高性、无私性。教师的绝招就是爱,爱具有无边魔力。职校教师的爱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手段。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卢唆说:“热心能弥补才能不足,才能不能弥补热心。”爱学生是职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促使学生养成尊严感;信任学生,尤其信任后进生;理解学生,爱是理解的别名。要了解学生心理,要学会心理换位。要关心学生,从生活上、思想上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严格要求学生。教不严,师之惰。严而有爱、严而有理、严而有格、严而有序、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严而有力。要能容忍学生出错,改错。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有冲动、易怒、善变的一面,因此就更需要教师的包容。北京市实验二小的李烈校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去挫伤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自尊心。在实验二小,有一句口号:“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我们也应该有这种包容心。
3.优秀职业教育者要讲究语言艺术
常言道: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也是职校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工具。职校教师教书育人,靠的是“言传身教”,其中言传是常见的、最普通、最重要的手段,是职校教师联系社会、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工具。职校教师语言道德素质如何,不但标志着他们本人的文明、礼貌和道德修养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风尚,关系着教育工作的结果和后一代的健康成长。职校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职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语言方面的修养。职校教师的语言道德修养主要体现在思想正确、以理服人、情真意切、以情感人、准确生动、引人入胜、礼貌文明、为人楷模等方面。日常生活中职校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口头语”,避免出现脏话、俗话。要将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师生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4.优秀的教育者要注意交际技巧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职校教师不但要思想高尚、业务精良,而且要有广泛的社交能力,讲究社交道德。职校教师除了完成课堂教学之外,还必然要在课堂外与学生、同事、领导及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许多方面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或关系,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对于职校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也关系着教书能人的成败。那种闭门教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职校教师也是难以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职校教师在交际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热爱学生、平等待人、尊重家长、密切联系、团结同事、善于协作、社会交往、公正无私。职校教师要谦虚谨慎,尊重他人,维护其他职校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团结协作,职校教师之间关系要融洽,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增强凝聚力,齐心协力参与教育教学实践;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倡导家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家长要有文明礼貌,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5.优秀的教育者要注意生活细节
职校教师要坚持高尚的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思潮的侵蚀,不向学生或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职校教师要恪守规范,不违规搞第二职业及校外兼课、有偿家教;职校教师必须严格按上级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和办法,不准自立项目乱收费、高收费,不乱办班,不滥订、滥印复习资料、练习册,不准向学生推销商品、赚取差价回扣,等等;职校教师要遵守社会公德,高标准地遵照“五爱”要求。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行为举止文明,教态自然、亲切。职校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不参与赌博、迷信活动;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思想作风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工作作风认真严谨,讲求实效;生活作风稳重大方,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曾指出,职校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职校教师也必须好好地检查自己。职校教师为人师表,不仅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而且肩负着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重任。在学生身上,经常可以看到职校教师的“影子”,卢那察尔斯基说:“职校教师应该在自己的身上体现人类的理想。”还有一些著名教育家也充分地论证了职校教师的生活行为是否符合职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不是他个人的私事,而是涉及整个教育事业的大事。职校教师个人生活道德要求职校教师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精神充实、作风严谨、仪表端庄、文明礼貌、举止文雅、以身示范。
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德育,而德育很大程度是在学校完成,由职校教师去实施的,这就要求职校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素质,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智慧要用智慧去启迪,人格需靠人格来塑造。教育是事业,需要我们献身;教育是科学,需要我们求真;教育是艺术,需要我们创新。师德建设融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需要我们每一名职校教师共同去努力。
参考文献:
[1]钱焕琦主编.高等学校职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第一版.
[2]主编马能和.就业与创业指导.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4,第一版.
[3]刘振洪著.用心打造舞台.中国物质出版社,2006.11.
[4]《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编写组.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4,第一版.
关键词: 师德 职校教师 注意问题
人们常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师职业赞为“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这实质上都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赞美,对教师职业的颂扬。
职校教师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认知。《师说》中这样定义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到底是干什么的呢?一般来说,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也就是说教师本身是一名教育者,要教书育人。那么职校教师必须具备教书育人的资本。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在说服学生的同时,职校教师更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有摆正自身的位置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1.现代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不断更新,随之产生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只有教师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改革、创新,更快地发展和完善自己,从而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职校教师必须有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人才观、教育创新观、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学生观,还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会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成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职校教师对学生要摆脱传统的师徒关系,正视现代学生的潜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为人师者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理解他们,少一点挑剔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这是至关重要的。
2 .优秀的教育者要心中时时装有学生,爱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生”。
一名优秀的职校教师要爱学生。职校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于普教教师,职校教师的爱应高于母爱,不同于友爱,有别于情爱。母爱有溺爱成分,职校教师的爱是科学的爱、理智的爱。职校教师的爱应高于友爱,友爱是吸引、补尝之爱,往往缺乏原则性。职校教师的爱是积极的、主动的、半导体性的爱。职校教师的爱应高于情爱,情爱是选择专一的,具有自私性。职校教师的爱具有崇高性、无私性。教师的绝招就是爱,爱具有无边魔力。职校教师的爱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手段。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卢唆说:“热心能弥补才能不足,才能不能弥补热心。”爱学生是职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促使学生养成尊严感;信任学生,尤其信任后进生;理解学生,爱是理解的别名。要了解学生心理,要学会心理换位。要关心学生,从生活上、思想上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严格要求学生。教不严,师之惰。严而有爱、严而有理、严而有格、严而有序、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严而有力。要能容忍学生出错,改错。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有冲动、易怒、善变的一面,因此就更需要教师的包容。北京市实验二小的李烈校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去挫伤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自尊心。在实验二小,有一句口号:“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我们也应该有这种包容心。
3.优秀职业教育者要讲究语言艺术
常言道: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也是职校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工具。职校教师教书育人,靠的是“言传身教”,其中言传是常见的、最普通、最重要的手段,是职校教师联系社会、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工具。职校教师语言道德素质如何,不但标志着他们本人的文明、礼貌和道德修养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风尚,关系着教育工作的结果和后一代的健康成长。职校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职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语言方面的修养。职校教师的语言道德修养主要体现在思想正确、以理服人、情真意切、以情感人、准确生动、引人入胜、礼貌文明、为人楷模等方面。日常生活中职校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口头语”,避免出现脏话、俗话。要将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师生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4.优秀的教育者要注意交际技巧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职校教师不但要思想高尚、业务精良,而且要有广泛的社交能力,讲究社交道德。职校教师除了完成课堂教学之外,还必然要在课堂外与学生、同事、领导及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许多方面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或关系,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对于职校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也关系着教书能人的成败。那种闭门教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职校教师也是难以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职校教师在交际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热爱学生、平等待人、尊重家长、密切联系、团结同事、善于协作、社会交往、公正无私。职校教师要谦虚谨慎,尊重他人,维护其他职校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团结协作,职校教师之间关系要融洽,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增强凝聚力,齐心协力参与教育教学实践;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倡导家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家长要有文明礼貌,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5.优秀的教育者要注意生活细节
职校教师要坚持高尚的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思潮的侵蚀,不向学生或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职校教师要恪守规范,不违规搞第二职业及校外兼课、有偿家教;职校教师必须严格按上级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和办法,不准自立项目乱收费、高收费,不乱办班,不滥订、滥印复习资料、练习册,不准向学生推销商品、赚取差价回扣,等等;职校教师要遵守社会公德,高标准地遵照“五爱”要求。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行为举止文明,教态自然、亲切。职校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不参与赌博、迷信活动;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思想作风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工作作风认真严谨,讲求实效;生活作风稳重大方,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曾指出,职校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职校教师也必须好好地检查自己。职校教师为人师表,不仅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而且肩负着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重任。在学生身上,经常可以看到职校教师的“影子”,卢那察尔斯基说:“职校教师应该在自己的身上体现人类的理想。”还有一些著名教育家也充分地论证了职校教师的生活行为是否符合职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不是他个人的私事,而是涉及整个教育事业的大事。职校教师个人生活道德要求职校教师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精神充实、作风严谨、仪表端庄、文明礼貌、举止文雅、以身示范。
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德育,而德育很大程度是在学校完成,由职校教师去实施的,这就要求职校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素质,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智慧要用智慧去启迪,人格需靠人格来塑造。教育是事业,需要我们献身;教育是科学,需要我们求真;教育是艺术,需要我们创新。师德建设融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需要我们每一名职校教师共同去努力。
参考文献:
[1]钱焕琦主编.高等学校职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第一版.
[2]主编马能和.就业与创业指导.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4,第一版.
[3]刘振洪著.用心打造舞台.中国物质出版社,2006.11.
[4]《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编写组.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4,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