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能可贵的创新 不可忽视的问题

来源 :现代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d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拿到《普通编辑学》一书时,我看到《编辑之友》最新一期的专题策划是《编辑学路在何方?》,向学界提出编辑学研究陷入困境的疑问,并发出如何推动和深化编辑学研究的号召。与此同时,《出版科学》最新一期的编辑学研究栏目也有作者对当下编辑学的研究提出批判,认为编辑学研究问题重重,毫无建树。正在此时,我看到了由中国编辑学会组织撰写、几位编辑学界领军人物集体合作,共同完成的《普通编辑学》一书。该书第一次对普通编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大胆探索,迈出了早在几年前就提出的致力于涵盖所有媒介编辑活动基本原理探究的步伐。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近十几年来编辑学研究的总结,而且是对当前编辑学研究的深化。概括起来,该书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是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普通编辑学的理论框架。加强普通编辑学研究,探讨涵盖不同媒介编辑活动的共同规律,一直是编辑学界的共识。早在2003年的中国编辑学会年会上,与会人员曾专题提出这一问题,鼓励学者共同攻关,集合努力,力争在编辑学基础理论建设上取得突破。其时,会长刘杲先生指出,这项工作虽然比较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协同攻关,一定是能够取得收获的。该书围绕编辑学基本原理这一命题,打破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习惯的媒介分割思维,从编辑本质、特性、基本功能、编辑规律和编辑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论述,首次较为系统地阐明了作为涵盖不同媒介编辑规律的编辑学基本原理研究应该包括的范围。这一范围,既包括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又涉及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实乃普通编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二是较为明确地指出了编辑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当前,编辑学界之所以对编辑学研究提出种种问题,原因就在于编辑学基本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是在编辑基本规律研究上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建构。这就导致当前编辑学整体研究呈现出重术偏理,重应用缺思想的状况。而该书开宗明义地提出要加强编辑基本理论建设,强调通过理论的建设来提升编辑人员的编辑自觉、编辑艺术和编辑工作水平。这既是对当前编辑学研究的过于重视实践的纠偏,又是对未来编辑学研究方向的说明。更为重要的是,该书明确提出,在当代编辑实践形态日益交互化的背景下,编辑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就是总结涵盖不同媒介形态的编辑活动基本原理。
  三是较为新颖地探讨了编辑学研究的几个范畴。在该书中,作者论述了几个编辑学研究的范畴,既思路清晰,又不失见地。如作者对编辑风格的论述,与此前学界从编辑主体来认识编辑风格的视野,就有很大不同。该书的作者,是从编辑活动的整体构成视角来分析编辑风格形成机制的。并指出编辑风格不仅与编辑主体因素有关,还与作者风格相联,与受众需求相应,更与媒介风格相作用。再如,作者还从编辑客体角度首次提出媒介产品质量的概念,并系统地分析了媒介产品质量的内涵、构成要素和质量标准。这一范畴的论述,同样显示了整体思维和新颖独到的见解。它摒弃了此前编辑学研究就质量而论述质量的单一思维方式,把编辑产品质量放在主客体关系的视野中进行审视,从而得出媒介产品质量提升的内在机理。
  作为国内首部以“普通编辑学”命名的专著,该书在普通编辑原理的探讨上进行了难能可贵的探索。但是,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不容忽视。既然是普通编辑学,就应该对编辑概念、编辑本质和编辑活动基本规律这些编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独到的回答,更应该对涉及这些问题的争论、争鸣进行适当回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独立的见解。遗憾的是,该书在对编辑学研究这些基本问题上仅仅是总结式的论述,缺乏相对深入的逻辑分析。尤其是缺乏对见解纷呈的不同观点进行深入辨析。以编辑本质为例,该书认为编辑活动的本质是选择和优化,但是没有说明为什么优化是编辑本质,更没有触及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其他观点。比如,王振铎先生的媒介文化缔构编辑观、任定华先生的信息智化编辑观。再如,该书提出了普通编辑规律研究的两个维度,即编辑内部规律和编辑外部规律研究,却对内外规律究竟是什么没有展开深入探讨。在论述编辑活动内部规律时,仅仅分析了编辑基本规律的概念、性质和作用,而没有对编辑内部规律的基本内容进行深入揭示。这些难免给人“遗珠之憾”。
  再回到《编辑之友》的“编辑学路在何方?”的提问。笔者认为,编辑学路在脚下,路在研究之中,路在我们对编辑学基本问题的深入认识和探索之中。以探索涵盖各种媒介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的普通编辑学为例,这既是编辑学学科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指导当下变幻无穷、日新月异的编辑实践的需要。当代编辑人都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编辑活动客体的媒介,走向融合已经是一种历史趋势和编辑实践最为鲜明的特征。可是,为什么作为编辑活动的客体元素之一的媒介会出现融合趋势?换言之,媒介融合的编辑实践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媒介融合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这既是编辑实践的生动现实,又是我们必须回答的理论命题。从这个角度而言,普通编辑学研究的深化和加强,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其他文献
2007年1月5日,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授权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全球规模最大的英汉双解词典——《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出版发行。2013年6月2日,《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第二版出版发行。该项目早在2001年即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启动,历时六个寒暑,耗资数百万元,成功推出首版。第二版的修订工作从第一版出版不久即着手进行,同样历时六年,同样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辞书编纂出版是外语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将大
期刊
摘要: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延伸后,出版与传媒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随着出版转型的深入,传统编辑身份不再清晰。传统出版提供了一种编辑优先的模式,这种模式更多表现为财务支持。出版项目风险投资观下,对编辑的财务优先支持应向项目财务优先转变,从风险投资视角看待项目运作全过程。这将使得财务管理更趋规范,也便于将出版企业置于现代公司治理框架下进行文化项目运作、财务控制和绩效评估。  关键词:编辑身份;财务支持;
期刊
摘要:以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绩效考核体制改革来缓解编辑、发行矛盾,提升图书产品的市场命中率。  关键词:编发矛盾;绩效考核  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要求除少数几家出版社保留事业单位体制外,其他出版社一律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维持原有的优势和地位,编辑和发行的职能都与传统意义上有所不同。现在的编辑,已不再坐等来稿上门、凭自己的学识和文字功底“为人作嫁衣”,而是改做
期刊
笔者曾于近期有幸到位于英国牛津的爱思唯尔接受了科技图书编辑出版培训。爱思唯尔为笔者量身定制了丰富、紧凑的培训安排,使笔者得以与编辑、市场、期刊、版权、印制等部门的十几位员工进行了多方面的学习和讨论,还参加了选题论证会,受益匪浅。  爱思唯尔科技图书出版的实际经验证明,学术和专业出版不但是能够盈利的,而且其利润率还可以较高。以爱思唯尔与国内某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一本学术专著CW为例,该书国内版的主要着眼
期刊
摘要:专业出版社立足自身传统与特色,从文化、历史、艺术、美学等人文视角介入建筑类图书出版,不仅形成了新的建筑图书板块,而且为其他专业出版社开发大众图书提供了有益思考。  关键词:专业出版社;大众图书;建筑  近年来,随着出版业持续而深入的变革,不少专业出版社在原来的专业图书出版领域之外,开始涉足大众图书出版。这些贴近市场、贴近读者的大众图书,不仅丰富了专业社的图书品种,而且逐渐成长为其新的利润增长
期刊
摘要:在百度文库等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侵权纠纷中,“避风港”规则的适用性始终是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议的焦点。我国相关法律条款的规定并没有完整、准确地体现“避风港”规则,致使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侵权纠纷当事双方的利益难以平衡。只有在认识“避风港”规则的合作导向、把握数字出版媒介特性的基础上理解和调整相关法律,才能够有效防范、解决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侵权纠纷。  关键词:“避风港”规则;网络服务提供者;适用法律  
期刊
在新中国图书评论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图书评论家。1988年9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筹备会上,“大家公认萧乾、李锐、周振甫、舒芜、戴文葆、吴道弘、沈昌文、徐召勋为书评专家,从此,结束了在我国找不到、推荐不出书评专家的历史”。①这几位书评专家中,萧乾、周振甫、舒芜、戴文葆已相继去世。健在的几位仍关心出版工作,并积极进行有关图书评论的写作。其中吴道弘在图书评论这块园地一直辛勤耕耘
期刊
1937年1月1日,就在大型综合性文摘刊物《文摘》创刊号面世的同一天,开明书店在《申报》上作了《月报》创刊与预定的广告。广告词是这么说的:“现代生活的诸方面,人类活动的诸形相,政治社会的新趋势,学术文化的新潮流,在这里面是应有尽有,无所不包。看了《月报》好比看了所有的日报,因为它把各种日报重要的新闻,都编成正确而有系统的情报了;看了《月报》不必再看其他的杂志,因为全世界杂志文字的精华,都已精选搜集
期刊
《晚晴集——曾敏之记述的人物沧桑》(署为金城出版社2008年1月版)是一本好书。作者曾敏之是著名的作家、报人,曾任职于《大公报》和香港《文汇报》,并在暨南大学任教。他经历丰富,交游广泛,勤于笔耕,写下了大量人物通讯、专访和回忆文章。收在《晚晴集》中的文字,大多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其中一些篇目颇具史料价值。  可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出好,原因是编校方面的失误太多,多得令人难以卒读,错
期刊
摘要:学术出版“走出去”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抓手。作为学术出版的主力军,大学出版社应主动适应学术出版转型,建设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实现有品牌、有实力、有地位、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出版发展目标。合作出版是学术出版“走出去”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借力方式;数字出版是另外一种极佳的可选择的走出去路径。  关键词:学术出版;“走出去”;目标;路径  一、学术出版“走出去”的意义与目标  当前,加快建设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