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评结合 相得益彰

来源 :现代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中国图书评论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图书评论家。1988年9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筹备会上,“大家公认萧乾、李锐、周振甫、舒芜、戴文葆、吴道弘、沈昌文、徐召勋为书评专家,从此,结束了在我国找不到、推荐不出书评专家的历史”。①这几位书评专家中,萧乾、周振甫、舒芜、戴文葆已相继去世。健在的几位仍关心出版工作,并积极进行有关图书评论的写作。其中吴道弘在图书评论这块园地一直辛勤耕耘,他有关图书评论的理论与写作受到出版界广泛好评、关注,对后人有许多启示。
  拓荒之作《书评例话》
  在新中国图书评论界,吴道弘是研究、写作图书评论的开拓者与倡导者之一。吴道弘,1929年生,浙江嘉善县人。他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1950年春,风华正茂之时,他以上海诚明文学院中文系学生的身份,考入上海三联书店编审室,从此开始了长达60余年的编辑生涯。他先后担任编辑、编辑室副主任、主任,自1983年起,担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曾获中国韬奋出版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此后又担任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60多年来,吴道弘坚守编辑出版工作第一线,既是新中国出版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人,也是新一代优秀的编辑出版家,同时是一位钟情于书评的理论家与写作家。
  吴道弘自己曾回忆,与图书评论结缘是在1950年春初入三联书店担任校对和编辑时,“曾经读到一本青年政治理论读物,有严重的思想错误,想到要向读者指出来,便很有信心地写书评进行批评,并在报上发表了。现在看来,我的书评不免稚嫩,但指出这本书里存在的错误,则是完全必要的。这是我做编辑工作以后写的第一篇书评”(见《<书评例话>自序》,以下引文未注出处者均引自此书)。后因工作变动写书评中断了一个时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出版事业的繁荣,他写书评的兴趣又复活萌发。结合编辑工作,十多年间他先后对已出版的60多种图书进行评论,发表了近百篇共约15万字的书评文章。1991年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书评拓荒之作《书评例话》,业界评论:“该书最为人注目的,是将围绕书评的10个专题博采例证进行分析研究的《书评例话》同以书评为中心发表各种见解的《书评续话》合刊。在这‘两话’的31个标题下,著者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书评,有较高的学术价值。”②该书曾荣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
  前进路上不止步,探索途中不歇脚。时隔近20年,吴道弘又在《书评例话》的基础上加以充实整合,出版了一本25万字的《书评例话新编》,全书以书评例话、书评续话、书评赏析、书评写作四部分,构建了一个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全书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示了书评理论与实践活动及其写作经验,既有理论高度,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书评专家伍杰评价“他的书评特点是理性、沉稳、平实、有文气,善于发掘、分析、提升,与现实结合紧密,是一个理性的书评家”。③
  见解独到,内容广泛
  吴道弘的书评理论与书评写作,有其自身的鲜明特色。
  一是见解独到。吴道弘认为“图书评论是以图书为对象进行的介绍、评论和研究的一种科学活动。它运用大众传播工具(主要通过报纸、期刊等媒介)向社会各阶层的读者传达文化出版和研究学术的信息,开展图书宣传、传播知识与扩大教育,以及进行学术讨论的一种活动方式”。“图书宣传评论工作不仅是贯彻出版方针、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方式,而且是沟通出版社、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也是出版社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具体途径”。他认为,书评就是发动群众,通过社会舆论,动员社会力量,向读者介绍推荐好书,批评不好的书和坏书,它对于监督促进出版部门坚持正确的出版方针,坚持正确导向均有重大意义。作者在这里还特别强调评论的本质属性是评论性、指导性,而评论性是书评的灵魂。只有精彩的、有影响力的评论才能正确引导读者,推动出版活动。书评专家萧乾也说过:书评是“现代文化这巨厦一根不可或缺的梁柱”。而书评家就是一个“文化保镖”,起着关心、维护、促进文化的作用。图书有其自身的命运,但这个命运并非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书评是影响读者与图书命运的一种助力。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书籍的创造者是作者,而书籍命运的创造者却是社会。
  从一定意义上讲,书评可以影响左右一本书的命运和图书作者的命运,一些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是由于某些书评的推荐而保存下来的,这种情况在出版史上不乏其例。如1957年下半年,茹志鹃写了一篇反映群众爱护解放军的主题小说《百合花》,被多家文艺杂志退回,认为小说“调子比较低沉”、情感“阴暗”。几经周折,1958年3月,《延河》刊出这篇小说。1957年“反右”开始,小说发表不久,茹志鹃的丈夫被划为右派,开除党籍、军籍,茹志鹃的生命、创作都面临丧失信心的深渊。1958年5月,茅盾针对当时的一些作品,写了一篇书评《读最近的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1958年6月号,认为《百合花》具有“独特的风格”“清新俊逸”。是他读过的几十篇作品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茅盾对作品的高度评价使茹志鹃感到“一个失去信心的、疲惫的灵魂,又重新获得了勇气、希望。重新站立起来……不管今后道路会有千难万险,我要走下去,我要夹着小小的卷幅,走进长长的文学行列中去”。④1960年之后,组织上为了使茹志鹃安心创作,将她从繁忙的编辑岗位调入作协从事专业创作。
  二是内容广泛。吴道弘编辑阅历长,文化积淀丰厚,视野开阔。他读百家文,评百家书。书评以马列著作和文史哲书籍为主,其余无所不涉,出于对一种新兴学科建设的支持,尤其突出评论出版专业图书。他先后评论的出版专业图书有许力以的《人类文明与出版》、袁亮的《出版学概论》、陈原的《书和人和我》、李海崑的《出版散论》、李频的《龙世辉的编辑生涯》以及方厚枢的《中国出版史话》等,其目的是总结出版规律,促进推动编辑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三是典型引路。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吴道弘的书评理论来源于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指导性。他在《书评例话》一书中进行理论阐述时,结合十部图书,主要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进行了分析评价。他还在《书评例话新编》的“书评赏析”编中,列举了萧乾、胡愈之、茅盾、巴金、陈原等十人的书评作品作为典型案例,在文后,仅用了二三百字作了评析,言简意赅,抓住要领,给人以启示,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他本人写的书评善于抓住书中精髓,阐明对书的特殊见解,富有研究性、探讨性,以平和商量的口气阐明己见,加之书评文字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性,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愉悦和知识的增长。书评文字优美,可读性强,而且体裁多样,有散文式的、序跋式的、杂感式的、点评式的,对读者如何写书评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在知识型出版企业,需要管理者把握好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契合点,只有以柔为主,做到刚柔相济,才能实现高效的编辑绩效管理。  关键词:编辑绩效;刚性管理;柔性管理  编辑绩效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充分激发编辑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个人价值和组织绩效。目前,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通过设定并优化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称KPI)对编辑进
期刊
隅人是一位资深的出版工作者、出版管理者。  我在二十余岁认识他的时候,他就在做出版,今天他的所为是出版管理。三十多年过去了,对出版工作的用心和理解,对出版管理的深钻和把握,对出版政策的阐释和疏导,对出版趋势的研究和探求,隅人得天独厚,知根知底,娴熟而老道。  中国出版业处在一个转变阶段,这一时期要求出版意识到自己是商品,当有市场份额,然而又不能成为脱缰之马,思想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向度上。实现出版内容
期刊
摘要:媒体融合时代出现的网络图书、手持阅读器、跨媒体图书,使传统的学术出版面临生存式危机,而数字化转型时期的英国大学出版社积极应对新变化走出困境,给了我们诸多启示。我国的学术出版必须而且可以利用媒体融合的丰富手段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专业自信、品质自信、盈利自信,实现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渠道再到盈利模式的真正变革。  关键词:媒体融合;学术出版;出版自信  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的发行量、收视率等不断下
期刊
摘要:基于龙源期刊近10年的TOP100海外付费数字阅读排行榜数据,可以发现海外付费读者的阅读偏好为聚焦品牌期刊、阅读兴趣呈现多元化态势、留恋过刊旧文。对于期刊内容提供者来说,强调内容质量、凸显用户需求驱动、强化服务型出版模式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金规玉律。  关键词:龙源期刊;数字期刊;阅读偏好;付费阅读  全球化的数字化浪潮催生了各种数字终端、数字化产品和数字传播平台,形成了各类数字阅读新市场。龙源
期刊
2007年1月5日,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授权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全球规模最大的英汉双解词典——《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出版发行。2013年6月2日,《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第二版出版发行。该项目早在2001年即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启动,历时六个寒暑,耗资数百万元,成功推出首版。第二版的修订工作从第一版出版不久即着手进行,同样历时六年,同样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辞书编纂出版是外语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将大
期刊
摘要: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延伸后,出版与传媒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随着出版转型的深入,传统编辑身份不再清晰。传统出版提供了一种编辑优先的模式,这种模式更多表现为财务支持。出版项目风险投资观下,对编辑的财务优先支持应向项目财务优先转变,从风险投资视角看待项目运作全过程。这将使得财务管理更趋规范,也便于将出版企业置于现代公司治理框架下进行文化项目运作、财务控制和绩效评估。  关键词:编辑身份;财务支持;
期刊
摘要:以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绩效考核体制改革来缓解编辑、发行矛盾,提升图书产品的市场命中率。  关键词:编发矛盾;绩效考核  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要求除少数几家出版社保留事业单位体制外,其他出版社一律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维持原有的优势和地位,编辑和发行的职能都与传统意义上有所不同。现在的编辑,已不再坐等来稿上门、凭自己的学识和文字功底“为人作嫁衣”,而是改做
期刊
笔者曾于近期有幸到位于英国牛津的爱思唯尔接受了科技图书编辑出版培训。爱思唯尔为笔者量身定制了丰富、紧凑的培训安排,使笔者得以与编辑、市场、期刊、版权、印制等部门的十几位员工进行了多方面的学习和讨论,还参加了选题论证会,受益匪浅。  爱思唯尔科技图书出版的实际经验证明,学术和专业出版不但是能够盈利的,而且其利润率还可以较高。以爱思唯尔与国内某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一本学术专著CW为例,该书国内版的主要着眼
期刊
摘要:专业出版社立足自身传统与特色,从文化、历史、艺术、美学等人文视角介入建筑类图书出版,不仅形成了新的建筑图书板块,而且为其他专业出版社开发大众图书提供了有益思考。  关键词:专业出版社;大众图书;建筑  近年来,随着出版业持续而深入的变革,不少专业出版社在原来的专业图书出版领域之外,开始涉足大众图书出版。这些贴近市场、贴近读者的大众图书,不仅丰富了专业社的图书品种,而且逐渐成长为其新的利润增长
期刊
摘要:在百度文库等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侵权纠纷中,“避风港”规则的适用性始终是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议的焦点。我国相关法律条款的规定并没有完整、准确地体现“避风港”规则,致使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侵权纠纷当事双方的利益难以平衡。只有在认识“避风港”规则的合作导向、把握数字出版媒介特性的基础上理解和调整相关法律,才能够有效防范、解决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侵权纠纷。  关键词:“避风港”规则;网络服务提供者;适用法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