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视角下的社区教育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教育是在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下,由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组织共同参与提供的大教育形式,它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打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广泛开展包括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公民基本素质教育以及文化休闲教育等多元内容,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进而推动整体社会发展的公共教育形态。以公共服务为理论视角,具体分析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性、社区教育在公共服务实践过程中的障碍以及当代数字化学习社区的构建对此类障碍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性
  公共服务的理念是由法国学者莱昂·狄骥提出的,并几经变迁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关于公共服务的内涵,古往今来不同的学者也做出了多重解释。本文认为所谓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组织运用多种机制和方式提供的,以各种物质形态或非物质形态的公共物品为载体,以维护与促进公平为宗旨,以发展和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公共行为的总称。根据此定义可知,公共服务的内涵应从其本质和价值追求两个方面来界定,即在事实层面上公共服务的本质为公共物品,且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公共性和公平性的价值追求。
  若要考察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性,则要具体分析社区教育的本质是否为公共物品以及社区教育是否以公共服务所追求的价值来定位自身。
  从本质上看,社区教育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具体来说,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一些人在享用公共产品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不会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产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我们把同时具有这两种特征的称之为纯公共物品,把只具有其中一个特征,或同时具有两个特征但都不明显的称为准公共物品,社区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社区教育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内成员为教育对象,受益者也主要是社区内部成员,因此其对社区内部成员不具有排他性,但以社区为界线,对非本社区成员却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而就非竞争性来说,社区教育的推行需要一定的教育成本,且不同区域的社区教育因地域的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所开设的内容也不同,因此其教育的成本不同,相应的供应主体也涉及到各个行业与部门,不能做到完全的非竞争,所以社区教育是一种具有俱乐部性质的准公共物品。
  从价值定位上看,社区教育是一种追求公益性、公平性以及公共性的大教育形态。首先,社区教育以公益为目标,社区教育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站在整体利益上,提供的教育产品或服务不仅让受教育者个人受惠,而且也让社区整体受益,有助于社区整体的发展,所以其公益性是显而易见的。其次,社区教育是以公益为目的的公共行为。社区教育是由多元主体通过参与协商、合作管理,共同提供的教育公共产品与服务。在提供社区教育公共服务过程中,面对着多层次性的教育对象,面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教育需求,面对教育接受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社区教育必须站在公共的立场上,以扶助弱势群体为其基本倾向性,投入教育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均等地对待所有的社区居民。再次,社区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在内在价值上与教育公平趋向契合。教育公平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不论何种层次、哪个阶段的教育,都涉及到教育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是以终身教育为理念,贯穿于人发展始终。终身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制度基础,社区教育正是在终身教育理念下生成,践行终身教育的最佳教育形式。社区教育使社区内的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多的教育可能性,采用“有教无类”的基本准则和个性化教育方法,促进教育以更加人本和公平的形式开展。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的各种表现出终身教育补偿作用的教育组织形式中,社区教育以其对民众的人本关怀理念,多层次的教育内容和多形式的教学活动将教育补偿性体现得最为明显,促进了教育的实质公平。所以,社区教育是一种追求公益性、公共性以及公平性的公共教育形态,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
  二、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障碍
  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性虽然已经在理念上成立了,并且实践过程中也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施行。但是,社区教育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毕竟要受到各方面现实条件的制约,社区教育各方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各自社区的资源环境、区域经济和教育基础等条件。社区教育公共服务遇到了相当多的障碍。
  第一,从“利益”的角度说,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总体水平有限,社区教育总体资源供应不足,对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形成障碍。由于我国的社区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力量薄弱,经费筹措和有效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各地区本身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社区教育工作困难重重。目前还处于政府努力推进,市场、社区组织、民众逐渐参与的阶段。由于政府体制正在转型,对社区教育供应的力度不够造成社区教育公共服务质量不高成为限制其发展最主要的障碍,社区居民并没有均衡的享受到社区教育带来的利益。
  第二,社区教育的服务范围具有限定性,对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形成障碍。社区教育的施教对象是社区内成员,对社区外成员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在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下,社区之间的差别必然会导致新的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出现。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社区,居民能够享受的教育资源较多,教育品质普遍较高。偏远、落后的地区,社区居民所享有的教育文化资源数量、种类和质量都有限,教育品质也较差。即使在经济发达、资源丰富的社区,社区教育总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实现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社区教育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推进教育公平,超出这个范围,它就可能衍生出新的不公平,成为教育公平推行过程中的障碍。因此,探索合理的社区之间互助发展与有效沟通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尚不成熟,参与度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对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形成障碍。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为达成符合公共利益的共识,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合作,采取积极的公共讨论和公共对话方式,最终使社会成员的公共福利得以维护和不断增进,这是公共性实现过程的实质。“一个真正具有效率、效能的服务计划需要服务对象的主动参与,而不是服务对象的被动接受”,唯有服务对象的积极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服务行政所追寻的公共性。由于我国居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平均文化水平仍然较低,居民对社区教育认同的程度不够,自主参与程度不足,对我国社区教育服务的公共性形成障碍。如果人们不能深刻理解社区教育的意义,不能认识到教育已经成为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在走出学校结束学历教育后,我们仍然需要接受教育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如果人们不能认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接受教育的方式、内容、形式,甚至教育的目标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那么任何教育形式,包括社区教育,所能产生的作用都是十分有限的。只有扭转人们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使他们普遍了解社区教育并接受社区教育所能带来的新体验,逐渐认识到社区教育能为自身素质的提高、生活的丰富提供资源与服务,将人们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社区教育才有可能成为向人们提供终身教育的新形势,才有可能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数字化学习社区是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的新平台
  社区教育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教育形态,其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点。怎样克服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是当务之急。随着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学习的提出,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数字化学习社区将以其所具备的优质特征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平台,成为拓展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的新平台。
  第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将打破原本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的限定性,变封闭的社区教育为开放的大教育,并提升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数字化学习社区将网络建设、多媒体建设引入社区教育中,真正做到教育全过程,如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实践和教学进度的开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开放,课程结构和内容安排的开放,教学评价和结果的开放,教学交流与教学合作的开放以及学生支持服务体系的开放。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社区教育的软实力,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包括项目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集中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将当前社区教育的广度、深度、高度进行提升,通过组织,培训专业化队伍和社区人才资源的深度挖掘、整合建立网络虚拟社区教育的平台,扩展社区教育的外溢性,使得社区与社区之间能够进行人才与人才、资源与资源、居民与居民的交互沟通,打破了现实社区教育的地域性壁垒。
  第二,数字化学习社区有利于优质资源的集中和推广,使得社区教育公共服务更加均衡。社区教育的理念与教育公平的理念存在内在契合性,但是在我国实践过程中,由于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遭遇到了资源匮乏和资源不平衡的障碍。而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出现则使得这种情况得到缓解。数字化教育形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实现网络传输和资源的远程共享,使得不同地域的学习者能够快捷方便的获取信息,共享资源;通过“教育超市”“学习超市”等形式,面向社会各类群体,建立辐射面遍及城乡、社区、企业等的教育学习网络,进一步均衡资源,拓展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的范围。
  第三,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施行,将真正的做到以社区居民的学习需要为中心,变社区教育为“社区学习”,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度。数字化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下利用学习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这样的学习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习者从硬记式、背诵式的被动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使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更加直观、生动、明确,帮助学习者更容易的掌握所学知识点,提高其学习效率,对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明显的效果。其次,通过即时、便捷的网络,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所有学习者共同合作、相互帮助和协商的学习模式,使得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亲密感。这种自主式的交互性学习也必然会增加居民学习的兴趣,继而带动他们对学习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对社区教育的认同度。
  作者:张琪,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社区教育办公室主任,副教授;曹晓寒,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社区教育办公室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上海的一所高职院校为例,采用文献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澳大利亚TAFE体系下高职英语说写课程(CSWE)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提高CSWE课程应用有效性的建议,为中国高职院校的高职英语“职业化”和“国际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澳大利亚;TAFE;英语;说写课程;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9-0039-04  我
摘 要:后進生转化工作一直是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一项艰巨任务。要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班主任就必须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班主任要善于在后进生身上找优点,发现积极因素,及时鼓励和表扬,使之发扬光大。  关键词:班级管理;后进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2-0022-01  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后进生转化工作一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教育体验,使得高职英语教学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以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方式激发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文章分析“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英语口语;作用;问题;应用策略;英语专业人才  
混合式学习是不同媒体的选择和混合,更是不同教学模式的混合,还是学生学习理念的回归。基于实践能力形成过程的混合式学习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证明:混合式学习对于学生实践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中提到,要“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  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
一所学校,在这十年时间里,成长为国家首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当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全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及全国高职高专
以“第二届登峰杯全国中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命题为背景,通过对材料性能、结构选型、节点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杆件在制作与加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
截至2012年9月1日,上海市86所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共计毕业生39834人,就业人数39008人,就业率为97.93%,与2011年相比基本持平。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事业单位以及自主创业、
江苏省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东西部合作办学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还存在合作办学的配套政策不到位、认识有待提高、经费投入不足、生源急剧下滑、管理难度大及就业压力严
摘 要 作为一种重要的办学制度创新,校企一体化办学为校企需求对接、资源整合、协同发展提供了有效组织形式。开展高职校企一体化办学的前提条件是形成较强的利益交汇点、校企资源互补依赖、合作平台(项目)支撑、合作关系稳定等。通过管理一体化、资源一体化和功能一体化,使校企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  关键词 高职教育;合作办学;校企一体化;前提条件;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