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途径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育以及健康成长的关键,对音乐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智力发育,使得学生能够更快乐地成长。同时,音乐的学习让学生的初中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要促进学生音乐合唱能力的提升,需要老师及时去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并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更切实有效的教学形式。本文主要对此展开探讨,希望为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做出贡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何尝教学;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118-01
  引言
  近年來,素质教育的广泛应用让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为注重。在以往的初中阶段,音乐是一门并没有受到重视的学科。而现如今,教育部门越来越认识到,音乐课程学习与合唱教学,是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人才的基础。因此,只有正确地分析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采取更有效的合唱教学措施,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一、当下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初中时期,学生接触到了很多新的学科,学习压力也得到了增加,使得音乐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也一直面临着更多的困境。目前,初中音乐的合唱教学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透彻地分析,才可以为创造高效的教学效果带来帮助。
  (一)音乐合唱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
  音乐在初中阶段是一门并不重要的学科,和文化课程不同,音乐的考核评判缺乏更准确的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是很高。老师在展开初中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要求缺乏了解,教学的目标也不够明确。这使得学生对音乐合唱过程的学习体验不够深刻,合唱过程中和同学之间的默契以及合唱技巧也没有养成。这样一来,音乐合唱的效果就和预期中的相差甚远。
  (二)合唱教学大部分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
  初中的音乐合唱教学在音乐课程中占据的分量不够大,虽然素质教育提出了要求教师重视合唱教学,并采用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提高合唱教学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这种合唱教学大都流于形式,不够专业化。而且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也很难学习到实质性的内容。音乐的学习会被学生所忽视,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
  (三)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学生的合作能力较低
  音乐合唱教学最为重要的便是学生能够共同合作,配合默契地完成对歌曲的演唱。但初中学生还处于成长环节,他们对合作的认识程度较低,需要教师的教学指引,才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合唱能力。调查中发现,老师采用的合唱教学形式十分单一化,学生紧跟着老师的演唱,集体合唱所学习的歌曲,这种教学缺乏技巧,也比较乏味,使得学生合作能力很难改善,也严重阻碍合唱教学的发展。
  二、加强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初中音乐合唱能力的提升,是初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个人情感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想要加强对初中音乐课程的合唱教学,作为教师自身,便要契合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的兴趣和学习偏好,以此为学生构建更高效和丰富的音乐课堂。
  (一)打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合唱教学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老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不够创新,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无法投入地参与到合唱教学中。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创新改善,将多媒体技术与音乐合唱教学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所在。老师在合唱教学环节,将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教学形式,与合唱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带学生发现音乐合唱过程中的兴趣。
  比如,《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的合唱,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歌曲里的情感,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合唱过程中,老师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出合唱的气势,并播放这种合唱歌曲,鼓励和引导学生模拟学习歌唱的形式。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对音乐合唱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合唱能力得以提升。
  (二)指导学生合唱姿势的正确性,强化学生合作能力
  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要对学生的合唱姿势进行正确的指导,以此强化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得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得以提升。合唱需要一定的技巧,老师在指导合唱过程中,要对合唱的音标进行标注,让学生可以正确认识音标的高音和低音,正确发音,并且要在恰当的时候停顿,共同合作创造更高效的合作效果。
  例如,《童年》这首耳熟能详歌曲的合唱,要结合歌曲的风格类型,学生在合唱的表情与站立的姿势方面,可以凸显出歌曲的调皮和可爱。重要发音的地方,学生要集体都能够根据标注判断出来,以此来共同演绎更高质量的歌曲。
  (三)训练合唱技巧,促进合唱能力的全面提升
  音乐合唱最为突出的是“合唱”,需要学生以集体的合唱效果为主,不能打乱集体的合唱节奏。由于一些学生在合唱过程,可能很难跟上集体的进度,合唱对学生的力量和精神也有一定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在合唱过程中正确地换气,让学生才可以跟上合唱的进度。音节的掌握和熟悉,可以让合唱成员之间共同进行互相的学习和指导。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合唱技巧,具备更好的合作能力,才能够为学生合唱能力的全面提升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通过合唱学习,可以让他们自身的青春活力得以焕发。同时,音乐类型的不同,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受到感染,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老师要充分发挥合唱教学的价值,为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婧芸.中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2).
  [2]吴奕民.如何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19):191 196.
  [3]林芳.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究[J].艺术评鉴,2018(21):114-115.
  作者单位
  (广东省博罗县响水中学;广东;惠州;516100)
其他文献
【摘要】 化学学科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同时还需要化学实验来辅助。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受到软件硬件设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我们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化学实验新模式“微课”。我们采用微课视频模式,来实现微观世界的直观形象化,并且具备快速突破教学难点与重点的优势,有效提升了由于软硬件设备以及一些危险性所无法展现的实验过程。当然,我们依旧要以课堂知识讲授为主,微课辅助,切不
【摘要】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高中政治教学一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不仅落实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目标,也突出了政治这一学科的专业特征。高中政治教学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分别从教师授课和学生能力培养等不同的方面作为切入点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有耐心的引导学生的日常学习,帮助学生成长为全面型人才,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摘要】 耐久跑体现人体在氧气供应充足情况下长时间跑步的能力,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提高心脏供血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提高有氧代谢能力。耐久跑训练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在训练学生耐久跑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可以增加体育课的趣味性,可以有效推进初中体育教学。   【关键词】 初中 体育 小组合作 耐久跑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在整个教学阶段都非常重要。主题式自主作文教学是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以及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来教会学生把握写作的规律,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提升写作热情,使其能够自主地参与写作。本文将就九年级语文主题式自主作文教学进行探究,并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 九年级教育 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摘要】 在教育改革还在逐年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班级管理当中重视“以生为本”的理念。如何将这个理念落实到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使得班级管理精细化,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从制定班级公约出发,围绕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找到让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更加精细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 低年级 班级管理 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 G627
【摘要】 對于高中学生来说,运用情感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并且将情感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中对教师的教学效率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完善,使这种方式能与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情感教育 高中 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对于幼儿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而自主性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而且还可以促进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幼儿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在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对幼儿游戏的过程以及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详细的观察,并在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对他们的游戏进行科学指导,促进幼儿自主游戏的进行。   【关键词】
摘 要:翻转课堂强调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重视课堂教学的交流和互动。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当中,应用翻转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的优化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庞大的生物知识体系,最终有效地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
【摘要】 在初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较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師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很多老师对书本上的知识没有充分地进行了解,对学生地了解和认识也不够充分。在讲课时也暴露出讲课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窘境。根据新课标对因材施教具体应用的分析,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仅要考虑教材内容,还要兼顾学生的个人发展。本文从新课标的因材施教措施出发,分析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地具体实施应用。 
摘 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推进,“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逐渐加深,在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简单的记住教材上的教材书上面的知识点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高中生的需求。教师的授课内容也不能同往常一样单纯的讲解教材知识。历史概念教学方法便是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记忆加深学生对历史教材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为此本文结合自身在高中的教学经验,基于关键词教学法对高中历史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