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策略——基于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探究历程的思考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3位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入手,以问题导向的思路简要介绍3位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及对教学的启示,阐述问题探究的重要性,并探讨利用“三疑三探”和HPS教学模式来提升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其他文献
以“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为例,从理论依据和技术路线两方面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和任务驱动的教学微视频开发的一般思路,为高效学习方式提供参考.对比分析基于微视频的自主学习方式和传统自主学习方式在学习行为、学习深度和学习态度3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运用微视频辅助学习提高了自学的效果和兴趣,践行了核心素养要求.
针对“核基因表达为什么先在细胞核转录、后在细胞质翻译”这一问题,一线教师通常存在一定误区.对高中、大学教材及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基于科学史的情境化问题串,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认识到核基因表达需要先转录后翻译是由核糖体空间结构与mRNA分子的特性决定的.
“生命共同体”理念揭示了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及命运与共的科学真知,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阐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对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价值引领作用.因而教师应从大生命观、大科学观、大育人观主动将“生命共同体”理念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发挥其思想引领、智慧引领、实践引领,从而推进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走向新境界.
科学探究是自然科学学习中培养锻炼的关键能力,是学生面向未来世界的科学能力.介绍了运用学术研究成果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流程:教师研读教材,然后查找、阅读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与课标要求等建立关联,最后凝练、设计教学.结合实例说明了将学术研究成果融入教学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及不同课型可采取的策略.
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模式:建设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基地,将传统的授课地点转移到实践基地中;构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体系,设计高中生物学教学课程.采用建构主义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考评制度,形成完整的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模式.
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关乎民族未来,关系人民福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实践证明,生物学课外实践课是提高学生生态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将生态道德教育与生物学课外实践课相结合,浅析生态道德教育的具体教学策略,以供一线教师参考.
结合新冠肺炎全球流行的社会背景,开发高中生物学“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以“新冠肺炎及其防控”为例设计教学.运用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社会议题讨论、组织辩论等多种教学策略,从社会责任的初步激发、深入探究到升华,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新冠肺炎相关防控知识保护自身健康,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提升社会责任素养和爱国情怀,弘扬抗疫精神.
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例,在深度学习理论下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构建生物学相关概念,促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生物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实践教学是现阶段初中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教学侧重实践,重点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其从根本上学会对生物学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章中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剖析,如基因突变是否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a自交得到aa是否属于基因重组、整倍体与非整倍体有何区别、白菜—甘蓝究竟属于几倍体、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否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等,以帮助学生辨析概念,理解重难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