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慰风尘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qifu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751年,当同时代的才子戴叔伦、顾况还在苦读的时候,15岁的他在父亲的运作之下,成了三卫郎。唐时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虽只是个正八品的小小侍卫,但他扈从的可是唐玄宗。
  在朝会时,两名宫女各自手持一把大羽扇,那是用五彩的野鸡羽毛制成的,交叉挡住玄宗,等玄宗坐好后,再将羽扇移开。真丝织就的龙袍,闪着金光,那一刻,仿佛一片日光照着玄宗,杜甫曾在诗里激动地回味自己“日绕龙鳞识圣颜”。
  作为玄宗的侍卫,如此庄重、华丽的气象,他早就见惯不惊;而且在钟鸣鼎食的家庭长大,想必,他也不止一次听过关于祖父在武则天手下当宰相的光辉家史。说不定,当杜甫在大殿之上内心雀跃的时候,他就站在不远处冷眼旁观。当时,他们各有各的方向,像胡适说的那样,“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十五六岁,他还理解不了杜甫的厚重。那个时候,虽然名唤韦应物,但仗着家世背景与皇帝恩宠,他从来没有想过要顺应万物,也不知道什么庄子说“邀于此者,四枝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真的是“少年狂望一时无”!横行街巷就不说了,平日里,结交的也都是些杀人越货的亡命徒,甚至还把他们藏匿在家。
  大白天没事,设个赌局,掷一掷骰子,玩到天黑;再潜入东邻家,跟姑娘偷欢。兴致来了,或许能吼上一句“有一个姑娘,就在我身旁;和我一起在,生活里荡漾”。就算牌局或者吼声引来司隶,一个负责治安的小官,又能奈他何。他是皇帝的三卫郎,手里那把仪刀可不好惹。
  不过,说实话,这份差,好聽却不好当。“骊宫高处入青云”,里面是“仙乐风飘处处闻”,玄宗吹奏着玉笛,舞女簇拥着杨玉环翩然起舞。铜盆火炭,温煦如春;而无论多大的风雪,他都只能在宫外把守。玄宗在长杨宫骑马射猎的时候,他只能跟在后头,哪怕翠竹如屏,垂杨多姿,他也不会有更多的感受。大字不识几个,除饮酒外,再无长处。
  眼见着石莲花在水底盛开,银缕船在池中游弋;宝石和丁香堆成山,霓裳和羽衣织成云,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大唐繁盛如梦如幻;忽然,就被动地而来的鼙鼓惊散!街头吓唬百姓可以,面对安禄山呼啸而至的铁骑兵,三卫郎们就只有逃跑的份。他乃至他那个时代的所有人,都开始被迫接受命运重压与洗礼。在长安沦陷的前夜,玄宗出奔,折断金鞭累死马。皇帝丢了江山,他丢了饭碗。家道随国运,从此都逆转。没有了大树荫庇,他不得不直面烈日的暴晒,尝遍被欺凌的滋味。身与心,竟渐渐变得单纯与素白。看姑娘的眼,开始挑灯看书,只是不知道他会不会像沈从文那样“看了会新书,情调和目力可不济事”。握仪刀的手,开始握笔题诗,武职改文职,侍卫做县令,安抚孤儿寡妇。
  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他遇上了早年的旧友杨开府,开府是文职散官的虚衔。这是一次有价值的遇见,彼此聊起少年时少年事,触发心头多少感慨。相信,在那个瞬间,他一定重遇了自己,找到一条重返内心的暗途。谁能想到,此时此刻,泪水打湿襟袖的人,当初竟是那样一个无赖。
  唏嘘之余,他挥笔写下《逢杨开府》:“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通过对悠悠往事的追思,他把个人的哀乐与努力,不动声色地藏进了王朝的盛衰里;通过对生活日常的展示,他让我们发现了比相斫相杀的历史更为久远恒长的价值,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一股生存或生命的气息。
  从无赖到诗人,从目不识丁到折节读书,韦应物摇身变成韦苏州,一脚踏入那红尘俗世,一心惦念那一方水土一方人,“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洗尽铅华,他终于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活成了自己爱喝的那瓢酒,“可以慰风尘”;活成了一棵躯干挺拔的枫树,血液里流淌的那团火,“可以慰风尘”。
  小链接
  韦应物的诗歌成就
  韦应物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韦诗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
其他文献
刻意反弹琵琶以求出挑的文章,很容易被当作偏题甚至跑题,最后落进超低分卷子中。跳出雷同不难,同时还能“安全地”着落,这才是高考作文。  一句话,“反弹琶琶”,一定要确保文章的安全性。确保反弹琵琶的安全性,我们就有必要落实“反弹琶琶”的三个边界。  一、“反弹琵琶”,须合“理”。  反弹要合“理”。这才是写作最基本的安全。我们知道,“反弹琵琶”是创新的思维品质,是敢于质疑、怀疑的人文精神。但是,对于传
期刊
我是一滴水,但现在,他们都叫我“泪”。  我是一位年迈的母亲送她的儿子去抗疫前线时流下的泪。  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让一个原本喜气洋洋的节日充满恐慌。她的儿子是名医生,于是带着一腔热血,毅然决然地去支援重灾区武汉。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心太小,塞不下儿子所讲的大义,她只知道这是她含辛茹苦养育大的儿子,是她心尖的存在,但是雏鸟终归会离巢,树苗终究会长大,于是她妥协了,望着儿子眼底的那团火,她让步
期刊
我說我想寒假看电影  说大年初一要包场  说我要一个人去走走 去看看  说我要独立  我要good good study  去了一趟老家 做了两次火锅  烧了两次竹筒饭  还是以前的菜  折耳根、鸡鸭鱼、丸子汤、糍粑  还是熟悉的人 又长了一岁  第一天我去打扰庙里的清净  上了把香 许了好多愿望  也许是我愿望许得太多太重  承受不了武汉一场感冒  1158公里啊,武汉发烧  全国便咳嗽  我不
期刊
1.反弹琵琶,过犹不及。“反弹琵琶”指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但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2.赞美灾难,不顾实际。“灾难的唯一意义,就是灾难。”面对灾难,总有些文章为灾难
期刊
编者按:  2020年1月27日,年仅41岁的科比·布莱恩特在加利福尼亚州卡拉巴斯的一场直升机坠机事故中身亡。这对全世界所有体育爱好者来说都是悲伤的一天。我们没有看到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却听到凌晨四点传来的噩耗。  下面的文字,非珍爱科比而不可得。情动于中而不得不发,自然有一种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  现在是2020年1月28日中午12点24分,此刻我平复了所有的情绪,决定给你写一封信。  亲爱的科比
期刊
亲爱的叔叔:  您好!  此时此刻,您或许在工厂巡视,或许在办公室内制定方案,或许在医院里慰问考察,愿您在休息片刻读到的这封信,传去家人的祝福,捎去家乡的呼唤。  距您回国已近一月,那日阴雨绵绵,常驻异国的您从大洋彼岸赶回湖南。家乡的人们,正积极备办年货,红灯笼的喜庆,霓虹灯的装点,未能阻止你急驰的脚步。夜黑了你的双目,雨润了你的柔肠,你的心情“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作为驻美国制药公司的总经理
期刊
只有写小枣的时候才敢痛痛快快地写,不用顾虑什么杂七杂八的人情事故。  忆起我的初三岁月,也许是没有一个能交心的朋友之故,无论上下课,除非必要,我都坐在座位上看书。实在无聊得很,象棋都抛弃了我,浅薄的娱乐卡牌游戏倒取代了象棋的位置。纵使隔壁打牌的喧闹声再大,我也不屑于去围观,卡牌是可憎的。两个人的对弈比不上一个人的狂欢,一个人看书,看自己的书,只有我抛弃书本的份,没书本抛弃我的份。  小枣戏谑地说,
期刊
我踏上这条熟悉的小路,感受着每一步的可靠与踏实。路边新鲜的蔬菜惊喜地问候着我,那一粒粒不起眼的石子还是像往日一样俏皮地躺卧着,马上就要到奶奶家了。  我的老家在一个奇怪的村子里,一条窄窄的小路贯村而入,名曰“朱家园路”,因为整个村子所住的农户都为“朱”姓。或许正因如此,不论血缘亲疏,村里人与人之间都异常亲热密切。  这里是他们数代先人共同守候的家园。脚步声逐渐隐去,一阵阵欢欣的笑声盘旋在破败的老屋
期刊
三毛说:“只有在深入大漠里看日出日落时一群群飞奔的羚羊的美景时,我的心才能忘记现实的枯燥和艰苦。”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愿意过著与世隔绝又自由自在的生活,因为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就是世俗。那地方太喧闹,太嘈杂,各种人情世故牵连着成了精神上的累赘。而使我们内心宁静的地方叫作远方。梵·高作画时会到远方的阿尔。在那里,他将封锁的自己释放,让灵感如喷泉一般喷涌而出,他的创造力会如潮水一样激荡着灵魂。虽然当时的
期刊
有人说:“再多的马车加起来,也得不到一列火车。”在绘画界,马车可以象征古典主义,而火车则可以象征新流派。新流派是对古典主义的突破,是绘画發展到一定程度对自我的一种革命,或者说是一种革新,就像火车之于马车一样,尽管两者都是车。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画界被学院派统治着,人们惊叹于那放大镜下仍精细无比的真实,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近乎完美。因此,工于细节成了那个时代最高的标准,成为了艺术家的追求。诚然,学院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