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者说: 作文“反弹琶琶”的安全边界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exxf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刻意反弹琵琶以求出挑的文章,很容易被当作偏题甚至跑题,最后落进超低分卷子中。跳出雷同不难,同时还能“安全地”着落,这才是高考作文。
  一句话,“反弹琶琶”,一定要确保文章的安全性。确保反弹琵琶的安全性,我们就有必要落实“反弹琶琶”的三个边界。
  一、“反弹琵琶”,须合“理”。
  反弹要合“理”。这才是写作最基本的安全。我们知道,“反弹琵琶”是创新的思维品质,是敢于质疑、怀疑的人文精神。但是,对于传统的已成定论的思想观点,要敢于质疑,敢于大胆设想,标新立异,这些只是基本前提。提出并阐发与众不同的合“理”的观点和见解,才是目的。
  我们先来两组“反弹琶琶”的例子:“班门弄斧/弄斧就要到班门”,“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它们成立吗?成立。因为后者合“理”。甚至是对常规更“深刻”的思考。“弄斧就要到班门”,因为想要在某一领域登堂入室,当然要找行家才行。“膽大人艺高”,因为胆大的艺人更敢于向高难动作挑战,有胆儿,才能创出新境界。
  “反弹琵琶”时“理”的成立,是关键和核心。来,问一下,“青年人要自强自立,不应该拼爹啃老”。反弹琵琶,就是“青年人要拼爹啃老,不必自强自立”。这就错上天了。不合“理”,且违背了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念,自然不安全。
  二、“反弹琵琶”,应遵“情”。
  “反弹琶琶”应遵“情”,符合基本的人性人情。尤其不得违背写作材料本身的情感主旨。
  “其实您很过分,您总是发成堆成堆高质量的卷子,美其名曰享受;您还会占别的老师的课……感谢曾遇见过您,在我们最好的青春里。”
  这位考生与一般的考生落笔不同,他观照“小林漫画”里老师的“毕业”,反弹琵琶,另辟蹊径。语言真实,风趣。“反弹琶琶”应遵循材料的“师生情”情感主旨,这很重要。当然,这位同学也做到了。
  面对疫情,同学们的作文基本是清一色的“最美逆行人”。这情感本身设定没有错。但是,为了主题的感人和正确,很多同学不惜“歌颂灾难”。很多网友说,“这次疫情幸亏发生在中国”。“幸亏”?苦难和牺牲,就是苦难,就是牺牲。情感设定,不可违背人性人情。“错误首先是错误。承认它们是它们,我们才有可能是别的。”为了主题,歌颂牺牲,就有悖于人情。
  奔赴武汉出征的女性医护人员“自愿剃光头”,为什么引起了公众极大的反感?这里面就有拿“付出和牺牲”制造表演的意味。写作情感要明确,但是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还应层次分明。若情感的维度,始终设定单一,反而是很荒谬和不可取的。
  三、“反弹琵琶”,当“辨”论。
  “反弹琶琶”写作,要求学生敢于深入自我思辨,敢于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只有这样,才能从自我的偏狭的立意局限中主动走出,才能防止文章陷入无理的狡辩、诡辩。
  “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菲茨杰拉德说。有智慧的人,必然能够兼容下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观念。笔者的课堂,经常会让辩论高手参与“自己辩自己”的环节,帮助他们完成自我思维的升级。
  “作文即做人”“以公民的姿态,做理性的表达”。这是我们平日要保持的思维品格。网络上缺少批判理性的口水文为什么汪洋恣肆?就是很多人都缺乏理性表达、质疑自己的环节。
  对于一个人而言,理性的思考,避免思考问题极端化,同时兼容多元的观念,保持思辨的表达习惯,方可拥有写作上的真正安全。
其他文献
我见过有些考生抒情散文语言写得非常有才气,但是不管多么有才华的文章,都暴露出一个弱点,那就是耽于抒情,没有自己的思想,主题不严密,缺乏思考层次。比如,我看过一篇考生作文,主题是“热忱”。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将“青春的年华”转化为一种“人生态度”。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没有逻辑的。“人生态度”和“青春年华”不属于同一范畴,构不成矛盾,也没有什么因果关系,如何谈得上转化呢?可是作者根本不管,眉毛胡子一把抓,反复
期刊
审题是考场写作的第一能力。为什么说是第一能力?因为作文题既有规定性,又有开放性。规定性是防止套作,你必须依题写作,而不能自说自话;开放性是为你的写作才情提供空间,你可以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尽情发挥。所以,考场写作的前提是“写对”,只有在“写对”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写好”。  误区一:剥离语境,泛泛而谈。  考生在审题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来写。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出关键词,然后以此
期刊
议论文写作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讲逻辑就是讲推理,那些不分主次、先后,不辨真假、正伪,不明整体与局部、原因與结果,不懂演绎或归纳等情况就成为了议论文写作的大忌,也成为考生议论文写作的思维瓶颈。  我们该如何突破这些思维瓶颈?可采用连续性追问法,并在追问中优化思维路径,思维推进都是依赖“追问”来完成的。问哪类问题就朝哪个方向思考,问题即方向。在某个方向上思考的程度又将引发新问题的产生,即形成新的追
期刊
为了让文章显得有才华,许多考生会刻意运用修辞,譬如排比、比拟、引用,但单纯为了好看而忽视了内涵,则得不偿失。高考作文要求语言优美,但“语言优美”不等于“语言炫耀”。过分追求语言文字的优美,成了“语言炫耀”,这样的考生犹如“书橱”“书包”“书房”,充其量,他们只不过是书的管理员,而不是真正的运用者,他们不能从书中概括出自己的思想,缺乏深度领悟,这样的作文得不到高分。如果你的作文还是以下这种无法说明任
期刊
很久以后,我们还能回忆起2020年的春天。  一切是那么的突然,而又是那样的“顺理成章”。或近或远,或无所适从,或随遇而安,从开始的淡漠,而后是紧张、惊恐,最后是如临大敌,生死抉择——我们的生活被“新冠肺炎”徹底改变了。  那段时间,我们生活在自己家里,街上空荡荡,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口罩成了日常必需品,洗手是生活大事件。可每个人都还应该有自己的工作,大人们要撑起日常起居,要肩负起社会职责;孩子们要
期刊
从历年高考作文阅卷者的反馈来看:当下考生写高考作文普遍采用“抓关键词+画靶心证明”的模式。不管是面对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还是任务驱动作文,大部分考生只是把文题当作一个“关键词”。选好“关键词”后,再用大量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缺乏必要的論证、推理,没有实在的辩证、逻辑。为了证明而证明,不但使得观点生硬,文章模板化,而且让作文论述肤浅幼稚,经不起推敲。也正因如此,当前作文存在一个怪现状:鸡
期刊
美丽的花朵上闪烁着点点光芒,那是清晨露珠的光芒,没有星星闪耀,没有太阳光明,但它是美的象征,美得典雅脱俗。刺骨的寒风吹不散它们的信念。春天就要来了,更加美丽的景象就要来临,寒风将要停歇。  我知道它们的痛苦,我理解它们的孤独,这个春天并不宁静,阳光还没有穿透那片乌云,是春天还没有来吗?黑色的风狞笑着:我是过去的残党,开始于一件小事,却又让世界震惊。如今,我望着窗外阴沉的天,似乎下着茫茫的雪,寒风吹
期刊
2020年,农历庚子年,春,上演了一场新年档电影,被迫参演的主角是十四亿人。整座城整座城地封锁,见到人似见到异物,远远就相互避开又各自各匆匆远去。  每个人悄无声息地在用自己的力量,维护这个城市固有的秩序。  第一次,听到街道卡车箱的音响里传出的注意事项。一遍家乡方言,一遍普通汉语,反复循环交替着。我儿时听过修鞋或是剪头发的喊卖,听过卖冰糖葫芦或是麦芽糖的敲声,听过收旧报纸或是纸盒的吆喝。越是长大
期刊
比新年早春来得更早的,是一种最开始名唤“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  起初,似乎很遥远。在同学们发的动态上了解到有一种新的病,仅此而已,却没想到它掀起了轩然大波,硬生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020年1月20号前后,它爆发了。我翻着网上的新闻,心情坠入更深的谷底,紧跑去跟在妈妈后头劝她不要出门。她只是听,也不打断我,做着自己的事,等我说得差不多了,才笑着看我,叹口气说:“不行啊,妞哦,不出
期刊
这个新年,是什么冲淡了热闹的年味  这个新年,是什么捂住了人们的笑脸  是什么掐灭了除夕灿烂的烟花  又是什么拖住了我们回家的脚步  是病毒,是瘟疫  当怒吼的病毒向我们席卷而来  当特务一样的瘟疫向我们偷袭  当毒花一样的瘟疫把我们围困  这个春天没有花朵只有埋葬  这个春天没有音乐只有喘息  一群逆行者向武汉奔跑  跑出了春的消息  逆行者的背影在长江大桥上舞蹈  逆行者的口罩在雷神山、火神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