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流派与古典主义的决裂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qing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再多的马车加起来,也得不到一列火车。”在绘画界,马车可以象征古典主义,而火车则可以象征新流派。新流派是对古典主义的突破,是绘画發展到一定程度对自我的一种革命,或者说是一种革新,就像火车之于马车一样,尽管两者都是车。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画界被学院派统治着,人们惊叹于那放大镜下仍精细无比的真实,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近乎完美。因此,工于细节成了那个时代最高的标准,成为了艺术家的追求。诚然,学院派的技法令人惊叹,但细细品味,长此以往,这种对细节的苛求会使得画风僵硬滞涩,缺少灵动之美,而且他们长期的故步自封、妄自尊大,使得学院派绘画停留在写实的浅层,缺乏艺术的深刻。
  幸运的是,同时期的莫奈却一直有一颗自由不羁的灵魂,他一面望着学院派里众学生追求名利的场景,一面背着画布与油彩走向了室外。纵使受到嘲讽与冷笑,他依然不改自己开拓创新的激情。他打破传统的配色比例,使新的鲜活的色彩涌入死气沉沉的画布。虽然没有了对细节的绝对还原,然而在艺术的朦胧中,在瞬间印象感的冲击下,这些画作重新唤起了人们最初的审美渴求。在他的作品《睡莲》中,跳动的光影与炫目的色彩将池塘那一瞬间的美永远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
  艺术家陈丹青说:“在今天大而化之的历史回望中,法国绘画只剩下印象派。”是的,学院派终究被历史的洪流湮没。随着技术的发展,照相技术完全能够代替所谓写实的画作。凝视再多再多的写实作品也不及对写意画的惊鸿一瞥让人怦然心动,不是吗?学院派追求的是程式与套路,对一切事实照搬描摹,那只是一种简单的颜料的堆砌,如此而已,不是吗?印象派追求的是笔尖的绽放,对光与影的黄金把握,更重要的,还有画家们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他们的画作有如舞者,个性十足,绝不囿于枷锁。是的,就是这样的“一列火车”,载着法国的绘画艺术驶向了更远的天地,闪耀出不朽的光辉。
  20世纪的抽象画派与印象画派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代表画家之一毕加索曾说:“我本想成为一名画家,然而我却成为了毕加索。”那怪异的组合与色彩表现出他内心的强烈情感。抽象画派用最夸张的手法,开辟了艺术的另一番天地,在绘画史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的,敢于狂野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突破古典主义清晰的拘谨手法,成就了一代宗师。
  画家林风眠说:“绘画是很个人的东西,个人里面创造出的就是流派。”学院派的辉煌是一时的,单调的重复与刻板的模式永远不能给人以恒久的震撼,正如马车再多,也不能成为一列火车,这正所谓再多的“精品”也无法成就一幅“神品”。
  绘画如此,人世间的一切事物也是如此,不是吗?既然如此,何不让所有的“马车”都成长为一列列的“火车”呢?
其他文献
这个新年,是什么冲淡了热闹的年味  这个新年,是什么捂住了人们的笑脸  是什么掐灭了除夕灿烂的烟花  又是什么拖住了我们回家的脚步  是病毒,是瘟疫  当怒吼的病毒向我们席卷而来  当特务一样的瘟疫向我们偷袭  当毒花一样的瘟疫把我们围困  这个春天没有花朵只有埋葬  这个春天没有音乐只有喘息  一群逆行者向武汉奔跑  跑出了春的消息  逆行者的背影在长江大桥上舞蹈  逆行者的口罩在雷神山、火神山
期刊
刻意反弹琵琶以求出挑的文章,很容易被当作偏题甚至跑题,最后落进超低分卷子中。跳出雷同不难,同时还能“安全地”着落,这才是高考作文。  一句话,“反弹琶琶”,一定要确保文章的安全性。确保反弹琵琶的安全性,我们就有必要落实“反弹琶琶”的三个边界。  一、“反弹琵琶”,须合“理”。  反弹要合“理”。这才是写作最基本的安全。我们知道,“反弹琵琶”是创新的思维品质,是敢于质疑、怀疑的人文精神。但是,对于传
期刊
我是一滴水,但现在,他们都叫我“泪”。  我是一位年迈的母亲送她的儿子去抗疫前线时流下的泪。  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让一个原本喜气洋洋的节日充满恐慌。她的儿子是名医生,于是带着一腔热血,毅然决然地去支援重灾区武汉。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心太小,塞不下儿子所讲的大义,她只知道这是她含辛茹苦养育大的儿子,是她心尖的存在,但是雏鸟终归会离巢,树苗终究会长大,于是她妥协了,望着儿子眼底的那团火,她让步
期刊
我說我想寒假看电影  说大年初一要包场  说我要一个人去走走 去看看  说我要独立  我要good good study  去了一趟老家 做了两次火锅  烧了两次竹筒饭  还是以前的菜  折耳根、鸡鸭鱼、丸子汤、糍粑  还是熟悉的人 又长了一岁  第一天我去打扰庙里的清净  上了把香 许了好多愿望  也许是我愿望许得太多太重  承受不了武汉一场感冒  1158公里啊,武汉发烧  全国便咳嗽  我不
期刊
1.反弹琵琶,过犹不及。“反弹琵琶”指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但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2.赞美灾难,不顾实际。“灾难的唯一意义,就是灾难。”面对灾难,总有些文章为灾难
期刊
编者按:  2020年1月27日,年仅41岁的科比·布莱恩特在加利福尼亚州卡拉巴斯的一场直升机坠机事故中身亡。这对全世界所有体育爱好者来说都是悲伤的一天。我们没有看到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却听到凌晨四点传来的噩耗。  下面的文字,非珍爱科比而不可得。情动于中而不得不发,自然有一种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  现在是2020年1月28日中午12点24分,此刻我平复了所有的情绪,决定给你写一封信。  亲爱的科比
期刊
亲爱的叔叔:  您好!  此时此刻,您或许在工厂巡视,或许在办公室内制定方案,或许在医院里慰问考察,愿您在休息片刻读到的这封信,传去家人的祝福,捎去家乡的呼唤。  距您回国已近一月,那日阴雨绵绵,常驻异国的您从大洋彼岸赶回湖南。家乡的人们,正积极备办年货,红灯笼的喜庆,霓虹灯的装点,未能阻止你急驰的脚步。夜黑了你的双目,雨润了你的柔肠,你的心情“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作为驻美国制药公司的总经理
期刊
只有写小枣的时候才敢痛痛快快地写,不用顾虑什么杂七杂八的人情事故。  忆起我的初三岁月,也许是没有一个能交心的朋友之故,无论上下课,除非必要,我都坐在座位上看书。实在无聊得很,象棋都抛弃了我,浅薄的娱乐卡牌游戏倒取代了象棋的位置。纵使隔壁打牌的喧闹声再大,我也不屑于去围观,卡牌是可憎的。两个人的对弈比不上一个人的狂欢,一个人看书,看自己的书,只有我抛弃书本的份,没书本抛弃我的份。  小枣戏谑地说,
期刊
我踏上这条熟悉的小路,感受着每一步的可靠与踏实。路边新鲜的蔬菜惊喜地问候着我,那一粒粒不起眼的石子还是像往日一样俏皮地躺卧着,马上就要到奶奶家了。  我的老家在一个奇怪的村子里,一条窄窄的小路贯村而入,名曰“朱家园路”,因为整个村子所住的农户都为“朱”姓。或许正因如此,不论血缘亲疏,村里人与人之间都异常亲热密切。  这里是他们数代先人共同守候的家园。脚步声逐渐隐去,一阵阵欢欣的笑声盘旋在破败的老屋
期刊
三毛说:“只有在深入大漠里看日出日落时一群群飞奔的羚羊的美景时,我的心才能忘记现实的枯燥和艰苦。”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愿意过著与世隔绝又自由自在的生活,因为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就是世俗。那地方太喧闹,太嘈杂,各种人情世故牵连着成了精神上的累赘。而使我们内心宁静的地方叫作远方。梵·高作画时会到远方的阿尔。在那里,他将封锁的自己释放,让灵感如喷泉一般喷涌而出,他的创造力会如潮水一样激荡着灵魂。虽然当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