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小剂量葡甘聚糖对SD大鼠摄食量及体脂和血脂血糖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食物与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_007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预防性应用小剂量葡甘聚糖对摄食量、体脂、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葡甘聚糖组),每组13只,均喂饲普通饲料。实验阶段记录各组进食量并监测体重,连续喂养12周后空腹处死,测定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腹部脂肪(腹后壁脂肪、肠系膜脂肪、肾周脂肪及精索部脂肪)进行称重。截取食管下端至肛门的肠段,摘除肠系膜脂肪后称重肠道重量,并计算SD大鼠去除肠道后体重和净体重。结果:葡甘聚糖组每日平均摄食量[(20.97±1.92)g]大于正常对照组[(20.24±2.38)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两组实验大鼠的每日平均体重、空腹体重、肠道重量、腹内脂肪、去除肠道后体重以及净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指标(FBG、TG、TC、LDL-C、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饲普通饲料过程中,预防性应用小剂量葡甘聚糖,可提高正常SD大鼠摄食量,但对其体重、腹部脂肪、血脂、血糖均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葡甘聚糖;体脂;血脂;血糖;摄食量
  葡甘聚糖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在魔芋中含量极丰富,研究表明,魔芋葡甘聚糖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1-8]。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剂量葡甘聚糖预防性干预实验动物,并对实验动物进行体重、体脂肪量、血脂和血糖等指标的监测,探讨葡甘聚糖对疾病的预防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通泰葡甘聚糖胶囊,国药准字 H51023873。
  1.2 实验动物
  清洁级SD大鼠,雄性,体重(203±11)g。实验动物均由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公司提供。实验动生产许可证号:SCXK(沪)2008-0016;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沪)2006-0010。实验前所有实验动物均适应性喂养1周。
  1.3 试剂与仪器
  大鼠血脂、血糖检测试剂盒,德国罗氏公司;西门子advia 2400大型生化仪;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FA2004N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子秤,由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4 方法
  1.4.1 实验分组 所有实验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以空腹体重为基础,按体重分层随机分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13,普通饲料+生理盐水灌胃)和葡甘聚糖组(n=13,普通饲料+葡甘聚糖灌胃),并对每组大鼠进行编号。
  1.4.2 动物饲养 实验期间各组实验大鼠均饲养普通饲料,自由进食和饮水,每日早9∶00给予灌胃。每只实验SD大鼠的灌胃量为1 mL/100 g体重,葡甘聚糖溶液配制浓度为100 mg/(kg·BW)[9-10]。動物饲养环境温度为(17±3.0)℃,湿度为50%±20%,12 h昼夜循环周期。
  1.4.3 动物饮食、体重的测定 实验期间每日同一时间(早上8∶30)记录各实验组大鼠的摄食量及体重,处死前测定空腹体重。
  1.4.4 血脂、血糖的测定 连续喂养12周后,禁食、不禁水12 h,于次日晨内眦静脉采血后处死各组实验大鼠,测定大鼠FBG、TG、TC、LDL-C、HDL-C。FBG的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终点法、TG的测定采用酶法终点法、TC测定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LDL-C和HDL-C测定均采用直接测量法。详细检测步骤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5 内脏脂肪及肠道重量的测定 各组实验SD大鼠处死后,剖腹,分别取腹后壁脂肪、肠系膜脂肪、肾周脂肪以及精索部脂肪,称量上述脂肪组织重量作为腹内脂肪总量。截取食管下端至肛门的肠段,摘除肠系膜脂肪后称重肠道重量,并计算各组实验SD大鼠去肠道后体重和净体重。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结果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之间的数据均采用F检验检查总体方差齐性。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通过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实验进行到第四周,因灌胃时SD大鼠挣扎造成损伤,导致葡甘聚糖组实验大鼠死亡1只,其余均健康存活,直至实验结束。
  2.1 实验动物摄食量变化情况
  对所有实验动物每天同一时间检测摄食量,并计算出每组实验SD大鼠的每日平均摄食量,分析两组每日平均摄食量变化曲线。结果显示,实验期间,葡甘聚糖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13)实验SD大鼠每日平均摄食量均成波动性增长趋势(图1)。两组每日平均摄食量情况相比,葡甘聚糖组[(20.97±1.92)g]每日平均摄食量大于正常对照组[(20.24±2.38)g],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95% CI为(0.076~1.395)。
  2.2 实验动物体重变化情况
  对所有实验动物每天同一时间检测体重,并计算出每组实验动物的平均体重,根据每天的平均体重情况分析两组实验SD大鼠之间实验期间的体重变化曲线并对两组间每日平均体重进行比较。数据分析显示,两组实验SD大鼠在实验期间体重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从实验第17天(约2.5周)开始,葡甘聚糖组实验SD大鼠平均体重增长曲线超越正常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保持均衡的增长趋势直至实验结束(图2)。葡甘聚糖组[(352.84±64.42)g]与正常对照组[(338.35±60.75)g]每日平均体重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5% CI为(-4.359~33.339)。
  2.3 实验动物空腹体重情况   两组实验动物在处死前均给予禁食12 h,测量空腹体重,结果显示,葡甘聚糖组空腹体重[(423.83±28.71)g]与正常对照组[(416.62±30.70)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5% CI为(-17.362~31.798)。
  2.4 腹内脂肪及肠道重量
  麻醉后处死实验SD大鼠进行剖腹,分别取腹后壁脂肪、肠系膜脂肪、肾周脂肪以及精索部脂肪,并称重腹部脂肪总重量,截取食管下端至肛门的肠段,摘除肠系膜脂肪后称重肠道重量,两组实验SD大鼠肠道重量、腹内脂肪重量、去除肠道后体重和净体重(空腹体重减去腹部脂肪及肠道重量)相比较。数据显示,葡甘聚糖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13)实验SD大鼠在实验结束时,葡甘聚糖组的腹内脂肪[(20.76±2.53)g]、肠道重量[(16.20±3.74)g]、去除肠道后的体重[(407.63±28.82)g]以及净体重[(386.86±27.31)g]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7.55±5.64)、(14.92±1.09)、(401.69±30.31)、(384.15±27.26)g]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3、图4)。
  2.5 生理指标
  对两组实验SD大鼠空腹血液在2h内进行检测,附表数据分析显示,葡甘聚糖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13)实验SD大鼠在实验结束时,葡甘聚糖组相关血液指标FBG[(5.24±0.36)mmol/L]、TG[(0.53±0.23)mmol/L]、TC[(1.02±0.24)mmol/L]、LDL-C[(0.10±0.03)mmol/L]、HDL-C[(0.35±0.11)mmol/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检测实验大鼠每日平均摄食量、每日平均体重、腹内脂肪、肠道重量以及血脂血糖等血液指标来探讨预防性应用小剂量的葡甘聚糖对实验SD大鼠摄食量、体脂及血脂、血糖的影响,结果显示,喂饲普通饲料过程中,预防性应用小剂量葡甘聚糖,可提高正常SD大鼠摄食量(P=0.029<0.05)。但两组大鼠之间的每日平均体重、空腹体重、腹内脂肪、肠道重量、去除肠道后体重、净体重以及血脂、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进行中第12天,两组实验SD大鼠日平均摄食量均低于总体趋势值,在实验进行中的第13、19天,两组实验SD大鼠的日平均摄食量均高于总体趋势值,但两组呈现相同趋势,这可能是由饲料湿度不同造成,但因两组同时进行添加,并不影响两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性。
  4 讨论
  研究表明,葡甘聚糖具有益生元活性,可促进乳酸杆菌等肠道益生菌的代谢和增值,调节肠道功能[7-8],能促进胃肠道运动[6、11],可适度增加便秘儿童排便频率[12]。本研究中葡甘聚糖可能会通过对实验动物肠道益生菌的调节以及对肠道的规律性运动产生作用,包括增加大便次数、软化大便、增加排便量等,从而对葡甘聚糖组实验SD大鼠摄食量产生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葡甘聚糖作为一种可溶性纤维素具有明确的降脂、降糖及减肥作用[1-3],研究表明,短期内应用葡甘聚糖有助于减肥[13]。本研究并未观察到葡甘聚糖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体重有所降低,这与早期Yoshida M等[14]的动物实验研究的体重结果相一致。Yoshida M等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膳食中添加葡甘聚糖与接受常规饮食的非糖尿病对照组相比,体重的增加无统计学意义。Arvill A等[15]采用的双盲交叉、安慰剂对照研究设计表明,给予年龄在25~65岁之间的63名健康男性摄入葡甘聚糖,并未发现体重的变化。Vuksan V等[16]的研究表明,每100 kcal饮食中摄入0.5 g葡甘聚糖3周,可降低TC、LDL-C和血清果糖胺水平,但对胰岛素、FBG、TG、HDL-C和体重无明显影响。近期有关文献[17]报导,葡甘聚糖在减轻超重和肥胖儿童体重方面的有效性仍在讨论中,目前尚无确切定论。
  葡甘聚糖可通过延缓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来抑制餐后胰岛素高峰,以及加强粪便中性固醇和胆汁酸的排泄[18],减少餐后胰岛素的浓度,可以降低胆固醇合成。胰岛素能够增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19],餐后胰岛素的减少降低了HMG-CoA还原酶活性,并且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增加。
  实验结束时,本研究中葡甘聚糖组相关血液指标FBG、TG、TC、LDL-C及HDL-C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研究表明,受试者食用含50 g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普通糕点和添加5%葡甘聚糖的糕点后,发现食用含葡甘聚糖的食物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和健康成人血糖升高的幅度;且这一作用在糖尿病患者中强于健康成人[20]。但早期Vuksan V等[21]通过对血糖、血脂和血压的监测来研究魔芋葡甘聚糖对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调控,结果表明,葡甘聚糖能明显降低果糖胺以及TC/HDL-C的比率和收缩压,然而对体重、TC、LDL-C和HDL-C、TG、载脂蛋白 A-1、B及其比值、葡萄糖、胰岛素和舒张压均无明显影响。后期人群实验研究[22]发现,无论是合并或未合并糖尿病的高脂血症患者,联合使用葡甘聚糖和植物甾醇均可明显降低患者的LDL-C。但与预期结果相比,接受葡甘聚糖治疗的患者并未出现血糖的改变,膳食葡甘聚糖并未影响患者空腹胰岛素、果糖胺浓度和糖耐量。一项纳入了12项研究(包括8项成年人研究和4项儿童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23],魔芋葡甘聚糖能够明显降低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但其中6项研究的数据表明魔芋葡甘聚糖对载脂蛋白B无显著影响。
  本研究中葡甘聚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没有监测到血脂、血糖以及体重、体脂等指标的统计学差异,此结果与以往研究的差异性可能与实验设计以及摄食控制、热量控制等情况不同有關。以往的阳性研究结果均是在糖尿病或/和高脂血症受试者中进行,且进行一定的饮食控制等措施,但本研究是在普通饲料喂养的正常SD大鼠中进行的小剂量葡甘聚糖干预的预防性试验。正常机体有完善的自身调节作用,可能因其自身调解作用远远强于本实验中添加的小剂量葡甘聚糖所产生的作用效应,导致葡甘聚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没有出现体重、体脂以及血脂、血糖的差异性变化。另外,本研究中对餐后血糖、胰岛素及果糖胺浓度没有进行明确测定,因此也不明确在此实验中葡甘聚糖是否能够通过胰岛素降低胆固醇的合成。另一方面,葡甘聚糖在水溶液及唾液中会形成一种高粘度的凝胶,这一特性在其降血糖、降胆固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因此会产生不好的味道和口感。葡甘聚糖的口感以及食用剂量等均会影响到受试者的依从性。有些实验研究中会出现体重的降低等可能与此种副作用有关,但本实验中采用的灌胃方式,因而无对口感的影响,进而对实验SD大鼠因葡甘聚糖口感问题引起的体重变化也基本无负面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low dose glucomannan on the food intake,body fat,blood lipid and blood glucose.【Method】 According to body weight,26 adult male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including normal control group (n=13)and glucomannan group (n=13),and the rats of each group were numbered.The rats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ere intragastriced with saline and the glucomannan group were given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the glucomannan every day.Body weight and food intake were recorded every day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Fasting blood glucose(FBG),and lipids(TG,TC,LDL-C,and HDL-C)were measured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Perirenal fat,retroperitoneal fat,mesenteric fat,as well as epididymal fat of all rats were weighed and summed as the total abdominal fat.Intestines without mesentery were weighed.The weight of SD rats without intestines and the net weight were calculated.【Result】 Compared with that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20.24±2.38)g],the average daily food intake in the glucomannan group [(20.97±1.92)g]were higher,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29 < 0.05).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the body weight measured daily,the fasting body weight,abdominal fat,weight of intestines,weight without intestines and the net weight in the glucomannan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The datas showed that FBG、TG、TC、LDL-C and HDL-C of glucomannan group SD rats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normal feed feeding,the low dose of gluconan can increase the food intake of SD rats,but it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ir body weight,abdominal fat,blood lipid and blood glucose.
  Keywords:glucomannan;body fat;blood lipid;blood glucose;food intake
  作者簡介:孙 娟(1984— ),女,硕士,中级营养师,研究方向:临床营养与慢病的防治。
  通信作者:葛 声(1967— ),女,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营养与慢病的防治。
其他文献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就现如今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管理和维护工作实际情况来说,人们对于人性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切
摘 要:近年来,肠道菌群及其与疾病和健康的研究进展,促进了人们对益生菌健康作用的认识。益生菌在维持健康,以及降低未来疾病风险中的作用被不断发现和证实,但世界各国在食品领域,目前对于“益生菌”这一术语既没有法律的认可,也没有专门的统一标准。为进一步厘清概念和规范益生菌的应用,国内外的科学和行业组织正积极开展工作,建立科学共识和行业共识。本文重点介绍了益生菌的定义、种类、主要健康功能、管理规范等。  
摘 要:目的:采用热风干燥法干燥刺梨鲜果,分析干燥前后对刺梨主要活性成分(维生素C、总多酚、总黄酮、没食子酸、儿茶素和鞣花酸)的影响,以及测定其有害重金属含量。结果:刺梨鲜果经60 ℃热风干燥后,总黄酮含量基本不变,总多酚和维生素C含量有减少;多酚类化合物儿茶素含量减少,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则增加;刺梨干果中维生素C含量仍然高(7.2%);干果中总多酚96.18 mg/g、总黄酮1.97 mg/g
摘 要: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N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小麦粉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水分和脂肪的含量预测模型,并选择最佳模型。方法:收集117份小麦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化学法测定蛋白质、水分和脂肪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随机分组,81份样品用于构建模型、36份样品用作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探讨波长范围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所建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结果:3个营养成分预测能力最好的模型分别
摘 要:目的:以江苏明日叶为原料,分别对明日叶茎、叶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比较,为明日叶不同部位进一步应用于食品、医药及保健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品营养成分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江苏明日叶茎、叶中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纤维、脂肪酸、16种氨基酸和9种矿物质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明日叶的主要成分为水分84.4~91.7 g/100 g、灰分0.90~1.70 g/100 g、蛋白质0
摘 要: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策略对大枣补血机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通过文献和TCMSP平台获取大枣的成分,根据成分的含量、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类药性(Drug Likeness,DL)综合筛选出大枣潜在有效成分,通过DisGeNET和BATMAN-TCM平台获取大枣补血的潜在靶点并进行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大枣-有
摘 要:目的:优化热水浸提法提取山楂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结构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水浴温度、水浴时间、料水比、冷浸时间为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其提取工艺;多糖经纯化后分别采用GPC、GC-MS分析其分子量和单糖组成,并通过对超氧自由、羟自由基、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试验测定山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90 ℃
摘 要:目的:探讨60 μmol/L槲皮素调节BRL大鼠肝细胞谷胱甘肽(GSH)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槲皮素对BRL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内GSH和GSSG的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脏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γ-GCL)、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SH-Px、GST、γ-GCL和
摘 要:目的:探讨花生肽是否对小鼠具有耐缺氧作用。方法:将150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1个空白对照组、1个乳清蛋白组(500 mg/kg BW)和3个花生肽剂量组(250、500、1 000 mg/kg BW)。连续灌胃30 d后,测定各组小鼠在常压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及耗氧量,在亚硝酸钠中毒导致的缺氧状况下的存活时间以及急性脑缺血导致的缺氧状况下的存活时间,来观察花生肽对小
摘 要:氨基甲酸乙酯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200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A类致癌物。国内外研究者开发出了适用于不同样品条件和研究目的检测方法。分类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传统和快速检测氨基甲酸乙酯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以及其他检测方法,对这些方法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特点和检测效果进行综述,并对我国未来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氨基甲酸乙酯;发酵食品;传统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