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生物知识记忆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a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课按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有关知识,这是生物学最基本的教学活动。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有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又有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这门学科的典型特点是知识点多,有很多生物学理论需要学生记忆,这正是许多学生最“头疼”的事情,甚至有些学生因此而干脆放弃这门学科。所以,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记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记忆方法,以便快速、准确地记忆知识,提高生物学的学习效率进行了探讨。
  一、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也就是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识记、保持和提取的过程。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而且学得较好;某种事物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学生就容易记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首先,在备课时,最好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伴性遗传这节课时,我以讲解学生比较熟悉的“色盲疾病”的发现作为引言,接着提出问题:“人类中色盲患者为什么男性多于女性?”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我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讲完伴性遗传的知识,学生对前面所提出的问题自己就能解释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可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特点,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来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和情趣。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牢固记忆。生物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这就更需要在理解上下功夫,以达到较好的记忆效果。
  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不能把“生物”教成“死物”,因此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握要点,弄清概念,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基础知识,而且能学会记忆方法,记住的知识才能记得扎实。例如:学生在学习自由组合规律时,判断、书写配子的基因型时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这部分知识之前,我先进行“铺路”,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又通过挂图,讲清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等概念,再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抓住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又如对酶的记忆,学生应首先理解酶主要是一种蛋白质,其次酶是一种生物体内的催化剂,最后只有活的细胞才能产生酶。这三个方面即是要掌握的要点。酶是一种催化剂,它既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点,又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因此有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特性。再如减数分裂的概念,首先应知道它是有性生殖细胞形成时才会经历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其次是其过程中细胞要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中只复制一次,最后的结果是染色体的数目减半,记住三个要点就记住了概念。通过这样的加工整理,再给学生们举实例,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加深理解,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记得就比较扎实。
  另外,生物课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显得无能为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演示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三、及时复习,防止遗忘,加深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过比较系统的研究,总结出了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规律。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学教材内容,遵循遗忘的规律,及时有效地组织好课内、课外、章节、单元等不同形式、不同时期的复习,使学过的知识点串成链、连成片、结成网、形成体,最终达到记忆的目的。
  四、利用一些记忆方法帮助记忆
  1.骨架记忆法。高中生物学理论起点高、难度大,记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可以把其变换形式,根据知识之间关系,进行加工整理。从生物学这个角度来讲,一个人体,如果有了骨架,再附以肌肉,外被皮肤,人体也就基本完整了。也就是说,要学生记住一个问题,首先要给学生一个“骨架”,再提示学生填上“肌肉”和“皮肤”。
  2.比较记忆法。就是对记忆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别与联系的过程。在生物学知识中可比较的内容很多,通过比较可以充分显示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加强记忆,加深理解。如通过列表比较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DNA与RNA的区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等等。还可以比较图形,如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形的比较,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形的比较,以及与减数分裂各时期图形的比较等。
  3.形象记忆法。把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以一个形象的动作或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表达出来,可增强记忆效果。
  4.口诀记忆法。生物学知识中有些要求掌握的内容复杂、散乱,可以用简单明了的顺口溜的形式表达出来,清晰、明了、直观。如蛙的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时期后其三个胚层要进一步分化成的各个器官、系统可编成口决:“神经表皮附属物,都由外胚层所发育;真脊肌骨排循生,内脏外膜中胚层;消化呼吸,肺内上皮,内胚层发育肝和胰。”又如有丝分裂过程中各分裂期的特点也可编成口诀:“膜仁消失现两体(前)、形定数晰赤道齐(中)、点裂数加均两极(后)、两消两现质分离(末)。”这样,学生既可牢固记忆知识,又可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
  5.化整为零记忆法。化整为零记忆法的根据就是整体是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要素、环节构成的。一本书、一课、一节都可看作是一个整体,都是由若干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要把握所要掌握的知识,就需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地记忆。化整为零记忆法使复杂、繁锁的问题简单化,强化了记忆的效果。
  总之,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还很多,以上几种只是比较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记忆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化繁为简,既能完整地记忆生物课的基本知识,又能提高记忆效率。但任何一种记忆方法的使用并不是独立的,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可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建立兔耳痤疮模型,观察清痤养颜散对实验性痤疮模型的治疗作用和神经肽P物质(Neuropeptide Substance P,SP)表达的影响,探讨清痤养颜散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油
摘 要: 地理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和过程性,这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而且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地理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学习为基础,从身边的地理和乡土地理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
摘 要: 本文从引导学生思维和展示物理美学方面论述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必要性。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物理学史教育 思维方法    中学物理教材中的概念、规律和理论,既是人类认识的结晶,具有知识的价值,同时又无不铭刻着人类思维的印记,具有思想文化价值。如果我们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能把浓缩于其中的“知识的逻辑和理性组织进程(科学史)”(皮亚杰语)重现,让学生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科学素质的培养来自科学实践,因而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兴趣,使之获得知识,提高技能,而且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指导学生上好演示实验课,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预习。  对学生而言,演示实验的内容是没有学过的新内容,如果不预习,听课时心中无数,没有针对性,听课效果就不好。例如“黑面包”实
摘 要: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作者具体提出了教师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完善实验评价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农村初中 物理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必然”。更重要的是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重要的理念首次提出,这充分说明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明确提出:“生物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
摘 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也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重点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化学课堂教学“情境设置”的要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课堂教学 情境设置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当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适合于学习者时,学习者才能够主动地通过信息的感知、加工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逐层分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通过“提出问题—理论预测—实验验证—分析原因—归纳总结—练习巩固”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和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的性质。  二、教学程序  【引入】通过四种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引出铁元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维C和铁搭档效果会更好”这句广告词是否有科学道理,让学生带着探求和好奇开始本节课
一、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物理教学的重要影响  我区教科院在2011年初开展了初中生学习综合调研,对5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情感对学习投入程度和学习成效的作用最为直接和明显。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具有了积极的情感,能够将物理学习活动当作一件非常快乐的活动,学习投入程度和学习效率都会明显提升。反之,缺乏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处于消极应对的状态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物理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演示实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实验教学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对演示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设计,发掘物理演示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以实验为依托,拓宽其思路,挖掘其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增加演示实验的层面  中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表层、片面甚至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