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ian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人类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球性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与时俱进,教育也一样。义务教育阶段,要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从改变现存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提供宽松的学习氛围;精选思维材料,激发创新思维;注重实践活动,加深创新思维的应用四个方面展开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论述。
  关键字: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就小学数学教育而言,创新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去实施这种创新性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现存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
  首先,在现存的教育中,大多数仍然是填鸭式教育,学生们根本就没有的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另外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看重老师的能力,却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受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才是老师们的主要任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会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学生们才能更好的面对社会。所以在学生们的学习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启迪和发掘学生潜力,教会他们多看,多疑,多问,多思主动去寻找答案。
  其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知识在交流中传播,同样在交流中得到巩固和加深,如果我们能够多给学生一些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交流问题的机会,他们必然能够从自己的发现和交流中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的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环境,就是为学生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重目标的交流情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提供宽松的学习氛围
  创新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要保证学生交流活动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使学生在讨论中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要为学生们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学习环境。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受到压抑,也就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思维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宽容心态也很重要,老师没有宽容心,学生就没有自信心,更不会有创新意识的萌发。所以老师一定要学会措辞,让学生们明白你所表达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错误必须纠正但也要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学生的自卑心理,造成学习中的心理阴影。老师要特别注意和学生交朋友,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老师不仅仅要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更要做一个参与者、合作者,和学生们一起观察、一起学习、讨论,在平等和尊敬的基础上和学生们交流。
  3精选思维材料,激发创新思维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选择改变典型的例题,创设问题环境,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将习题、例题加以改进拓展,使其变得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既能够巩固新知识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开展思维训练,由模仿走向创新。这样在活动中将旧知识引申到新知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知识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解题的规律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还能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识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
  让同学们参与新知识的调研讨论。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变过程中,老师们往往喜欢在旧的题目中改变一个条件,或者条件不变去求新的问题这样的形式去引入。如果在学习之前让同学们去想,改变哪些条件,增加哪些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新的问题等等,这也是一种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关注学生们的表现和情绪。在他们的没有发现问题的情况下,也要开导和鼓励他们,不要让他们产生负面心理,确保他们对学习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学习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们的逆向思维。比如说在条件A、B、C同时成立的情况下我们得到了D,那么在条件A、B、D成立的条件下我们是不是能够得到C?可以用具体的题目,在怎样改动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另外的结论,或者怎样改动可以求得题目中的某一条件,诸如此类的方式锻炼同学们的逆向思维。
  4注重实践活动,加深创新思维的应用
  小学数学大纲提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有意识培养同学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让学生在研究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的各种关系,进而将现实问题折射成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思维。在练习中不仅仅要让他们知道条件明确,结构齐全,答案唯一的题目如何解决,更要知道如何解决条件不明,结构不全,答案多样的题目。多提供一些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法的题目,条件不明,结构不全需要分情况考虑的题目,从条件出发所能解决的问题的题目,对条件问题相同的问题进行不同解法,力求求异的题目去锻炼同学们的思考思维方式,提高总结概括能力,学会辩证看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5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说一两句话,解一两道题就能达到的,它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长期坚持。这就要求我们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让一代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生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应秋子.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论坛
  [2]陈发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J].科教文汇.2007.12
  [3]陈文梅、张秀兰.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探微.数学教研[J].2004.16
  [4]谭意丽.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琼州学院学报.200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创新能力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育过程;而课堂教学从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
针对建筑领域科学总结、分析工作的一定困难,本文提出抓住建筑中环境与人这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从矛盾观、系统观、生态观三个角度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和结合
目的:观察氧喷吸入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治疗咳嗽异型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我们通过对2012年10月~2013年11月符合诊断的患者1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中药动物药的真伪鉴别,包括牛黄的性状、显微鉴别;全蝎的理化鉴别;金钱白花蛇的性状、显微鉴别;鸡内金的红外光谱鉴别.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心脏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为34例外科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者在术前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后所有患者均
在浙江建德板栗产区应用性诱剂对板栗桃蛀螟进行大量诱捕防治试验表明,性诱捕能诱杀大量雄成虫,不同程度降低栗蒲和栗实的受害率,其中以轻中危害区(危害率21.77﹪以下),每667m
应用20﹪杀铃脲悬浮剂,对榆紫叶甲、杨叶甲、榆毒蛾、栎毒蛾、舞毒蛾、天幕毛虫、杨扇舟蛾、兴安落叶松鞘蛾、朱蛱蝶、绢粉蝶10种林木害虫进行了不同比例药剂试验,同时与25﹪灭幼
近年来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对昆虫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这与污染物的性质、浓度、存在形式和昆虫的种类、发育状态等有关,本文就空气污染对农林害虫种群生长的影响做一概括和总
中图分类号:G42  一直以来,教学活动中"师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传统教学中,以教者、书本为中心,压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因此,归还课堂,化教为学就有实践的价值,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现个性的乐园,这也是新课改一直积极倡导的。  一、归还课堂,还什么  1.还给学生的话语权  课堂上学生说话的权利,老师肯定都想给。而且鼓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体内全血胆碱酯酶的表达情况。方法:择取2012.06-2014.06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同时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