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字散发出情感的芬芳

来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l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光灯·文题呈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能引发读者共鸣,从而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那么,我们在写文章时,如何巧妙抒情,用真情打动读者的心呢?
  【协奏曲·拨云见日】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记叙文中的抒情包含作者的主观爱憎,它可以表达感情,渲染气氛,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主题。
  抒情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被现实生活所激发出来的感情,叫直接抒情。一般而言,直接抒情要同具体的描述结合起来,还可以同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直接抒情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或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是语言的色彩、节奏、句型上富有特色。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故乡的屋檐没有一点颜色,更赶不上高楼的华盖,但故乡的屋檐一年四季都倾注着爱与温暖、神奇与美妙。曾经,它为我们驱寒送暖;曾经,它为我们消暑蔽日;曾经,它赠予我们怡情与欢乐。现在的我是多么怀念故乡的屋檐,那四角高高翘起的屋檐。也许,这就是我秋季里的收获吧。(节选自《故乡的屋檐》)
  这段文字就恰当地运用了直接抒情这种方式,将记叙与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故乡屋檐的喜爱与怀想,使得浓郁的乡情呼之欲出,真可谓文字精致,语言尽情。
  间接抒情是指通过叙事、写景或议论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它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借景抒情、托物抒情、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且看下面四个例子:
  例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节选自《春望》)
  例二: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着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地守望和多情地注视,一如山里的人们。(节选自《故乡红叶》)
  例三:我如夏洛一样烦恼,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谁能来拯救我?(节选自《我的烦恼》)
  例四:烦恼是一种潮湿,时时需要乐观的阳光照一照。心放开了,自己懂得开解自己,你也就找到了应对烦恼的万能灵药。(节选自《只有菩萨没烦恼》)
  这四段文字所采用的都是间接抒情的方法,但它们在具体的抒情形式上却有所不同:例一是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例二是托物抒情,以红叶来比喻甘于平凡、默默坚守的人们,抒发了对山里人的赞美之情;例三是融情于事,在对生活现状的描述之中,表现自我的烦恼与忧愁;例四是融情于理,在议论说理之中,表达自我对烦恼的情感态度。
  我们只有掌握了抒情艺术特点,才能更好地在文章中去运用。在运用时还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情贵在真,一定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是行文中少用直接抒情,多用间接抒情;三是要恰当处理好叙事与抒情、写景与抒情、议论与抒情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情与事、情与景、情与理水乳交融,相映生辉。
  【精彩片段选摘】
  天冷,心寒。春天的阳光,一直未露过脸。寒冷的春风一次又一次地侵袭着我,使我的身体始终处于寒冷状态。那恼人的课程一次又一次地折磨着我疲惫的身躯:英语老师的惩罚一次又一次地触动我麻木的神经;语文老师的责骂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冰封的心田;数学老师的鞭策一次又一次地刺痛我无奈的心灵……我想得到阳光,那春天的阳光在哪儿,那希望的阳光在哪儿,那生命的阳光在哪儿……温暖的阳光何时才能将我揽入她那宽广的胸怀?今年春天来得太迟,温暖的阳光也来得太迟,因而我也姗姗来迟。我终于明白:每一次进步,都要经历痛苦的蜕变。于是,在我们看不见希望的光芒时,也要坚定地相信——它一定会来!
  【评点】
  此段在描述学习困难之时,运用排比来增色,使文章内容得以拓展;在描述内心期待之时,运用排比来添彩,使得文章情韵得以强化。另外,在困难之中写出向上的力量,增强文章的意蕴美,使得文字更具震撼力。
  【闪光灯·我型我秀一】
  我的煩恼
  赵镜尧
  成长,伴随烦恼;烦恼,伴我成长。在成长的道路上,烦恼是人人都无法逾越的障碍。
  一
  小时候,在家中,我和姐姐是最好的朋友。不过,在有零食吃的时候,我们又成为了“死对头”。
  妈妈每个月都会给我们买一大堆零食回来。有一次,看到妈妈两只手用力提着的一大袋零食,我和姐姐就风一般地跑到妈妈跟前,一把夺过零食,全部倒出来,我抢了好多零食,将所有的“挑豆”都抢了过来。可姐姐趁我不注意,迅速从我面前拿走了一袋“挑豆”。我心中虽有不满,但也只能装作无所谓的样子,继续吃着零食。
  幼小的我,把烦恼藏在心底,一个人难过。
  二
  六年级时的我,最喜欢看电视。在作业完成的情况下,我喜欢一直看到深夜。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作业只剩下一篇周记了,我就打开电视,一直看到晚上十一点多钟。奶奶见我还在看电视,就生气地关掉电视,叫我睡觉。我感觉特别委屈,咬着牙待了好长时间,终于忍不住把遥控器狠狠地往地上一摔,摔成了三段。姐姐被砸遥控器的声音吵醒了,赶紧到我旁边亲切地说:“快洗洗睡觉,要不奶奶会担心你的!”
  那时的我,把烦恼用行为发泄出来,别人难受,我更难受。
  三
  今年学校举行元旦文艺晚会之前,在播音员里挑选晚会的主持人。前一个星期,已经在八年级的学生当中挑选了两个。但后来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担任元旦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回到教室后,我既担心,又惊喜。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好朋友陈冲,陈冲说:“不用怕,这是你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不要担心台下观众的反应,要自信!”听了他的话,我内心不再忧愁,把这种压力当做是对自己最好的磨炼。
  现在的我,把烦恼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同学帮我分担,我轻松了许多。   成长带给我们的烦恼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在适当的场合,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就会让生活快乐起来。也正是这些小烦恼,让我们收获生活的小甜蜜,成为我们人生中最亲切的怀念。
  【评点】
  本文用三个小片段来真实地再现作者不同成长阶段的烦恼及产生的原因,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写出了自己丰富的内心体验,以及对烦恼的深刻感悟。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技巧,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主旨鲜明,立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启人心智。
  【闪光灯·我型我秀二】
  乡 情
  黄浏栋
  自从搬进嘈杂的城市,我心中就感到纠结与郁闷。一想起那恬静的乡村,绿野遍布,富有灵性,便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与陶醉。
  没过几日,我便去访友,身入僻静深巷,静谧之美弥漫在空中。年近古稀的老人把旧的收音机拿到外面来,听着时事新闻,还不时哼着小调儿,在阳光的沐浴下,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碧影池塘,倒映垂柳,不由赞叹之至,好一幅乡村风景画。朋友家门口晒着五谷杂粮,一只斑点狗和主人停留在门口,享受这难得的阳光。
  城市最不及的便是这点,城里虽高楼林立,流光溢彩,然而无天然之景,无安然之态,无法与乡村相比,这正是天壤之别。工业尾气就是罪魁祸首,城市里的人们让它们“逍遥法外”,难道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只能颓然地坐以待毙?
  自从置身在城市中,我便对自己土生土长的乡村情有独钟。在我的腦海中,那个地方总是那么勾人怀念,一种不知名的情感牵扯着我,萦绕于心头。
  隐约记得我儿时的乐园是一片草场。初春,在这一片绿意之上,零零星星散落着一簇簇花团;到阳春三月,百花争艳,百蝶齐舞;春夏之交,枝繁叶茂,绿草茵茵。于是,在我的视野里,便是恍如仙境一般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正值炎炎夏季,蜻蜓健儿们便全聚在了我家门口的小池塘上,自由飞舞。我突发奇想追逐蜻蜓,可惜弱不禁风,跟不上蜻蜓健儿们的步伐,此事只好作罢。
  燕儿南归之际,它们忙里忙外,四处奔波,筑巢,觅食……于是便有许多小燕在我家房檐上“驱之不去”。
  乡村美景应有尽有,乡村生活精彩纷呈,它是美丽的沉淀。说它趣味横生,其乐融融,又不全面;想用文字来赞颂它,又太笨拙。我只能以心灵最真挚的感觉,抒发对它的喜爱之情,也热切地希望永葆天然的乡村活在每个人的心中。
  【评点】
  这篇文章突出的亮点就是巧妙运用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寓情于叙,融情于理,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对乡村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全文以“乡情”为线索,运用比喻、反问、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腻描绘,传神地展现出乡村生活的美好与诗意,尤其是儿时的乡间趣事,让人读来趣味盎然,意犹未尽。文章言简意丰,富有理趣,具有很强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其他文献
登鹳雀楼  畅 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赏析】  畅当,河东人。少习武事,被召从军,后折节读书,登大历七年进士第。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终果州刺史。  鹳雀楼早已不存,故址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西面,黄河中的一个小岛上,高三层,前瞻中条山,下瞰黄河水,为唐代登览胜地。许多诗人都曾登临赋诗。畅当这首诗曾获很高评价,与王之涣同题名作并举。  前两句写楼高以寄怀。
期刊
【编者语】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没有优美丰富的语言,就没有优秀传神的作品。但是一篇文章只有干瘪的语言,却没有充实的内容,没有不凡的灵气和才情,就像无仙之山,无龙之水,也就谈不上成功。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语言与思想的相契相融,文采胜花,才情若水,是我们对写作的永恒期待。那么如何写出才情兼备的文章呢?  【技法点拨】  方法一:化抽象为具体  请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
期刊
【原文】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  【释义】  我听说富贵的人送给别人财物,品德高尚的人送给别人言辞。  【由来】  孔子年轻的时候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长大之后,他曾经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把钱财和粮食的出纳计算得非常公平准确。他还曾经做过管理牧场的小官,把牧场管理得井井有条。因此,他被提升为主管建造的司空。  南宫敬叔请求鲁昭公让他和孔子一起去周朝学习
期刊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在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
期刊
曾经以为长大,行为却荒唐幼稚;曾经以为认真,却错得一塌糊涂;曾经以为挺不住了,其实并不是终点。 ——题记  初识别离苦  “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曾经的我觉得父母什么事都要管,离开他们,我定比现在生活得好。那天,父母送我到学校来,帮我准备好所有的生活用品,将我送到寝室,千般叮咛,万般嘱咐。我却一心只盼他們快快走。  入夜,渐微凉。总觉得少了一种熟悉的气息,是什么呢?是妈妈嗔怪的眼神,还是爸爸手
期刊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是一首著名的羁旅行役诗,是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旅人的共同感受,易于激发情感共鸣,从而使诗歌具有了大众化的审美效果。  全诗的中心在于一个“早”字,诗人围绕“早”,表现出急于归家的心情。  
期刊
【文题揭示】  自然是一首优美的诗,自然是一曲美妙的歌,自然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故事。面对自然,你会发出人生的感悟。请你以“最美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指津】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
期刊
【编者语】  写记叙文常常运用正面描写,但有时从侧面角度来表现反而会带来特有的感染力。比如要表现池水清澈,不说水如何清,而写池里的鱼多么清晰,水底的沙石多么显眼,这样自然就凸显出了池水的清澈。这就是侧面烘托的魅力。  【写作指津】  侧面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用在记叙文中,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或主要景物的特点。具体用法常有以下四种。  一、用侧面的物来烘托主要人物  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常常具
期刊
有人说时间像沙,悄悄从手指的缝隙间溜走,于是我便天真地以为只要将故事与纸张埋葬,就能够让岁月长流。  ——题记  上学的时候,同桌总是问我:“有草稿本吗?借我用用。” 其实我和她一样,没有随手备草稿本的习惯。只有在整理无用处的本子时,我才会留下几本,而到真的需要时,也就随手找来几张纸,用完就丢掉了。如果说时光可以倒流,那些纸张可以收回,集成册,那么往事就会镶嵌在草稿本上。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也许
期刊
灯笼轻摆,霓裳摇曳,歌吟笑语在水波上飘荡。舫外水色幽然,连空气亦是柔润的了。  随船一位眉清目秀的女子一口吴侬软语,娓娓介绍着江淮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旖旎风光中那蕴涵朝代兴衰的史迹,为骚人墨客歌咏凭吊。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千百年来被口咏笔传:“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历代文人的垂顾以及美人的传奇,使秦淮河像是笼罩了一层神秘而流动的幻影,漂浮于华灯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