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花归去马蹄香

来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aal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语】
  写记叙文常常运用正面描写,但有时从侧面角度来表现反而会带来特有的感染力。比如要表现池水清澈,不说水如何清,而写池里的鱼多么清晰,水底的沙石多么显眼,这样自然就凸显出了池水的清澈。这就是侧面烘托的魅力。
  【写作指津】
  侧面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用在记叙文中,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或主要景物的特点。具体用法常有以下四种。
  一、用侧面的物来烘托主要人物
  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常常具有这样的特点,表面上写的是某一物,真正的目的却在于表现某一种人,写物只是一个表象,一种寄托。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作者本意是赞颂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表面上却叙述了养蜂场里蜜蜂辛勤酿蜜的故事,只在文章最后点明了一下在田间劳动的农民,显示出自己真正的用意。
  二、用侧面的人来烘托主要人物
  这种方法也很常见,比如表现一位歌唱者的精彩演唱,常常会把视角转向观众,描写他们的表情和态度,通过他们的表现来间接突出歌唱的精彩。
  三、用侧面的景来烘托主要景象
  例如贾平凹的《风雨》,本来是描写风雨的,作者却描写了其他景象,而透过其他景象,让我们看到了风雨的本来面目。
  四、用侧面的事来烘托主要的事理
  有一种表现发展变化的作文,最忌直接描写外在的变化,而应选择微小的角度,间接表现事物的巨变。有篇小小说,题目是《书法家》,叙述一位领导书写了两个精彩的字——“守时”,赢得众人的好评。这个表象的故事仅仅是侧面的烘托,真正的事理在于告诉人们,这位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着想,是人民的公仆。
  巧借侧面烘托,可以让你的文章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可以让你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佳作欣赏】
  风 雨
  贾平凹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啦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的清晰,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枝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來,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青。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进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撑地,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不自觉地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转着,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她却长时间走不上去。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微蜷的脚,一下子就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掉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既不飞动, 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一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下,散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个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然后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湿漉漉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连它自己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垂直落下,碎成一堆。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地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选自《中国抒情散文经典作品欣赏》)
  【心灵顿悟】
  作者的目的是表现风雨,可是全文并未出现对风雨的直接描写,而是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助其他方面的景象来表现风雨。对树林形态的变化、垂柳线条的变化,羊、女孩、葡萄蔓、苍蝇的变化,鸟、废纸、猫等的动态描写,无不与风雨关联,折射出风雨的狂暴。所以,文章描写“风雨”,尽管文中无“风雨”二字,但作者无处不在描写着风雨,风雨的形、声、神、韵,无不惟妙惟肖。在阅读中,我们仿佛置身于狂风暴雨的环境中,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学生习作】
  牡丹花开
  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中学 李 慧
  她,一位平凡的妇女,朴实的面孔下,包含着一位母亲无比深沉的爱。
  不大不小的眼睛,中等个头,又细又短的斜刘海,不算太挺的鼻子。以上就是我对母亲基本模样的认识。可谁又能料到,那双善意的眼瞳下,埋藏着一个爱的谎言。
  院中,浮动着一个白色的身影。那盆牡丹是我刚从花店捧回来的,一想到亲手养花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我心里便有些激动,一路上又蹦又跳,差点把花给扔了。但一想到它的羸弱,我又小心翼翼地抱着牡丹,偶尔看看牡丹的样子,我喜上眉梢。
  捧回家细细观察,我才发觉每一朵牡丹都很小,远不及自家养的那么大,可能是由于盆栽较小的缘故吧。可看久了,才知小牡丹自有小牡丹的妙处,虽长得小巧玲珑,可香味儿不亚于大牡丹。闻一下,沁人心脾。放的时间越久,院中弥漫的香味儿就越浓,每吸入一口新鲜空气,都夹带着花香。如此,香气便肆无忌惮地在胸腔中流动,活跃着人们的神经,激起人们整整一天的活力。
  我正静静地享受着牡丹的花香,不经意间发现那娇嫩的花朵上覆盖了一层黑影,转身一看,才知是母亲。她见我如此投入,便也想来感受一下。我乖巧地将最佳的观花位置让给了母亲,母亲欣然一笑,便俯下身子观察起来。   她的刘海蓬松垂下,发绺儿在风中微微飘动着,阳光从墙外如流水般倾泻下来,覆盖了母亲半边脸的轮廓,阳光在她的脸上泛动着,勾起嘴角的微笑。阳光中的母亲,竟如此美丽。
  母亲还在观赏小牡丹,明亮的眼眸中闪动着灵光,沉浸在花香中的她,早已爱上了牡丹。
  夜里,窗外雷声轰隆,突如其来的闪电在窗帘上示威。我一夜无眠,心里焦急得不得了,不知院子里的牡丹能否挺得过如此雷雨的狂暴。
  清晨,淅淅沥沥的雨声渐渐停止,我顾不得穿好衣服,直往院子里钻。踏着一地的雨水,心已凉了大半,越往前走越紧张了,心里怦怦直跳,直到见到了小牡丹的身影,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算落地。小牡丹完好无损,甚至连丁点儿雨水的痕迹都没有,天哪,如此娇小的身躯竟挺过了暴雨的冲刷!我心里虽感到不可思议,但还是庆幸小牡丹完好无损,便高兴地回房去了。
  过了几天,我正精心照料着小牡丹,却不经意间发现,在院里最不起眼的杂草丛中,静静地躺着一束残败的牡丹。同样很小,同样是盆栽,它似乎与我那盆一模一样,不过好像被暴雨奪去了生命,显得憔悴、悲伤。莫非……我心里冒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神色焦急地找到母亲。她正安静地绣着图案,见我来了,冲我轻轻一笑。
  “妈妈,我问您一件事,好吗?”
  “嗯?什么事,问吧!”她的脸上仍挂着平淡的微笑。
  “那盆小牡丹……”我吞吞吐吐的,不愿说出“真相”。
  妈妈似乎明白了,走过来轻轻抚摸着我的小手,也让我看清了她那爬满皱纹的大手,是如此的沧桑。
  “那晚我放心不下,去院里看了看,小牡丹已经被雨水打蔫了。我知道你一直想养花,要是花死了,你不知道该有多伤心。所以,我连夜去花店又买了一盆。”母亲装作平静,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波澜。若是以往,我定会大哭,可今天,我并没有哭的念头,只想依偎在母亲怀里,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世上最深沉的爱莫过于母爱,我爱牡丹花开,更爱牡丹花一样的母亲。
  (指导教师 尚庆学)
  【评点】
  表现母爱的作文有很多,这篇写母爱的作文很有新意。全文主要叙述了妈妈担心女儿看到买的牡丹花凋落会很伤心,就偷偷买了一盆换上。文章前半部分多用正面描写,例如具体描写妈妈的外貌,表现妈妈的朴实可亲。后半部分多用侧面烘托,写“我”担心牡丹花被大雨打落,却意外地发现牡丹花完好无损,有力地衬托了妈妈对女儿的爱。另外,前半部分中愈是浓笔写“我”买回牡丹花后的那份激动,对牡丹花的那份欣赏,就愈能烘托出妈妈偷偷换花的行为对女儿是多么的重要。
其他文献
【题目呈现】  一首诗,如果写得稍微不足或夸张一点;一幅画,如果画得稍微暗淡或明亮一点;一场戏,如果演得稍微过火或呆滞一点;一首歌,如果唱得稍微偏高或偏低一点,都会顷刻丧失完美的艺术魅力。水果熟透了会腐烂,鲜花开过了会凋零,真理向前一步就成了谬误,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有些事情做得过分了,往往会招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每个东西都有它美好的一瞬,每件事情都有它最佳的解决时限,不管做什么,都要把握住它的尺
期刊
一个家道中落的穷秀才,父母百年之后,变卖了家产,决定弃文经商。临行之前,向一个富商讨教成功秘诀,富商没有说话,只是提起笔来刷刷刷写了几个字,然后装入一个锦囊之中,表情凝重地说:“我所有的成功秘诀都装在这里,只要你能认真照做,必能成功!我希望你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打开看看。”  于是,秀才开始贩卖茶叶,由于经验不足,他赔了很多银子,所剩无几。愁得他茶饭不思,日渐消瘦,就在他决定放弃的时候,突然想起那个
期刊
【作文聊天室】  林如颖: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重点是训练“写出人物的精神”,要求我们恰当使用多种写作技巧来凸显其个性与精神品质,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写人究竟如何来展现人物精神,我一时也没有头绪,请各位大神帮忙指点指点!  邓婷悦:写人先写其形,以形写神,会使人物之神韵跃然纸上。我们不妨抓住其外在的与众不同之处生动描绘,写活人物的内在精神。且看下面这个片段:  她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内
期刊
登鹳雀楼  畅 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赏析】  畅当,河东人。少习武事,被召从军,后折节读书,登大历七年进士第。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终果州刺史。  鹳雀楼早已不存,故址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西面,黄河中的一个小岛上,高三层,前瞻中条山,下瞰黄河水,为唐代登览胜地。许多诗人都曾登临赋诗。畅当这首诗曾获很高评价,与王之涣同题名作并举。  前两句写楼高以寄怀。
期刊
【编者语】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没有优美丰富的语言,就没有优秀传神的作品。但是一篇文章只有干瘪的语言,却没有充实的内容,没有不凡的灵气和才情,就像无仙之山,无龙之水,也就谈不上成功。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语言与思想的相契相融,文采胜花,才情若水,是我们对写作的永恒期待。那么如何写出才情兼备的文章呢?  【技法点拨】  方法一:化抽象为具体  请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
期刊
【原文】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  【释义】  我听说富贵的人送给别人财物,品德高尚的人送给别人言辞。  【由来】  孔子年轻的时候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长大之后,他曾经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把钱财和粮食的出纳计算得非常公平准确。他还曾经做过管理牧场的小官,把牧场管理得井井有条。因此,他被提升为主管建造的司空。  南宫敬叔请求鲁昭公让他和孔子一起去周朝学习
期刊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在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
期刊
曾经以为长大,行为却荒唐幼稚;曾经以为认真,却错得一塌糊涂;曾经以为挺不住了,其实并不是终点。 ——题记  初识别离苦  “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曾经的我觉得父母什么事都要管,离开他们,我定比现在生活得好。那天,父母送我到学校来,帮我准备好所有的生活用品,将我送到寝室,千般叮咛,万般嘱咐。我却一心只盼他們快快走。  入夜,渐微凉。总觉得少了一种熟悉的气息,是什么呢?是妈妈嗔怪的眼神,还是爸爸手
期刊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是一首著名的羁旅行役诗,是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旅人的共同感受,易于激发情感共鸣,从而使诗歌具有了大众化的审美效果。  全诗的中心在于一个“早”字,诗人围绕“早”,表现出急于归家的心情。  
期刊
【文题揭示】  自然是一首优美的诗,自然是一曲美妙的歌,自然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故事。面对自然,你会发出人生的感悟。请你以“最美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指津】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