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型多娇 风景这边独好

来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揭示】
  自然是一首优美的诗,自然是一曲美妙的歌,自然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故事。面对自然,你会发出人生的感悟。请你以“最美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指津】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由于写景类作文有如此多功效,所以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中就一直没有缺少过,像四川成都市,江苏徐州市,湖南长沙市等地区都考到了写景类作文。那么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出特色呢?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世界上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同样是山,但山与山的形态不同;同样是水,而水与水的姿态各异。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即使是同一时间的同一景物,因观察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观感。所谓特征,就是指此景物不同于其他景物的独特的个性。写景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任何景物自有其自身的特征。要把景物绘声绘色地展现出来,唯有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遵循规律,理清写景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景物描写要与作者观察的视角紧紧联系在一起,要么从视觉,要么从触觉,要么从听觉;要么俯视,要么仰视,要么平视。常用的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1)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可以以春夏秋冬为序,也可以按照早午晚为序。(2)按照空间顺序来写。对建筑物可以采用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由外向里,或由里向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顺序来描绘。对于游览景点,可以按位置的变换一处一处地描写,即“移步换景”的写法,有如移舟前进,时过境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3)采用定点写景的方法。观察地点固定,将所见到景物的形状、大小、动态、静态、色彩、光泽等展现出来。(4)采用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的写作顺序,要么以动衬静,要么以静衬动。写景一定要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三、意在笔先,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题一般是通过“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来表现的。要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就必须把作者的独特感受写进去,应该在写景的过程中穿插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才能有力地深化文章的主题。
  【精段采撷】
  我印象里的汉阳区是有很多香樟树的,香樟的叶子即便是在冬天里也是不凋零。因而我大多数对汉阳区的记忆也是如不凋零的香樟枝叶般新鲜,圆润,又是带着浓浓的绿色,生机和无边的风声雅乐。
  在残破的冬天来临时分,香樟树却已经在远离城市的热岛怪圈之外,安宁而又清静地度过了斑斓的前三个季节。香樟只是无意的安宁,而它的清静还有斑斓却是深植于这座城市之外的那个连我也钟情不已的地方。
  我只是单纯而深刻地爱着那种叫香樟的树,然后便又爱上了那个叫做汉阳的老地方。
  说起汉阳区的故事,在更多时候我宁愿称其为“汉阳城”的。因为在武汉三镇中,汉阳区的建制是最早的。这大致可以追寻到三国时期的荆州刺史刘表任黄祖为江夏太守治石阳的史实,石阳即汉阳。而汉阳的真正更名则是隋建立以后的事情了,汉阳之城多半建于那时。
  香樟是和这座城生长在一起的,香樟是大气的。于是,这座被香樟树滋润了不知多少年的汉阳城也变得大气了。汉阳城里有多少棵古朴悠久的香樟树怕是计算不清,而香樟的影子还有味道却是在这座城市里肆意横行。
  人流多的地方有香樟,香樟化作了行道树。香樟只是轻轻地给高大的现代化楼宇做些轻描淡写的点缀,它只是静悄悄地立在水泥建筑之畔;它不喜欢那种水泥的味道,它有自己自然的味道;它欣赏了自己,然后被路人欣赏。
  路人的议论声里于是就有了香樟,路人的赞叹声里,更是有了不计其数的“香”字。香樟听闻,依旧淡定,它轻微地抖动下枝叶,送给冬天里街角未归的麻雀一地果实。
  ——《香樟香里城》
  【赏析】
  作者从所居住的城区里的香樟树入手,以不同寻常的笔触、不落俗套的描写给予这种满香樟树的汉阳老区以非凡的气质。汉阳老区的斑驳历史、文化底蕴在作者笔下有了生动饱满又如诗如画的呈现。段落描写不仅思想内涵丰裕,在艺术手法上也有一定的感染力,很具画面感,显现出既明朗又委婉的创作风格。段落布局紧密并层层深化,引人入胜。
  【演练作文】
  最美的风景
  王东奇
  书中静静地躺着一片红叶书签,它像一抹永不褪色的风景,铭刻在我的心中。
  遥想十月,每当那时,总想着祖国有多伟大。我仰望那绿色褪尽,火红初现的金凤山时,竟被震撼了。
  奇崛的高山褪尽了昔日的秀美,飞挂的瀑布为山涧谱写了一曲辉煌的乐章,翡翠般的急湍,奔腾!冲撞!烂漫的红叶层林尽染,抹上了一笔笔绚丽的色彩,迸发出生命的热烈。飘然而下的无边落叶,将生命的光華定格在精彩的瞬间。
  我弯腰拾起一片落叶,试图从网络状的金色叶脉里,破译出叶子光彩艳丽的生命轨迹。
  忽然,我有了一个冲动,将落叶放在书中,当成一枚别致的书签,像一叶扁舟,载着我去祖国的江河中遨游一番。
  那晚,我第一次美滋滋地睡着了。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片落叶,被狂风卷到了空中,飞扬旋转,尽情展现生命的色彩。饱经风霜的诗人发出了“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的感慨,声声如重雷,终于唤醒了沉睡的心灵。
  那片落叶已在我心中驻扎了下来,装饰着我心灵的窗户,让我感受了祖国的历史,璀璨的文明。每当看书困了累了时,摸一摸叶片上那粗糙坚挺的生命线,看到那路标似的纹路直指前方,一股热血就会在心中喷涌,让人时时刻刻感受着祖国的脉动。
  有人说春的新绿,夏的深秀,秋的熔金,都离不开叶子装点着色。没有树叶的季节和原野,是一种残缺和失误,多么令人沮丧感伤。落叶记载着生命的历程,虽然短暂,却光彩一生。如果在有限的岁月里,能最大限度地发散生命张力,拓展生命空间,那么,当生命像落叶般凋零时,就不是一丝怨悔的叹息,乃是一声金色的欢唱。
  很难说生活在风景中是幸还是不幸,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丝风景,它是不存在的幻象,却又时时刻刻把我们包围,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评点】
  这是一篇才情俱佳的文章,其突出之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巧设悬念,借景抒情。文章开篇抒情,设置悬念。“书中静静地躺着一片红叶书签,它像一抹永不褪色的风景,铭刻在我的心中。”一片红叶为何会铭记在心?读至结尾,我们方知红叶之于“我”是一种启迪:“如果在有限的岁月里,能最大限度地发散生命张力,拓展生命空间,那么,当生命像落叶般凋零时,就不是一丝怨悔的叹息,乃是一声金色的欢唱。”不仅点明了文章中心,而且深化了主题,起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作用。二、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如文章中间一段叙写红叶的来历:“我弯腰拾起一片落叶,试图从网络状的金色叶脉里,破译出叶子光彩艳丽的生命轨迹。”语言优美,倾注了全部的情感。
其他文献
导读  这是一个真实、努力女孩的人生经历,一段自强不息、昂扬奋斗的生命历程。在这部励志向上的美国影片《风雨哈佛路》中,索拉·伯奇演绎了一个女孩子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努力奋进的故事,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情感。影片传递给人们的除了心灵的震撼,还有深深的感动,表达出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可以用执着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的主题。  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真实的催人向上的故事,关于爱、宽恕、觉醒与奋斗的人
期刊
【题目呈现】  一首诗,如果写得稍微不足或夸张一点;一幅画,如果画得稍微暗淡或明亮一点;一场戏,如果演得稍微过火或呆滞一点;一首歌,如果唱得稍微偏高或偏低一点,都会顷刻丧失完美的艺术魅力。水果熟透了会腐烂,鲜花开过了会凋零,真理向前一步就成了谬误,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有些事情做得过分了,往往会招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每个东西都有它美好的一瞬,每件事情都有它最佳的解决时限,不管做什么,都要把握住它的尺
期刊
一个家道中落的穷秀才,父母百年之后,变卖了家产,决定弃文经商。临行之前,向一个富商讨教成功秘诀,富商没有说话,只是提起笔来刷刷刷写了几个字,然后装入一个锦囊之中,表情凝重地说:“我所有的成功秘诀都装在这里,只要你能认真照做,必能成功!我希望你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打开看看。”  于是,秀才开始贩卖茶叶,由于经验不足,他赔了很多银子,所剩无几。愁得他茶饭不思,日渐消瘦,就在他决定放弃的时候,突然想起那个
期刊
【作文聊天室】  林如颖: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重点是训练“写出人物的精神”,要求我们恰当使用多种写作技巧来凸显其个性与精神品质,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写人究竟如何来展现人物精神,我一时也没有头绪,请各位大神帮忙指点指点!  邓婷悦:写人先写其形,以形写神,会使人物之神韵跃然纸上。我们不妨抓住其外在的与众不同之处生动描绘,写活人物的内在精神。且看下面这个片段:  她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内
期刊
登鹳雀楼  畅 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赏析】  畅当,河东人。少习武事,被召从军,后折节读书,登大历七年进士第。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终果州刺史。  鹳雀楼早已不存,故址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西面,黄河中的一个小岛上,高三层,前瞻中条山,下瞰黄河水,为唐代登览胜地。许多诗人都曾登临赋诗。畅当这首诗曾获很高评价,与王之涣同题名作并举。  前两句写楼高以寄怀。
期刊
【编者语】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没有优美丰富的语言,就没有优秀传神的作品。但是一篇文章只有干瘪的语言,却没有充实的内容,没有不凡的灵气和才情,就像无仙之山,无龙之水,也就谈不上成功。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语言与思想的相契相融,文采胜花,才情若水,是我们对写作的永恒期待。那么如何写出才情兼备的文章呢?  【技法点拨】  方法一:化抽象为具体  请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
期刊
【原文】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  【释义】  我听说富贵的人送给别人财物,品德高尚的人送给别人言辞。  【由来】  孔子年轻的时候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长大之后,他曾经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把钱财和粮食的出纳计算得非常公平准确。他还曾经做过管理牧场的小官,把牧场管理得井井有条。因此,他被提升为主管建造的司空。  南宫敬叔请求鲁昭公让他和孔子一起去周朝学习
期刊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在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
期刊
曾经以为长大,行为却荒唐幼稚;曾经以为认真,却错得一塌糊涂;曾经以为挺不住了,其实并不是终点。 ——题记  初识别离苦  “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曾经的我觉得父母什么事都要管,离开他们,我定比现在生活得好。那天,父母送我到学校来,帮我准备好所有的生活用品,将我送到寝室,千般叮咛,万般嘱咐。我却一心只盼他們快快走。  入夜,渐微凉。总觉得少了一种熟悉的气息,是什么呢?是妈妈嗔怪的眼神,还是爸爸手
期刊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是一首著名的羁旅行役诗,是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旅人的共同感受,易于激发情感共鸣,从而使诗歌具有了大众化的审美效果。  全诗的中心在于一个“早”字,诗人围绕“早”,表现出急于归家的心情。  
期刊